体育消费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当前,体育消费在需求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2025-08-13 14:00 来源:经济日报 文/靳厚忠 0 1083

智能化.jpeg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体育消费正从购置实物转向以体验为核心的服务消费,健身休闲、运动技能培训等领域消费呈现迅猛增长势头,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培育体育文化、促进体教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体育消费在需求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一是产品和服务供给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延伸。在传统健身项目稳定发展的同时,攀岩、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异军突起,显示出消费者对差异化体验的追求。市场服务场景更加细分,如产后康复健身课程、职场减压训练营等针对特定人群的产品和服务,凭借精准定位和专业化内容,实现了较高的用户黏性。个性化服务供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为行业创造了新增长点。


二是服务模式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数字技术为体育服务注入新活力,以线上体育平台Keep为例,其推出的直播课与AI运动教练,能有效提升居家健身的科学性和互动性。智能体育场馆通过生物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会员管理和场地运营的数字化升级,显著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智能化转型不但拓展了服务场景,而且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了精准化服务。


三是从中心城市向县域社区覆盖。相关部门鼓励和引导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系列活动。“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方兴未艾,县域体育培训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15分钟健身圈”建设使社区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场地。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调研组曾对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进行调研,当地居民对篮球、广场舞培训热情高涨,这也体现出基层体育消费的巨大潜力。这既得益于政策推动,也源于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降低参与门槛、提升体验质量,健身、运动技能培训等体育服务在促进全民健身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体育消费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扩大运动参与人群方面,通过便捷化服务有效破解运动难问题。上海市推行健身服务进楼宇等活动,在商务楼内设临时健身点并配备兼职教练,让运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提升群众健身意识方面,专业化服务推动科学健身理念普及。通过系统化技能培训,如分阶段课程设计、个性化指导和科学评估反馈,帮助群众掌握正确运动方法,避免盲目锻炼带来的风险。2024年,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推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系列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进行技能教学等,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此外,各地开展的社区体育骨干培训计划,不仅培养了大批健身指导人才,更带动健身知识广泛传播。在促进青少年技能培养方面,通过专业机构与学校深度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体教融合新路径。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与社会体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助力青少年技能培养和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结合棒球特色,通过与专业体育机构合作,为棒球队引入更优质的师资设备,打造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形成了从基础教学到竞技提升的培养机制。


当前,健身休闲、运动技能培训等体育消费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针对性施策,推动形成供需匹配、城乡协调、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体育服务体验。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可实施体育服务补短板工程,支持县域体育培训机构建设,对农村青少年体育培训给予补贴,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场馆改造,激活存量资源,带动周边消费增长。在强化行业监管方面,加快制定体育培训服务规范,建立教练资质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加强预付资金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在深化体教协同方面,扩大社会专业体育教练进校园试点范围,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让培训成果通过赛事得到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顺应个性化智能化需求优化供给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