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共促体育消费
以高水平赛事为引领的赛事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
作为2024-2025赛季短道速滑赛场的重头戏,2025年国际滑联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将于3月14日在首都体育馆揭幕。近日,赛事门票正式开售,票价从100元到900元共5个票档。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次比赛门票销售火爆,多个场次门票已经售罄。随着北京冬奥会等国际大赛的成功举办,首都观众对于家门口的高水平赛事的热情愈发高涨。
以高水平赛事为引领的赛事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体育产业如何促进消费建言献策,期冀将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体育消费政策引导,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创新体育消费模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热情,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共识。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场融合体育与时尚的活动——2025年浙江(杭州)国际时尚体育周,将于4月30日至5月5日在杭州上演。据记者了解,此次体育周将以体育为载体,实现时尚、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与互动。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廖洪钰对记者表示:“国际时尚体育周通过打造运动国货‘潮牌、潮品’,推荐‘潮玩、潮运动’,充分展示浙江乃至中国前沿的时尚体育,扩大体育服务消费,促进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止浙江,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都推出了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引领的体育消费季主题活动,以此拉动整体消费的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体育局局长郭志炜表示,近年来张家口扎实做好冰雪文章,深入打造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发展新兴项目,丰富业态供给,优化竞赛表演,厚植冬奥文化培养观赛习惯。数据显示,2023-2024雪季张家口崇礼接待游客441.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43亿元。
曾担任过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丁亚琳,近年来一直积极为推进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而不遗余力。她今年建议“赛事经济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提振消费需求”,呼吁将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当前赛事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指出要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据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元,体育消费已成为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并驾齐驱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
中国体育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之一,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体育消费人群显著增长,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持续提高;二是体育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三是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四是体育消费新模式不断拓展,“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教育”等经济潜力得到加速释放。
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虽然我国的体育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可期,但目前依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认为,体育场地的供给总量和结构不优,体育消费的基础不厚、内涵要素不丰富,群众运动技能水平较低,消费外流严重等,都制约着体育消费的发展空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大赛为引领的赛事经济都是拓展体育消费的重头戏。但丁亚琳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赛事经济存在赛事供给不足,部分赛事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薄弱,消费转化率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等情况。“城乡分布不均衡、运营市场化水平不高以及地方特色IP缺少等制约体育消费的因素,亟待得到重视和改善。”
在全国政协委员史可看来,与其他消费业态相比,当前的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赛事经济财政支持不足,制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赛事流量转化不足,赛事刺激效应有限;赛事市场化和专业人员不足,使得赛事引进和运营受限。”
构建体系成为关键
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体育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今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针对体育消费提出了“创新打造体育消费场景,持续扩大体育消费规模”的目标。他表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扩大赛事经济集聚效应,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等深度融合,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体育战线在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面对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消费领域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多位代表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丁亚琳认为,要强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文件,构建协调指导机制,对办赛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加大对赛事经济的培育力度。
郭志炜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体育消费焕新升级,如张家口的规划就是持续打造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集群,同时强化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应借助高水准赛事,挖掘体育流量价值,“应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
周进强建议,在完善对体育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体育用地供给,优化体育场馆开放和税费政策等相关扶持之外,还需要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大力培育体育培训市场,加大赛事供给,尤其是要加快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让赛事流量变成经济增量”。
“让体育消费释放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要让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表示。
本文转载自工人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多措并举共促体育消费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