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进入下半场,现已“超越”中超?
今年以来,点燃国内足球迷的,不是西甲的豪门恩怨,也不是英超的风云突变,而是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给散装江苏发明省内足球联赛的人,一定是个天才”。
今年以来,点燃国内足球迷的,不是西甲的豪门恩怨,也不是英超的风云突变,而是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谁是江苏老大?
“苏超”其实是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是江苏省组织的第一届城市联赛,由全省各设区市分别组建一支城市命名代表队来比赛,其定位更偏向于群众足球的推广与地方文化的展示。
主办方对参赛队员的球技,并不做过高要求,只允许有三位职业球员上场,主打一个接地气,但同时严卡球员的户籍、学籍以及社保缴纳地,确保每一支球队都拥有纯正的地域属性,足够代表他们所属的城市。
它以江苏的 13 个地级市为依托,各市球队在联赛中相互角逐,既满足了地方球迷的归属感与参与感,又借助 “十三太保” 等地域文化元素,营造出了独特的赛事氛围与观赏价值。
不过,苏超火着火着,似乎就变味了。
近日以来,点开关于苏超的短视频,不再是球员的精彩表现,也不再是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段子,而是各种拉踩对比;一边是本地人控诉买不到票,一边是黄牛把10块钱的亲民票炒到上千;就连场上的对抗,也开始冒出些不那么地道的动作。
甚至有球迷线上喊话范志毅,“要苏超球队和国足来上一场比赛。”他们认为国足不一定能打败苏超球队。
此消息一出,在网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为何一个省份的业余联赛敢对国足贴脸输出?国足难道这么不堪?
苏超和中超,谁更胜一筹?
6月5日晚,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第九轮迎来一场焦点之战,中国男足客场挑战印尼队,经过90分钟的比赛,主队凭借一粒点球以1-0战胜中国队,后者提前被淘汰,正式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
“是的,输了,而且是输给了印尼。那个过去68年我们从没输过的对手。”有人说,这场比赛不只是国足的一场失败,更像是一次集体信仰的崩塌。
苏超球迷喊话国足也正是建立在此败仗之后,也表现出球迷对国足的“失望”。
在流量至上的年代,再离谱的论调都能找借口圆上。但兜兜转转,还是要沉下心,拿专业眼光去打量苏超与中超的生存之道。要说谁优谁劣,或许难有定论,可有一点再明确不过—— 足球在中国市场,那盘子着实不小。
可回溯过往三十年光景,部分从业者、管理者对足球这份事业少了敬畏,这才拖慢了它发展的步伐。
中超作为中国足球的核心赛事,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形象。
尽管中超在近年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成绩下滑、资金问题等,但其在提升中国足球竞技水平、推动足球改革和职业化发展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足、苏超与中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国足的球员主要来源于中超联赛,中超联赛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国脚的竞技状态和能力水平,进而影响国足的战绩。而苏超作为业余足球的代表,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群众基础,也为国足培养了更多的球迷和支持者。
从青训体系来看,苏超、中超以及国足的青训体系是相互关联的。苏超中的许多球员最初都接受过一定的青训教育,而中超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则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球员,为国足输送了人才。然而,当前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训练理念落后、教练水平参差不齐、青训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水平。
从足球文化角度来看,苏超的火爆和国足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当前中国足球文化的一种复杂现象。苏超所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地域文化和球迷热情,为中国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也为国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足作为中国足球的代表,其表现不仅关乎自身的荣誉,也影响着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虽然不少球迷对于国足目前表现有些失望,但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许多球迷依然热爱足球,关注国足的比赛,并对国足的未来发展抱有希望。他们认为,国足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足球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部分球迷对国足的困境表示理解,认为国足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多方面的,包括青训体系不完善、联赛水平有限等。他们呼吁球迷们保持理性,给予国足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那么话说回来,苏超真的有那么火嘛?
持续发展是个问题
前不久,南京队主场与苏州队比赛来了60396人,这样的观众人数在中超都属罕见,该轮苏超联赛的场均观众人数为33871。
而前日,中超京沪大战中,北京国安对阵上海申花的比赛直接打破工体上座纪录,来到62291人,中超历史入场人数纪录则是在2012年10月20日创造,在江苏舜天对广州恒大一战,共有65769人入场观战。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苏超的场均上座人数虽然不如中超,但在受关注程度上,作为业余联赛的苏超已开始叫板职业联赛,属实让人惊叹。
那么比赛火了,赞助商自然闻着味儿就来了,2025 赛季初期仅有 6 家赞助商,截至目前已经增至 29 家,是中超赞助商数量的近 3 倍(2025 赛季赞助商共 8 家)。
据了解,总冠名江苏银行费用约800 万元,官方赞助席位报价达 300 万元。赞助商涵盖酒类、汽车、服饰、食品、科技、餐饮等多个行业,如国缘 V3、龙蟠科技、理想、海澜之家、京东、肯德基、安井食品等。
反观中超,冠名价格至少1 亿元,官方合作伙伴价格 5000 万 - 1 亿元,官方赞助商合作级别也在千万元以上 。赞助商包括华润饮料、耐克、咪咕、联想集团、EA sports、青岛啤酒、雪佛兰润滑油、锅圈食汇等。
商家之所以愿意赞助苏超,一方面是对赛事IP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和该联赛的特殊性有关。苏超是“网红”,赞助它花钱少、见效快,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更受商家青睐。中超之所以赞助商少,与赞助费高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联赛的美誉度受假赌黑问题影响严重,即便商家注意到了它的社会关注度,也会因此望而却步。
苏超爆火,彰显江苏的经济底蕴与文化张力,更是全民共创的成果。当国际赞助商为草根联赛溢价买单,13座城市的足球热情带来消费热潮:未来的商业传奇,终将诞生于普通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之中。
作为以推动全民体育为初心的赛事,苏超彻底打破了“观众-运动员”的二元对立,但全民参与并不等于反专业化。
苏超的球员来源下沉实则是构建“全民土壤孕育专业果实”的新路径:通过不同于体校和青训的专业培养策略,通过草根联赛让可塑之才在高曝光舞台崭露头角,从而为职业球员的选拔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实现建立大众足球市场和职业足球培养的良性互动。
一场草根联赛的爆火,是中国体育在“弱职业化”和“强社群化”矛盾中的一次破壁实验,同时也是地区“文体商旅”多维立体化城市营销的成功案例。
但当这场“流量派对”热度开始出现消退,如何避免赛事“昙花一现”则是需要警惕的。
本文转载自NewSportsGo,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苏超”进入下半场,现已“超越”中超?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