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人涌入山野:户外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持续升温的“户外热”,既为多地发展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带动户外服饰、装备等消费,也让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自然与运动中获得疗愈。

2025-11-14 10:00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刘佳璇 0 1083

户外.png


到云南香格里拉徒步,去海南万宁冲浪,在贵州黔南进行溶洞探险,或前往新疆阿勒泰滑雪、单车环游青海湖……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假期时间投向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户外运动俨然成为体育消费中的热潮。


10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在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上发布《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初,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人;截至6月底,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已达33.5万家,仅2025年上半年就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万余家。


持续升温的“户外热”,既为多地发展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带动户外服饰、装备等消费,也让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自然与运动中获得疗愈。然而,屡次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为“户外热”不断敲响警钟。


有经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出发探索前会反复检查、确保准备万全;而当户外运动不再小众,“是否准备好了”也成为相关各方必须回答的问题。



心向原野


每个周末,在洛阳工作的浩洋都会选择一条20公里左右、有一定爬升高度的路线,来一场单日徒步旅行。“这是我每周最期盼的事。”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户外徒步运动按照装备选择分为轻装与重装。前者以装备轻便、休闲为主,背负重量通常在10公斤以内,多为1-2天短程,无需野外露营;后者则针对需在野外过夜的长线路程,徒步者要携带睡眠、野炊装备,难度更高。


2021年,浩洋从自驾露营“入坑”户外,后来开始轻装徒步。他将轻装徒步视作一种“超级有氧运动”,在大自然中行走,专注的心流状态能让大脑彻底放松。


生活在郑州的苏陌爱上徒步两年,更偏爱重装,目前累计行走约1300公里。


2023年底,在云南旅居期间,苏陌与朋友组队,在香格里拉的虎跳峡首次体验了徒步旅行,那里地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由奔腾的金沙江“劈”出,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虎跳峡就享有盛名,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因开发成熟,沿途有补给点和住宿,徒步者可以轻装上阵。


虎跳峡是一条中等难度路线,对新手不算友好,但作为健身教练,苏陌身体素质较好,走下来压力并不大。


“进山之后,与外界通信中断,忘记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完全放空自己,只需要观赏风景、专注当下的每一步。”苏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从那之后,我感受到了户外的魅力,大概用了半年从轻装进阶到重装。现在只要有假期,我一定会出发,在山里度过。”


北京白领林雪婷近几年爱上了滑雪和骑马,走向户外也悄然改变了她的生活状态。此前因工作压力大,她曾身心俱疲,而户外运动中身体与自然的互动,慢慢治愈了她。


“运动带来的挑战会催生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那一瞬间会发自内心感到快乐。”林雪婷对《瞭望东方周刊》形容。


对苏陌来说,除了饱览美景、短暂逃离繁忙日常,户外运动的另一大乐趣,是结交天南地北的朋友。


“找搭子、交同好”,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户外,户外运动所蕴含的社交属性也被放大。


苏陌有几位固定“搭子”,有的是在社交媒体上结识,有的是在徒步路上遇见。他觉得,在无边的自然中对话,人们打破了职业、收入、年龄等标签带来的隔阂,更无需考虑利益交换:“大家都为欣赏美景、探索自然、疗愈身心而来,一路上鼓励协助、分享趣事,这种交往很纯粹。”


潜力赛道


苏陌表示,与他多次组队的“搭子”都是体力相当、节奏默契的伙伴。为保障出行安全,大家都接受过急救培训,且“拼车”需达四人以上才会出发,带队者还会负责监督每个人买好保险,并在两步路等平台下载好离线地图。


两步路是2015年创立的一站式户外旅行服务平台,提供离线地图、路线推荐、赛事运营、公益救援、社交、打卡等服务,目前已有3000万用户。


两步路产品运营总监张磊表示,“户外热”兴起背后有政策的推动作用。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和体旅融合等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相继出台,户外产业的赋能作用得到更多地方政府重视。


体育旅游渐成新增长点,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景区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相关产品。张磊向《瞭望东方周刊》举例,2024年9月,他们在江西吉安井冈山举办“井冈山两步路神峰越野赛”,600多名选手在红军奋斗过的山水间探寻革命足迹,收获独特体验。


近年来,多地以户外运动为抓手打造旅游新名片,目的地供给更加丰富。


广西阳朔依托喀斯特地貌,打造户外攀岩目的地,现有攀岩线路超1200条,运营成熟的攀岩俱乐部达十余家;新疆阿勒泰构建起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和青格里狼山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海南万宁日月湾因水质清澈、浪况优良,成为国内冲浪爱好者的“冲浪天堂”;贵州遵义、荔波打造溶洞探险项目,游客可在洞穴体验飞拉达、绳降等极限运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的通知》发布,全国49个地区被纳入首批重点支持名单,涵盖山地、水上、冰雪等各类项目。


“在政策引导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我国户外运动协会组织、俱乐部等发展迅速,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场地设施逐渐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在9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相关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成为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业内人士判断,户外运动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将成各地发展体育旅游新赛道,而关键在于优化场地设施空间布局、提升服务供给质量。


绝美与绝境之间


户外运动的魅力令人着迷,但受访者均表示,户外运动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其中暗藏诸多事关生命安全的挑战。


据中国登山协会调查统计,低海拔登山、徒步、穿越事故数量,居各类户外活动事故前三;近两年这三项事故之和占比超80%,原因在于此类活动技术难度低,参与人数大增,且低门槛易使参与者放松警惕。


“户外运动热度飙升,社交媒体打卡风又盛行,让更多人愿意走进自然。但参与者多了,尤其新手增多,事故数量也随之上升。”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雷东风说。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就出现多起户外运动的事故。


“大自然吞噬一个人是无声无息的,要有准备、知进退。”浩洋说。以徒步为例,过程中可能面临失温、脱水等风险;很多“野线”无铺装路,还可能遭遇蛇虫,且山区天气多变。因此,出发前要根据路线做好准备,客观衡量体能与经验,不可贸然行动。


29岁的宝莺平时有健身习惯,并持有攀岩教练资格证书。去年,为挑战自我,她报团前往四川阿坝登顶奥太娜雪山。在社交媒体上,奥太娜被称为“小白也能拿捏的入门级雪山”,但亲身经历后她才发现,即使体能不错,这座雪山也绝非能轻松拿下。


宝莺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从凌晨1点多出发、早晨8点登顶再到中午返回营地,全程约10个小时,除了长途跋涉带来的煎熬,奥太娜海拔5210米,高原缺氧环境下的每一步都不轻松,她曾一度考虑下撤。


“同行20人中有6人中途退出,还有一个女生登顶后没了力气,最后被三名向导架着下山。”宝莺在奥太娜山顶看到了此生难忘的日出,激动之余,她也感到户外的危险超出预期:“这是人生中爬的第一座雪山,可能也会是最后一座。”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前后,一系列山地户外事故也引发关注。青海200余人徒步被困;近千人因暴雪被困珠峰东坡;三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登山徒步时身亡;一游客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失温休克……


走向户外渐成时尚,也要看到,大美自然里不仅有“诗和远方”,亦潜藏风险。有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提醒,山地户外运动尤其需做周全准备,不可“说走就走”,户外徒步强调“三新不出门”的安全原则——新路线、新队友、新技术这三种因素中,只要同时出现两个或三个,就不建议出行,避免因未知风险叠加引发危险。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副会长胡松认为,新人涌入,对户外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尝试新技术时,更安全的方式是跟随专业户外公司组织的商团,毕竟领队和向导更熟悉技术和线路。”苏陌举例说,自己第一次到腾格里沙漠徒步就选择了报团,在虎跳峡初次徒步时,带队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驴”,对方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旅途终点是安全回家,山一直在那里,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要活力,更要秩序


作为当前体育消费热点,户外运动产业潜力巨大,但不少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称:“户外热”需“冷思考”,行业快速增长阶段,要兼顾活力与秩序。


社交媒体和户外品牌营销对户外运动普及有积极作用,但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的“出片”内容,以及品牌营销将服饰装备打造为“山系穿搭”“精英标配”的做法,也引起许多“老驴”不满。


“玩户外变得越来越‘时髦’,有时让人感觉脱离了本真。”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阿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很多‘出片’和营销不怎么宣传户外运动的科学知识,不利于户外安全,甚至也引起生态破坏。”


中国探险协会活动部负责人薛皓建议,社交媒体平台应建立安全公约,发布户外探险活动内容时强制加入风险提示,禁止分享未开发区域路线轨迹,核实发布者专业资质。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安全目的地,确保安全是首要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键措施和原则,如推动目的地建设政府主导的户外运动安全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户外运动救援体系,增强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意识等。


为筑牢安全防线,今年,云南在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个州(市)挂牌户外运动救援训练中心,计划2026年实现16个州(市)全覆盖,打造一体化户外运动应急救援体系;四川阿坝黑水三奥雪山景区构建了覆盖登山服务与安全保障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拥有210余名持证高山向导,其中包括22名8000米级雪山带队向导和8名登顶珠峰高手,为登山者提供坚实保障。


张磊表示,两步路平台也在完善安全服务:提供离线地图及热力图、标注安全提示与难度风险、设置定位呼救功能;还为国内400多家救援队免费提供救援系统,并与地方公安、景区合作设立安全指示、联动救援行动。


“户外热”让更多人走向自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人担忧:部分线路在假期因游览人数过多出现拥堵,山野间还留下大量垃圾,这些都对生态造成了破坏。社交媒体上,一批爱好者自发组建山野护卫队,多次前往北京周边热门徒步路线捡垃圾,每次能清理数百公斤。


江西武功山景区拥有10万亩高山草甸,每年吸引约40万户外爱好者前往徒步。为保障高山草甸生态安全,当地近年积极推广“无痕山林”理念,并设立江西省首个“绿色环保银行”——游客捡满一定量垃圾可兑换奖牌或景区门票,截至2025年,已有6.38万名游客参与其中。


“户外不仅有自由,还有责任。”阿然说,“无论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还是行业,‘行稳’才能‘致远’。”


本文转载自瞭望东方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4亿人涌入山野:户外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