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冷资源” 激活“热经济”

冰雪经济快速发展,是消费结构升级的生动注脚。

2025-11-01 10: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胡立彪 0 1083

冰雪产业.jpeg


亚洲数据集团、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报告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8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后冬奥时代红利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冰雪产业已从政策引导的起步阶段迈入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成为激活体育经济新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


冰雪经济快速发展,是消费结构升级的生动注脚。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观念深刻变革,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物质消费,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体验和健康生活方式。冰雪消费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它集运动、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既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又能提供独特的社交体验和精神愉悦。近年来,从北方传统冰雪胜地到南方室内滑雪场,从专业滑雪赛事到家庭冰雪乐园,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参与人群持续扩大。这股冰雪热不仅反映了消费市场的活跃度,更彰显了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与韧性。


冰雪经济对消费的拉动呈现出鲜明的乘数效应和融合特质。一次冰雪旅游体验,往往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一整条消费链活跃起来。据测算,冰雪旅游对相关产业拉动比例可达1∶5以上。这种拉动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通过产业融合催生新的消费形态。“冰雪+体育”培育滑雪教练、赛事运营等新职业,催生竞技赛事与大众参与双繁荣;“冰雪+科技”推动智能雪场、虚拟仿真滑雪、高性能装备材料的研发应用;“冰雪+文化”打造冰雪文创、民俗体验等新业态;“冰雪+教育”发展冰雪研学、技能培训等新服务。这种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消费边界,提升消费能级,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供给侧的持续创新与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建设了一批世界级冰雪设施,更点燃了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各地政府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发展冰雪产业:东北地区依托传统优势,打造冰雪旅游度假区;新疆、内蒙古挖掘民族特色,开发冰雪文化体验项目;南方地区则通过人工造雪、室内雪场等方式,实现“无雪也滑雪”的创新突破。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冰雪目的地可达性大幅提升,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冰雪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让“冷资源”真正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热动力”。


冰雪经济发展,当然不能只有一时热度,要避免昙花一现的短期繁荣,还需正视发展中的挑战,推动冰雪消费从现象级热点向常态化增长转变。首要任务是改变粗放式发展思维,破解季节性制约。部分地区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服务管理,重短期效益、轻长期培育的现象。同时,产业“靠天吃饭”的特征依然明显,如何平衡冬季火爆与四季运营,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对此,需大力推动产业的提质增效与全季运营。要提升标准化、精细化、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世界级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和装备制造基地。要鼓励“冰雪+”深度融合,拓展春夏季的户外运动、山地度假、会展培训等业态,实现资源的多季利用与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与体验,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冰雪产业从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冰雪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发展的机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冰雪经济这片新蓝海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通过持续创新供给、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冰雪经济必将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贡献独特力量,也让更多人能够在冰天雪地中感受别样温暖,在银装素裹里体验美好生活。


本文转载自中国质量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深挖“冷资源” 激活“热经济”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