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超”“村超”看到了什么?

“苏超”和“村超”看似是体育赛事,实则是“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新载体。

2025-10-06 14:00 来源:经济日报 0 1174

苏超3.jpg


“苏超”第九轮常州对镇江的比赛,是浙江姑娘沈雪晴人生中第一次现场观看足球赛。她一个球员都不认识,甚至搞不懂什么是越位,却依然为进球尽情欢呼;“村超”总决赛看台上,14岁的刘星齐和父母特地从贵州遵义赶来,进场前连决赛双方是谁都说不清,也不影响他站着看完比赛,融入一片人声鼎沸。


与职业联赛球迷占绝大多数不同,来看“苏超”和“村超”的人,更多是“业余观众”。体育比赛本身的竞技性与不确定性,自带吸引力,天然具有凝聚不同年龄观众的能量。因此,不同于Z世代打主力的淄博、“尔滨”,“苏超”和“村超”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从2岁的孩子到90多岁的老人家,都出现在了观众席上。


既然不是球迷,普通人为什么仍愿意走进球场?


榕江曾对“村超”观众做过粗略画像:只有约五分之一是纯粹为看球而来,剩下的五分之一来看贵州山水,五分之一来看民族文化,五分之一来品尝美食,五分之一来凑热闹打卡。


他们通过“苏超”“村超”看到了什么?调研组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从这里,可以看到消费的转型升级和需求的不断释放。


大量像沈雪晴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图个“好玩”而来:9.9元的“苏超”门票几乎可以忽略,从杭州到常州高铁不到200元,周末来看场比赛、顺带吃喝逛街,“花钱买快乐”的成本完全可以接受。比赛结束,热闹继续,奔赴下一场山海。


这种“说走就走”的看热闹,从前难以想象,如今却日益普遍。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更多从商品型转向体验型、服务型,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榕江县古州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国秀认为:“现在旅游不一定非要去5A景区。一场球赛+民族文化+美食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同样吸引人。”从花钱吃饱穿暖到花钱买快乐,怎么不是一种消费升级呢?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刘井春夫妇已经退休,从天津自驾到榕江,计划看完“村超”后在贵州深度游一个月,“要把贵州的好地方全都走一遍”。像他们一样的游客能够如此从容地安排旅程,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坚实支撑: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城乡面貌不断提升、文旅供给持续丰富。


江苏自不必说,凭借密集的高铁、公路网、全国最多的5A级景区、可以满足各类需求的食宿、娱乐供给等,已构建起成熟便捷的旅游体系;而榕江,这个曾经偏远的山区小县,也依托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借力贵广高铁、高速路网贯通等,一跃成为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的开放小城。


“苏超”和“村超”看似是体育赛事,实则是“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人们因比赛而来,却不止于比赛;除了看球,更是在感受城乡大地的发展与变迁。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涌动的活力。


“苏超”“村超”不是孤立的存在。在此之前有淄博、哈尔滨、天水,在此之后还会有新的“超级现象”。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需求、尊重人民创造,依靠14亿人不断升级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求发展,不断释放活力。各种人潮涌动的背后,恰是中国经济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生动写照。


最重要的是,从这里,看到了中国人为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苏超”球员中有为家乡征战的烧烤店老板、扑出关键点球的高中生、下班赶来的程序员;“村超”球员中有卷粉师傅、挖掘机司机、村干部……没有顶级装备,也缺乏专业背景,但只要上场,他们就全心奔跑、毫无保留。


是足球,让一群普通人成为了另一群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无论输赢都一样热烈。当“苏超”现场万人同声合唱《歌唱祖国》,当观众为素不相识的球员嘶声呐喊,他们又何尝不是在为生活赛场上的自己助威?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只是比赛的胜负,而是一个地方炽热的人情,是一群人彼此激励的坚持,是一个时代为每一个普通人照亮的前行之路——那路上激荡的,正是我们所珍视的拼搏与勇气。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苏超”“村超”看到了什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