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多点开花 激活万亿消费链
是什么让一场场赛事、一个个地区串起一条消费链条?
今年以来,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火热出圈,形成一股强劲的赛事经济热潮,拉动消费快速增长。近日,多地端出“体育大餐”再次为促消费助力。据悉,成都将举行赛艇公开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众多海内外高校赛艇队将水上竞逐;武汉将举办国家级汽车赛事,2025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武汉站)、2025中国好车手(武汉站)将重磅登场……“跟着赛事去旅行”正成为新风尚,释放体育消费活力。
以赛为媒
是什么让一场场赛事、一个个地区串起一条消费链条?
事实上,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体育赛事以其强大的参与性、带动性和持续性,正成为各地提振经济、激活消费、构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手段。
专家表示,赛事经济,是指通过体育赛事聚集流量并将其转化为消费能量的经济形态。该经济形态以门票收入、品牌赞助等为基础,通过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参与者,带动举办地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清华大学体育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
如何让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今年3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吸引创纪录的7万多名观众到场观赛,杭州5天累计接待外地客流670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消费超3亿元。截至8月中旬“苏超”第九轮结束,该赛事累计吸引观众超130万人次,南京各大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55%;前六轮线下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5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80亿元。借助举办体育赛事,形成“一人比赛,多人消费”“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赛事消费模式。以赛为媒,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成为当前众多城市的发力方向。
专家表示,赛事经济不只是竞技场内的角逐,还有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消费的全方位比拼。赛事“出圈”,本质上是群众体育需求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引发的“体育+”消费共鸣。
消费创新
当前,包括赛事经济在内的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各类新场景、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体育+”和“+体育”等各种融合性的消费创新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从城市角落到山野巷陌,体育产业的脚步坚实而有力。特色化、本土化的品牌赛事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拉动效应。
据了解,在上海,2025年F1中国大奖赛共吸引万名观众到上海观赛,赛事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超过15亿元。
在山东,今年上半年,全省举办500人以上赛事739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113亿元。
另外,今年无锡马拉松组委会向近43万名报名选手派送了消费券“大礼包”,包含景区、购物、餐饮、住宿四大品类、38款消费券,重点关注和强化选手的赛后休闲旅游消费场景供给,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同比增长78.2%,创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在赛事经济的带动下,体育产业链也在快速生长。在湖南省长沙县,一座由老旧厂房改建而成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体验。它的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游泳、蹦床、卡丁车、台球等20多种运动项目,提供体育赛事场地、培训、青少年体育研学等服务,拥有餐饮、零售、运动装备等多样业态,打造出全新的运动社交模式和吃喝玩乐一体化的运动主题乐园。
政策引导
值得关注的是,点燃“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离不开“有形之手”引导与发力。
不久前,我国出台了两份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两份文件从不同角度对促进体育消费作出了部署。
两份文件针对提振体育消费中存在的痛点、堵点,从供需两侧发力,形成政策合力。意见更侧重于从供给侧和全产业链条的角度,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丰富度,以此激发体育消费的内生动力。例如,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意见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赛事服务管理,同时,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壮大冰雪经济、推动体育用品升级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措施将体育消费纳入整个服务消费体系中,其着眼点在于通过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等方式,全面提振包括体育在内的服务消费。例如,措施指出,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发挥体育赛事和相关活动带动效应。
不过,从体育产业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参与性体育产业与观赏性体育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体量大体相当,而在我国,这两类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观赏性体育产业增加值远低于参与性产业。这表明我国体育赛事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体育+”的不同组合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体育与旅游都具有综合性、带动性特点,体育与旅游联动,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呈现出内涵与外延相互交叉、重叠、融合等趋势。特别是在“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带动下,观众与游客的界限不断模糊,“赛事流量”和“游客增量”相伴增长,将共同推升“消费总量”。
专家表示,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协同发力,通过优化赛事管理机制等改革,破除体育消费的体制性障碍,万亿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不仅能成为拉动地方假日经济新引擎,还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本文转载自中国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赛事经济多点开花 激活万亿消费链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