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登陆洛杉矶:中国运动巨头的“功守道”
从收购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出海,安踏正经历全球化野心的关键一役。
安踏在美国的第一家门店预计于下个月正式亮相洛杉矶比佛利山庄。
这也就意味着,安踏要登陆洛杉矶,正式与耐克阿迪进行“雪山攀登战”。
这一动作,也印证了2024年末安踏CEO徐阳所透露的,安踏计划2025年在美国开设品牌直营店,地点或在洛杉矶的比佛利山庄和纽约的第五大道。他明确说道,在美国的门店将不止一家。
从收购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出海,安踏正经历全球化野心的关键一役。
为什么是洛杉矶?
北美作为运动消费中枢和潮流文化的发源地,的确是安踏在美国的首选地。
根据Run Repeat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登山鞋市场规模为61.2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86.3亿美元,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高于北美平均增速。此外,2024年全球运动服市场中,北美以1653.2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占据主导地位。
洛杉矶的华人聚居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彼时的唐人街已经聚集了大量中国移民。直至如今,洛杉矶仍是美国华人重要聚集地之一,市区人口约为410万。据统计,这里居住着约40万华人。
对安踏而言,洛杉矶华人既是初期销量的保障,更是品牌高端化落地的起点和支点。华人消费者可能因支持国货或好奇心成为首批顾客,为店铺提供稳定的初始客流量,帮助品牌度过市场冷启动期。
另一方面,华人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天然存在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安踏作为中国领先的运动品牌,其“国货崛起”的形象容易引发华人自豪感,成为初期重要的消费驱动力。
选址洛杉矶从实际上来说安踏也是有所考量的。三年后的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对安踏而言,是重大战略机遇与品牌加速器。洛杉矶作为奥运主办城市,将吸引全球媒体和游客的聚焦。
此前几届奥运会上,安踏的“冠军龙服”就备受关注。该设计首次出现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此后,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也身着“冠军龙服”登上领奖台。
据了解,自2009年起,安踏便成为中国奥委会的正式合作伙伴,是合作时间最长的品牌。到了2023年,安踏与国际奥委会再次签约,成为其未来4年的官方体育服装供应商。
再来看看安踏在洛杉矶的选址比弗利山庄。
比弗利山庄几乎是“奢华生活”“财富”和“名人文化”的代名词。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贵的住宅区之一。 自好莱坞黄金时代起,这里就是无数影视明星、音乐家、富豪、社会名流和国际精英的首选居住地。
尤其是安踏此次选址的罗迪欧大道及其周边区域,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奢侈品牌旗舰店、设计师精品店、高端珠宝和艺术品画廊。
也就是说安踏的这家门店将与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为邻,与国际顶级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同台竞技。
安踏将美国首店落子洛杉矶,其推进国际化升级的坚定决心已经昭然若揭。
安踏的长袖善舞
在登陆洛杉矶前,安踏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2020年以后,安踏正式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持续推动主品牌DTC转型,同时通过收购 Amer Sports集团,进入全球户外运动市场,旗下品牌涵盖Arc’teryx、Salomon等专业运动品牌,加速全球化进程。
并在去年通过与美国本土的主流体育用品零售商Dick's Sporting Goods、Foot Locker,以及鞋类渠道商ShoePalace等达成合作,成功将产品引入线下销售渠道。
而事实上,安踏全球化布局的野心早有苗头。早在2009年,安踏就从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了FILA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商标运营权。
这一收购,安踏直接将FILA国际这一知名品牌收入自己囊中,同时也提升了安踏自身的知名度,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也提前打好了基础。
在收购FILA十年后,安踏又收购了亚玛芬体育,安踏在收购后强调,保持亚玛芬体育旗下各品牌如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的独立运营和国际基因。安踏体育主要提供战略指导、资源支持,并利用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大渠道和运营经验,帮助亚玛芬体育旗下的品牌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始祖鸟和萨洛蒙。
始祖鸟在被安踏收购以后,次年就迎来营收飙升,突破20亿美元。同样的,FILA和始祖鸟为安踏打开国际市场以及中高端体育鞋服市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去年2月,亚玛芬体育纳斯达克敲钟,正式登陆美股市场。亚玛芬的上市,也意味着安踏全球化征程达成重要里程碑。
技术层面来看,2024年安踏集团研发投入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8%,研发费用率连续四年保持上升态势,较2020年提升0.9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年底,安踏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六国设立设计研发中心,与7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250多位专家和800多家供应商开展合作,重点关注升级跑鞋、户外装备等产品的核心技术,加快运动科技迭代速度,保持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此外,安踏近些年一直在实施全球化战略。
2016年安踏体育以1.5亿元与伊藤忠、DescenteGlobal成立迪桑特中国控股公司,持有其60%股权,获得品牌在中国大陆及港澳独家经营权。2020年,DescenteGlobal提升持股比例,调整后安踏体育持有迪桑特中国控股公司54%的股权。
2017年安踏宣布与Kolon Sport完成成立合资公司,Kolon Sport授予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 、澳门地区及台湾地区独家经营与从事营销、销售、分销带有Kolon Sport IP及商标的产品。
据悉,2024年安踏总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达708亿元,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并跻身全球营收前三。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安踏被列入中国前十大民营企业,是其中唯一一家运动品牌公司。
横亘的大山
虽然安踏近些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布局,但是以当下的国际市场形势来看,目前还有很多大山横亘在安踏面前。
摆在首位且极具挑战性的,便是国际品牌长期筑起的品牌壁垒。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行业巨头,经过多年在市场中的深耕细作,早已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深深扎根,树立起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安踏若想在短时间内冲破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成功将消费者的目光从这些老牌劲旅身上转移到自身品牌,这无疑是一项难度极高的艰巨任务。
中国运动品牌的全球化战略是有前车之鉴的。李宁在1999年便前瞻性地提出了品牌国际化战略,彼时,其采取的策略是先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开设专卖店,以高端品牌形象切入当地市场,待品牌形象稳固树立后,再将产品拓展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提出国际化战略的第二年,李宁在美国设立了公司总部,以高端品牌形象进入欧美市场。
但总归是理想更丰满,现实很骨感。2003年,李宁品牌国际市场的收入占营业额的2.9%,2008年国际市场的贡献已不足1%。直到2012年前后,国际市场让李宁自顾不暇,开始转而聚焦中国市场,李宁的全球化之路也就此放缓。
不过,近些年李宁又重拾信心,先后收购了时尚品牌商标LNG、香港休闲服饰品牌堡狮龙、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Amedeo Testoni和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2023年12月,李宁集团在香港设立总部,加速海外拓展,并在2024年全面启动海外业务拓展。
李宁在全球化之路上的起起落落,从某都程度上来说也为安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成功之路必然是曲折蜿蜒的,李宁在全球化中所面临的困境,有一部分在安踏身上也会应验。
不同国家与地区在文化背景、消费习惯以及市场规则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给安踏推进全球化运营带来了严峻挑战。
以部分欧美市场为例,当地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的设计风格和功能特性有着特定的需求与偏好。为此,安踏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市场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研发,力求产品能精准贴合当地市场需求。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在这个市场中,不仅有传统运动品牌之间展开激烈较量,还不断有新兴品牌凭借创新的理念和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
而此次安踏洛杉矶战役的本质,是对耐克阿迪双巨头垄断体系的“诺曼底登陆”。
从短期来看,能够验证中国技术品牌高端化可行性;从长期来看,为发展中国家消费品牌开辟“技术溢价型出海”新航道。
安踏正在咬紧牙关迈过全球化这座大山中的关键转折点,真正的登山者都明白,安踏想要征服落基山脉站稳洛杉矶,不仅仅是需要面对风雪,更是要在关键的缺氧地带与群魔共舞。
本文转载自脑财经,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安踏登陆洛杉矶:中国运动巨头的“功守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