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开设“爬树课”不能简单粗暴

攀树,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将在6月份走进苏州校园。目前苏州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正在培训教练,将来由他们指导学生爬树,学生爬树情况将计入学生学期成绩。

2016-05-12 11:36 来源:长城网 0 54039



禹唐体育注:

攀树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将在6月份走进苏州校园,目前苏州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正在培训教练,将来由他们指导学生爬树,学生爬树情况将计入学生学期成绩。组织学生爬树是创新体育锻炼方式的体现,但是开设“爬树课”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背负应试教育的指标。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千年不变的体育锻炼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帮助。苏州校园将“爬树”作为一种体育锻炼课程引进校园,并对此进行考核是一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兴趣的有效措施。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小时候没有什么健身器材,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爬树”,爬树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加强孩子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增进感情。


学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学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特点、运动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运动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质量。苏州把“攀树”引入校园,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都十分期待。可想,这样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肯定会取得十分有效的成果。


是一堂体育创新课


众所周知,由于诸多因素并存,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中小学生的体质在下降。别说参加爬树、攀岩这类高难度、高风险体育活动,就算学校开一个简短的大会,立正站立不到半小时就会有学生被晒晕或站晕。“爬树课走进校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无疑是非常及时的纠偏。


或许在一些家长眼里,爬树只是“熊孩子”的专利。其实不然。爬树课,主要练习如何借助绳子等工具,在悬空状态下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实现在大树间自由穿梭。这足见爬树是集体力、智力、耐力与技巧于一体的体育创新,既能锻炼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又能增加青少年的自信心及培养自救能力。


应知道,突遇洪涝灾害时,学得再好的高等数学,说得再流利的英语,体会再深的哲学,说不定还不如拥有爬树技能能救人命。说爬树课属不务正业,显然是凸显浮躁心理的短视。


揆诸现实,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旧思维仍然大行其道。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信奉“千学万学,学考高分”,而部分教师则误将“千教万教,教人考试”当作职业使命。我国基础教育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改革创新路子,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当然也在其列,爬树课显然是这种探索中的一个选项,也是对人们过度重视应试而忽视素质的一种提醒。


与成绩挂钩与否有待商榷


实际上,攀树跟攀岩一样,说到底都是一种极限运动,其中的“技术含量”可能并不小,不仅考验体能,还对参与者的勇气、定力、胆识等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本来就热衷户外运动的学生而言,“爬树课”与学期成绩挂钩与否,都不会对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他们自然会对“爬树课”的推行大投赞成票,而对那些生性好静的学生,尤其是文静内敛的女生而言,就连平时的体育课都很排斥,更何况充满惊险与刺激的极限运动?


除此之外,由此产生的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否会给景区的管理和游客的旅行造成不便等等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如此,校方一刀切地对所有学生进行“爬树课”考核,不仅有失公平与公正,更会消解校方推行“爬树课”的政策善意,最终反而得不偿失。尽管国内外的先例都为“爬树课”的引进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盲目地将“爬树课”与学期成绩挂钩的做法却并不值得提倡,有待斟酌。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攀树运动”日益普及的大势之下,学校顺应潮流适时引进“爬树课”也算得上是体育德育工作中的一种创新与突破,但不能搞“一刀切”、“大跃进”,在推广“爬树课”的过程中,既要“瞻前”更要“顾后”。


所谓“顾后”,通俗地说,就是要兼顾各方利益与社会公平,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与个体选择,而不能一味地强调行政意图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意愿与情感诉求。由此,既实现了校方推行“爬树课”的目的,还维护了“爬树课”的政策严肃性,更兼顾了社会公平尊重了广大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更易为公众所接受。


总之,学校开展体能拓展未必是什么坏事,但方法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一刀切地与学期成绩挂钩倒也不见得管用好使。说到底,“爬树课”只能作为一种倡议来推广,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硬性要求,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各方利益与诉求,才能让校方开设“爬树课”的初衷与善意不变味、不变质。


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


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关键在于创新体育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譬如:滚铁环、跳绳、踢毽子、拔河、骑大马、造房子等等虽然是比较古老的运动项目,但可能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运动器械学生自己可以做,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好胜的心理特征,找准他们运动的爱好点,立足活动的展开点,强化心灵的兴奋点,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打破应试教育瓶颈


教育部门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学会了爬树等体育项目,而要确保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与锻炼效果。而要做到这些,不仅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而且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为孩子学业减负,打破应试语境,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与乐趣。真正让孩子走出文化课堂,走进运动场。如果不打破应试教育瓶颈,把增强学生体质的希望仍然寄托在规定与通知里,希望学校体育工作单兵作战,恐怕会事与愿违。

 

本文转载自长城网,图片来自网络,原标题: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开设“爬树课”不能简单粗暴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