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业人才风向标论坛精华回顾 | 不缺钱的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你

去年以来,资本热潮席卷了中国体育产业。然而,与快速涌入这个行业的资金相比,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了掣肘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6-04-19 16:05 来源:禹唐体育 0 167452


禹唐体育注:

去年以来,资本热潮席卷了中国体育产业。然而,与快速涌入这个行业的资金相比,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了掣肘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周六(4月16日),禹唐首次举办了“体育行业人才风向标”论坛,聚焦“中国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体育人的自我修养”等问题,邀请了北京盛开体育发展有限公司CEO冯涛、阿里体育(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凌云、智美体育集团副总裁宋鸿飞、禹唐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李江、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乔乔、腾讯体育奥运项目主编贾文秀、福建泉州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银锻、伯乐总监肖玛峰、原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戴倩、腾讯体育人力资源招聘经理肖曦等嘉宾,共同探寻中国体育产业人才奇缺现状的解决之道。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央视十优代理公司世纪润华总裁陈宁、盛力世家副总裁贾倩、原德尔惠副总裁何苦、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王刚、华录蓝火行政人事部总监王荟馨、体奥动力总经理助理左德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钟以谦教授、资深电视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房学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公益心态助力中国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禹唐致辞:禹唐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李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每个行业发展中永恒不变的难题,今天我们能在这里与诸位分享这个话题,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中国体育产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资本的涌入也拉动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与各公司业务扩张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形成鲜明对照的,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事实上,无论是阿里体育、腾讯体育、新浪体育、还是我们禹唐体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才引入方面的缺口。


而在另一边,我们却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跨界人士、海外留学生亦或是外国朋友们,都对我们表达了相当强的意愿,想加入到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洪流中。然而,他们或许有能力,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对各大公司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这次的行业人才风向标无疑给各位有识之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禹唐作为“体育行业人才风向标”论坛的主办方,出于一种公益的心态,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论坛,都能有所得,同时,禹唐也希望本次论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体育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阿里体育想做一个人才的平台,我们需要创业合作伙伴


分享嘉宾:阿里体育(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凌云



阿里体育算是阿里的子公司,也可以说是阿里体系的一个事业部,但我们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公司。所以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会看这个人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创业伙伴。比如我们的第一篇招聘信息,叫做108位好汉征集令,我们不想要职业经理人,我们需要的是创业合作伙伴,能够与阿里体育一起共同经历初创公司的艰苦,能够一点点搭团队,能够将阿里体育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起来的这样一个角色,也能够把我们所看不准的、踏空的地方、把我们犯过的错误调整过来,也能够把他以往的经验传承给我们的合作(不管是跟合作的公司还是同行业的公司),我们希望我们招来的创业何总伙伴能有这样一个作用。


我们的CEO张大钟先生也一直在强调,你不是在为一个公司工作,而是在为你自己开创一片很大的版图,所以我们要让所有108都成为阿里体育的股东。这就是我们在整个人才寻访时的基调,我们寻找的是创业伙伴、合伙人。


阿里体育要做的“中国体育经济的基础平台”。在人才上,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平台,公司和员工之间不仅仅是一个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传统金字塔结构,而是一个平台与个人的关系,因为平台是有延展性的,平台可以进化,我们的人才也是一样。如果你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就会把一个人固化在某一个成绩当中,他的界限非常清晰。但我们希望能够对他进行一些改进和突破。


我相信所有HR都跟我一样,会面临着被各种业务部门追着要人的情况。作为一个本土公司,我们也是有志于培养本土的体育人才的。一方面为阿里体育组织赋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想为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与潜在的从业人员,创造这样一条路,或者说先去探索这样一条路。同时也利用阿里巴巴原有的体系和阿里体育,为我们的体育市场去输送一些人。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从市场中汲取人,能够跟市场换血、互动,这对整个市场是非常有帮助的。


连世界组织都说,我到中国来找人首先考虑找中国人。比如说我们刚刚签下的World Rugby,但是我们只能去美国、新加坡寻找熟悉橄榄球运营的人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是欠缺的。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在三至五年内能够培养出来一批人,或者说能够从一些目前行业内的先进人士那里得到专业的知识和培训。


这些是我们的一些小野心,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同行们、从业人员和未来有可能是我们合作伙伴的人,以及我们员工们的支持。


连接世界,连接人才


分享嘉宾:腾讯体育奥运项目主编贾文秀



首先让我们来看关于中国的一组数字:13.68亿人口,占据全球70亿人口大约1/5;就在去年,中国人均GDP已达7575美金;超过9个省市已经进入人均GDP“1万美金俱乐部” 。


在座诸位都是体育产业的专家,相信都明白这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而中国体育产业即将进入爆发期。腾讯当然希望在体育领域有所斩获。毕竟,体育可以天然的连接人与人,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交关系。而从社交网络起家的腾讯,我们的梦想也是“连接一切”。


对于腾讯而言,企业文化体系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我入职已经六年了,每年的纪念日都会收到一份公司的邮件,这份邮件会把我每一年、每一阶段取得的成果,以及我的工作表现做一个个人化的梳理发送给我。我们的管理理念是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员工品质。


这是我们的晋升通道,有经验的人会觉得我在这儿看不到前途、看不到明天。腾讯为了让大家少有这方面的负担,所以我们设置了两个晋升通道,管理通道是给有管理志向的一些人提供的,专业通道是给立足于我做一些专业的工作员工提供。


薪酬福利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薪酬福利从你入职开始到周年、到结婚、买房、生病、生娃,一直到离开公司都是无缝服务的。比如说离开的员工会收到一个小企鹅的礼物,会由快递亲自送到你的家里。买房应该是大家比较担忧的问题,我们有安居计划,公司会提供免息贷款,供大家极早的让自己安定下来,在事业上去打拼。


目前我们有26000名员工,70%以上是研发及产品经理,员工平均年龄是29岁,25%是拥有硕士或者更高学位的。我们需要年轻有活力、追求卓越、勇于承担、有开拓创新的人才。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提意的一个点,我们需要有匠人之心的人,他需要对工作和他将要所从事的工作有敬畏之心,这样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之后,他能够有所得,有自己的收获,不是回过头等你要离开腾讯的时候,你会觉得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学到。


体育产业需要哪些人才?


分享嘉宾: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



从现在起到2025年,中国缺少至少500万体育人才,500万怎么算出来的?中国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口有400多万,只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大约0.5%,英国的数据在目前大约是占GDP的2.1%,从业人口大概是2.5%,美国最近五年的体育产业占GDP的比值最高3.05%,最低2.8%,从业人口大约320万,美国有大约1.5亿多劳动人口,体育产业从业人口在全国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也在2%以上。中国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如果达到预期的5万亿,届时的体育产业年度增加值预计2万亿左右(年增长率大约15%),而届时的年度GDP大约128万亿(按照6.5%年增长率计算),这样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年度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例大约为1.6%,体育产业的从人口要达到全国总就业人口的1.5%,体育产业从业人口将需要至少1000万人。


中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体现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而这个严重不足仅靠体育系统是无法补足的。有人预计46号文颁布以来,体育系统外有30万人涌进体育行业,但这个数字仍然很低,因此院校以及相关的培训机构以及国外的相关人才培养机构都有巨大的机会。


美国大概900所大学设有体育类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大体分为五大门类,最基本的是做体育教师的教育学,其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的学科,更多是体育经营管理、体育传媒以及运动康复、休闲保健范畴。实际上,中国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体育经营管理,体育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比较多,但未必完全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我想对年轻学生以及今后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看一看国外体育产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美国大约有30个体育人才和工作搜寻的网站,也就是说体育这个行业在美国已经成为大行业,连帮助体育人才找工作都成为一门不小的生意。但据我所知,中国没有一个专门的体育人才找工作的平台,我曾经试图和大的猎头公司合作,专门开一个通道,而不是附着整个人才的搜寻体系当中,但对方以体育人才数量微小为由拒绝合作。对于年轻的体育留学生来说,只有先把国外体育产业的大体格局找到,才能够发现中国缺什么。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和研究,为什么中国现在没有欧美的体育产业体系和人才。大概十五年前,有一名国家篮球队员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篮球圈根本没有陌生人,大家都很熟,要经纪人干什么?当时我很悲观,经纪人在中国没有生存空间,当时有一个论调说中国缺7000个体育经纪人,但很多体育经纪人持证却无法就业。我认为,传统中国的熟人社会中,体育经纪人确实难以生存,但在当下全球化视野冲击下,全球配置人力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体育经纪人大有可为。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11个体育产业门类中体育中介是一个核心领域,这里不但有运动员经纪,还有赛事经纪,活动经纪。总之我们要寻找突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障碍的点在哪里,这里边有体育产业人才发挥才能的巨大空间。


第三,能否抓住体育产业和行业的机会,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要用更多先进的世界体育产业的观念和意识来冲击目前的陈腐和落后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突破的路径,才能使相应的资本得到回报,进而可持续地投入。


现在是体育产业最好的时代,人才不能等待机会,不要抱怨别人不重视你。是人才,就应该发现和挖掘现存问题,创造出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价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体育商学院,将致力于跟国外知名大学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合作,刚刚开设的EMBA体育与健康产业方向,有不少体育高管感兴趣。目前国内一下子诞生近十个体育商学院,也说明体育商务人才的培养确实有无限的机会。我也希望禹唐体育商学院,以及更多的体育商学院一起为大家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整个体育产业从人才的努力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的努力中看到希望,让人才与中国体育产业一起成长。


中国体育人的自我修养


分享嘉宾(按发言顺序):

禹唐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李江(以下简称“李”)

北京盛开体育发展有限公司CEO冯涛(以下简称“冯”)

阿里体育(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凌云(以下简称“卢”)

腾讯体育人力资源招聘经理肖曦(以下简称“肖”)

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以下简称“易”)



:您觉得中国体育人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盛开体育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体育人的职业素养,这个我有特别深的一个体会。2002年中国队打小组赛的时候,每一次中国队比赛,大家都想方设法穿上中国队队服。我也想穿中国队队服,但被老外制止了。为什么不能穿呢?因为我们是幕后工作人员,我们必须穿西装,不能有任何偏向性,如果有偏向性就别干这个行业。这个东西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尤其是体育媒体,媒体一定要公正,你就是报道,你是替球迷服务的,你不能有偏向性。


第二,体育是一个国际化最强的产业,全世界统一规则。足球比赛90分钟,篮球比赛四节,所有的犯规、技术性的指标全是一样的。因为体育归根到底就是游戏,游戏就有规则,全世界统一规则,统一玩法。过去中国体育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规则老变,我们强调中国特色,很多项目中心的竞赛规则不完全一样,我们的运动员用土方法练,但到了亚洲赛场就被人干掉了,因为我们练的不是一个规则。而现在国际规则的制定都是使用的英文,所以我们需要懂英文,你在中国跟你在英国、在德国,这两种生活没有区别。



但问题又来了,有一些人英文确实好,但对体育不是特别有感觉,体育跟别的行业不一样,体育必须有兴趣,还必须得会,我要求我们公司的人至少会六种以上的项目,自己不会玩,你也干不好,因为你不懂,所以在做营销策划案时就找不到点,策划出来的方案就不是那个味。


另一个问题,没办法带着练。体育产业你不扎到最深的环节,包括如何陪运动员,如何陪教练员,如何跟体育馆看管的大爷怎么处,你要学会面对不同文化的人,跟他们去交流。


体育还有一个小特点,圈子!全世界的体育圈都是小圈子,这个行业你不扎根是没戏的,体育是人和人的问题,不像别的行业。很多生意的促成也是因为熟,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在绝对职业和专业化的前提下,还是找熟的、能信任的人,而这个信任是需要长期在这个行业里积累起来的,或者说叫做信誉。


我也期待大家能多做好一些准备,要是不会运动项目的也别来,自己得会、得懂,而且不管多累也要运动,本人年龄也快奔五了,但一定要保持运动的习惯,包括所有国际体育组织的老外,都是爱运动的,身体也都特别健康。


:进入阿里体育之后,会如何帮助到员工进行更好的职业规划与培养呢?根据阿里目前的业务发展,最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



:我们希望把阿里体育做成一个平台来赋能我们的员工。刚刚冯总谈到的几点,第一要亲身进入赛事,你要去参加每一场比赛,你要真正懂赛事,这在阿里体育中,我们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员工。因为你不去参与,你就只是一个旁观者,你永远都不会知道里边真正关键的环节是什么,你也不可能把一些最关键的点呈现给你的观众和你的用户、粉丝。尤其是场馆部分,我们要求员工不仅要懂场馆,还要亲身参与到一场比赛(或者一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希望员工做一个全才。也就是说,这个人进来可能是管票务系统,那个人进来是管安全,但是做一段时间后大家会轮岗。这样培养下来的种子团队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最终独立成为一个馆长,由他们再去孕育,再下种子,培养新人。


再有一点,就像刚刚冯总提到的,规则是最重要的,你要懂规则,要把所有的规则吃透,消化掉,而且团队里的人也都懂这样的规则,大家在同样的话语体系里,你能够做的事情、标准、规则自然就得到控制。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件事——让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业务。


另外,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各地的赛事中,能够接触国际上最优秀的团队。体育行业最顶级的IP在海外,包括一些顶级俱乐部的运营,海外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做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借鉴、学习,让我们自己也能够创造出比尖世界的标准,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员工,而不是说关门来看,做我们自己的玩法。


阿里体育目前的业务战线铺的比较广,落地的项目包括场馆、电子竞技、草根赛事,张大钟先生在和奥委会国际组织谈合作的时候发现,他们相信阿里巴巴集团整个消费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对消费者的画像,以及背后的支付体系,他们对这个非常有兴趣和有信心,他们也是非常希望把商业化这一块交给阿里体育来运作。所以这几个领域,我们都在大规模的招人。


我们寻找的人首先要对体育非常热爱、有热情,因为他主观驱动力在那里,如果他的学习敏锐度也足够好,对自己有要求,加上我们提供给他的一些培训和资源,我相信我们是能够去打造出一只强有力的作战团队的。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成熟的各事业部总经理,我们希望是从行业内最高水准的这一批人当中找,由他们来搭团队。另一类是学生,我们已经在一些商学院中启动了招聘计划,今年还会有校园招聘。我们希望在其中找到有潜力的学生,热爱体育、外语能力也不错的,能够在我们的平台上与阿里体育一起成长。


:腾讯体育招人的理念是什么?是否能对员工有很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培养?



:在以往招人的时候,可能是体育市场还没有这么火热,相对来说招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今年开始,招人的难度明显加大了很多。除了腾讯之外,我们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都开始提到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我们比较高兴的是这个市场活跃了起来,给体育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方向。


关于腾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可以用几个词概括,有梦想爱学习的实力派。没有梦想就跟咸鱼一样,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而且一定要爱体育,否则会发现这个工作非常枯燥、无聊,所以热爱体育、懂体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爱学习非常好理解,进入公司,从传统媒体过来,对于互联网行业知识的学习,对公司运作体系的学习,都是需要努力去适应和了解的,实战派不需要夸夸其谈,这是我们招人的核心理念。


第二,关于职业规划,腾讯对于员工有两条通道,一个是管理,一个是业务技能,本身你有这样的诉求,我们可以在管理上做一些规划。业务技能是对于专业技术更热爱、更喜欢的人而言的,在专业上继续深造,走专家路线。


:您为什么会做北大体育商学院?后续会如何发展?



:目前我国体育学院的办学有一个问题,多数体育学院的专业都大体一致,一个专业动辙招200多个学生,全国体育院校开设的专业大体是10到15个,高度雷同,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新闻、体育产业管理……这样就使得多数体育学院难以专精地培养一两个优势专业,多数体育院校平均使用资源办10多个专业,这和美国综合院校里的体育学院各自侧重办好一两个体育类专业的情形是个巨大反差。


另外,体育院校往往对文化人比较排斥,我一直有个判断:多数体育院校是技术至上、科学崇拜、人文萎靡。我曾经一度在电视里天天出镜,有人就说:你天天去电视台做嘉宾有什么用,有本事拿金牌或培养一个冠军出来。所以我建议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背景的学生多学知识、理论,了解事情的逻辑和社会的规则。


当然,从办体育产业本科专业来说,我以为目前最适宜的还是体育院校,关键是不要体育新闻、体育外语、运动心理、运动康复等专业一股脑全办,某一所或几所体育学院集中资源配齐师资和布局完整的学科领域,是可以把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办得很好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正在跟国外知名院校建立勾连,明年至少引进一到两所海外知名院校的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希望有机会在北大国家研究院里重新架构中国的体育产业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构课程和师资、安排好实践环节,培养出站在产业前沿的精英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的体育商学院不应该各自为阵,更不应该故步自封。希望大家一起把中国体育产业做大,将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我想,禹唐体育商学院可以和北大国发院体育商学院一起做很多事情,希望中国体育产业在快速扩展时期,在资本的热情释放以及行业壮大的过程中,落在根基最扎实的点上。有越来越多真正热爱体育、擅长体育赛事运作,并且愿意倾注智慧和热情的人,整个中国体育产业才能红红火火。


中国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生力军? 


分享嘉宾(按发言顺序):

原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戴倩(以下简称“戴”)

智美体育集团副总裁宋鸿飞(以下简称“宋”)

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乔乔(以下简称“乔”)

福建泉州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银锻(以下简称“李”)

伯乐总监肖玛峰(以下简称“肖”)



:智美体育集团业务增长非常迅速,用人方面有怎样的需求?对于跨行业进入体育产业的从业者您有怎样的建议?


:智美体育在人才任用上也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责任心,这是最朴实的道理,用怎样的态度来工作是我们衡量员工的基本标准,态度决定结果,态度决定你在工作当中的担当;第二是吃苦精神,我们从事的是一个阳光产业,但真正我们站在幕后所经历的很多辛苦是不为人所知的,克服“骄”“娇”二气,对自己有认知与要求;第三是学习能力,这个行业是新的产业,每天所面临都是新的业务和机会,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和思考。



智美有很多不同行业专业的人才,体育营销产业其实也是很多跨界人才聚集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迸发出新的商业产品和机会的产业。我们期待跨界的人才给体育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思路和创新。对于每一个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人来说,这个产业充满机会,但是你需要迅速的了解、学习、思考和升华。


对于体育产业的新人,我有三个推荐:推荐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用强烈的渴望成功、登顶必胜的决心和态度,去面对你所面对的所有困难;第二推荐一本书--《致加西亚的信》,这是对团队精神和执行力的最好的指导手册,它决定了你忠人之事、使命必达;第三推荐一首歌——《勇敢的心》,你在遇到挫折、出现困惑,心里彷徨无助的时候,让你顶直脊梁走得更远。


职场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公司给我这么多工资,那我就做这么一点事。”职场人士就不应该有这样貌似合理实则幼稚的思路,以创业家的角度要求自己,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和他们一起迎接凌晨四点的阳光,老天一定是公平的,当你这样用心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的时候,想不成功都难。


:新浪这几年在体育的环节里有很多新的动作和手笔,在人才方面有什么样的要求或者说特别的东西?您对于即将进入体育产业的从业者有怎样的建议?



:我们在很多新业务开展以后,确实需要引进满足新业务发展的人才,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对待事业的热情,要有投入度和参与度。在这过程中,做好项目,具备相应的赛事经验是必须的,但这还不够。当新员工加入到新浪体育以后,我们发现有一些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困扰——你了解互联网吗?对于体育媒体了解多少?线上与线下资源如何整合?如何打一个组合拳等等。


对于新进学员,我们要求他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了解新媒体,了解背景行业所欠缺的东西。另外,我们希望新进员工是复合型的人才。比如说,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后发现,自己在很多基础方面的能力还是需要提高的,除了基础的互联网方面的能力外,还包括业务上的能力,如何融合职场、如何提升自己。


对于新进入体育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快速融入,接受变化。第二个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热爱这个行业,能坚持多久,半年?几个月?或者说试用期都不过?能不能走的更远?对职业的选择是给你自己交差,要有一个很好的答卷,而这份答卷也是为你自己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所需。第三,在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是一家新的公司后,不要把面临的挑战看作是一份工作,而是要视为自己的事业去打拼,一定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才可以全身心的付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这样才能让你迅速地融入环境,才能够接受和适应这个行业与工作。


:匹克在业务领域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匹克人才方面有怎样独特的需求?对于体育行业的创业者您有怎样的建议?



:匹克整个品牌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有装备的销售,到围绕装备品牌销售的赞助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这伴随着各项新业务的开展,匹克需要大量的人才。匹克希望以比较开放的心态,以合伙制的方式,能够跟大家进行一些沟通合作。在品牌方面、渠道方面、销售方面,甚至在产系研发方面都可能需要类似的人才,而且除了现在传统的体育用品还有体育投资公司也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这也是我们在这方面一个新的人才诉求和需求。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很多时候经常在想一些事,但有一个归根到底的原因,困难总是很多就会停下来,就会放弃。即便很多项目已经认定为可以开始实施的项目,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有的东西会延迟、拖延,我想跟大家分享,行动力比想法更重要,大胆踩出去,即便踩出雷,有了经验,经验就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伯乐在中国是一个经验相当丰富的中高端人才猎寻公司,最近一两年体育行业职位需求有哪些新的变化?



:最近这几年的趋势,资本越来越多的涌入体育行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资本涌入就会带来整个产业升级,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及高端人才的需求。以前的体育行业,赛事是赛事,零售是零售,版权是版权。现在变成了一个大体育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是复合型的,比如说现在市场上比较稀缺的是体育营销的高端人才,因为体育营销越来越复杂,企业现在要做的体育营销,包括了内容、赛事、版权,品牌,零售,甚至你还需要对电子消费领域也要有了解,涉及到很多的跨界营销。


具体谈到跨行业的人才进入到体育领域,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生存及发展,我觉得三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头脑要清晰,自己本身的学习能力要强;第二你要有非常好的内驱力,驱动自己去追求卓越,而且你对体育这个领域真的是要有兴趣;第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中高端的人才,你要有很好的经验和能力,以区别于企业内的原有人才,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附加值。我想这三点应该是能够使你在一个公司里立足,同时获得一个长足发展的基础。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怀,你跟公司的长期愿景要有一致性。有了这些重要素质和愿景的一致性以后,这样的人来到这个公司,他的融入性和长期发展性才会得到体现。这种从其他行业引入高端人才到体育行业实现落地,也是猎头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如果你因为兴趣选择这一行业,那就在这一行好好干吧,精益求精,等机会来的时候,一定能够抓住,如果你真的很优秀,公司内部没给你机会,那就等着猎头来找你吧。


问答环节精选



环宇体育的创始人陈曦问到了有关招募合伙人级别高管的期权、股权分配问题。新浪人力资源总监乔乔认为,高端人才更看重的是新的平台能否让其实现自我价值。双方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方向,有一份共同的热情去做成一件事,这一点更重要。至于股票和期权,更多的是一种承诺,不过这份承诺的背后一定要充满真诚。


智美体育副总裁宋鸿飞则表示,在进行期权、股权分配之前,首先要预留出资本端运行的股本,其次作为大股东也要预留出支配管理的股份。引入新的合伙人以后,一定也要保证大股东主要的可分配权。



其他行业的人想要跨界到体育行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体育公司在招人的时候,特别是在赛事和商务这一块,对人才的要求很可能是集新媒体运营、策划执行、招商、外语能力于一身,体育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真的已经达到这么高的阶段了么?


针对这一问题,匹克公司总裁助理李银锻表示,这个问题并没有这么绝对。从公司选才的角度当然希望得到多面手,但是公司的起步阶段不同,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初创公司的一个人就需要多做一些事情,而到了比较专业或大型的公司,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各岗位形成一个团队。


伯乐总监肖玛峰则从专业的招聘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公司对于职位的描述,一般都是把最理想的人选的要求描述出来,但实际情况很难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也许职位描述写了五个要求,但最核心的要求可能也就两三个。体育行业,需要更多的从其他行业来的职业经理人加入,这个领域在职业化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的体育行业,就像5年前的互联网行业一样,正要爆发。如果你是一位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体育行业又有很大的兴趣,那就尽早加入这个领域,未来的体育行业必将有你的一席之地。


宋鸿飞表示,谁都希望找一个全才,但是太难了。当公司的结构越大,专业版块划分会越清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但是对于项目运行管理的负责人来说,一定要是复合型的。



另外,在谈到中国体育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宋鸿飞表示,每个运动项目在中国的人群基数不一样,但是后期针对成年人、老年人或者青少年相应的运动项目都会有所增长。整个政策端、市场端、资本端,包括个人需求,对项目本身综合性的刺激、引领,会成为下三年主要的爆发点。


但是在一片骄阳的体育产业体系之内,在资本的投入和项目注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窝蜂和虚火乱燃的现象,我们必须客观认识,有一些运动项目因为这些,会付出一些成长的代价。不过在总体的大环境内,中国体育产业是需要这样的带动和促进,才会有更好的市场秩序,更高的运营水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