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智能可穿戴产业往何处去?

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发展最早是从运动手环开始的。短短几年时间,运动手环成为了全球最风靡、最成功的智能硬件。

2016-03-29 10:09 来源:华米科技创始人&CEO 黄汪 0 30898


禹唐体育注:

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发展最早是从运动手环开始的。短短几年时间,运动手环成为了全球最风靡、最成功的智能硬件。


去年第三季度伊始,我就在公司内部预测:小米手环已经很有把握全年销量突破千万大关。对于我们这个刚创业两年的团队而言,这个消息当然让内部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然而没高兴多久,我就意识到,产业新格局将要展开了。


产业新格局


欧美可穿戴公司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失速


先举一个小例子:美国F公司的某新款手环产品,其USB线的进胶口粗糙到让我惊讶;对于一个产品硬件细节已经无法很好控制的公司,很难说它是否还有足够的能力在硬件上做持续创新。


然而这不是一个企业的个案,而是欧美硬件公司的典型问题。


除了苹果这种超级硬件公司之外,几乎所有的欧美硬件创业公司,由于远离中国这个制造和供应链中心,导致了语言沟通、文化、地理距离和时差的困难,中国公司在两周之内能完成的硬件工程,它们往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


可穿戴产品涉及到很多亲肤材料、以及与人24小时贴紧佩戴的可用性问题,在硬件技术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硬件研发团队往往需要很多次来回的尝试,才能找到最佳方案;而如果地域问题导致的时间成本太大,工程效率大大降低,创新周期自然也被大大拉长。


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欧美同行们的这种失速。


对于智能可穿戴这个新兴而高速发展的产业,这样的失速,是致命的。


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致命的问题是,在中国,由于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的大力投入,竞争异常激烈,反而促进了中国创业公司基于智能硬件的互联网运营和变现方面的探索,远远走在了欧美创业公司的前面。


欧美的智能可穿戴创业公司,我很少听到他们谈论DAU/MAU(日活、月活)。从商业逻辑上而言,每销售一台智能硬件,可以免费获得了一个APP用户,如果我们把APP运营起来服务于用户,将会形成未来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然而,欧美同行们几乎没有把这方面做起来,白白浪费了它零成本得来的APP装机量。而中国同行们,反而从一开始就关注用户APP的运营与服务。


华米等一批新的创业公司为何逐渐胜出?


华米的第一款产品是小米手环。它实现了当时市面上主要几款产品分别具有的特色功能,并融入了一些独有功能,例如手环自动解锁手机屏保密码;最后华米把手环续航时间做到了超过一个月,形成了很大的技术领先优势。


更重要的是,华米在短短8个月内完成了从研发到大规模量产的庞大工作量,让产品稳定可靠地出现在市场上。


华米借助小米的品牌、供应链、互联网流量、电商等资源,放大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类似小米的互联网运营方法和产品逻辑。因此,华米短短2年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前三。


在中国,像华米这样的可穿戴创业公司,为数众多。他们很多都在践行著名投资人&小米创始人雷军总结出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相比之下,由于欧美同行的创业公司在创新上的失速,导致了上市的Fitbit被投资者看跌,Jawbone裁员,Misfit被收购,Pebble日渐式微。


当这一批欧美创业公司失速的时候,一批新的中国创业公司已经在可穿戴新品类的创新中走得更快、更远了。而上了市的Fitbit开始固步自封,完全担不起创业公司中的创新领导者的角色。于是,整个可穿戴产业的格局,也在这样的竞速中渐渐发生了改变。


这时候,巨头也开始入局了。


去年苹果手表正式开始销售,其全球市场份额一下子就排到了第三;而微软、三星等各大巨头凭借其在IT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迭代发布了一代又一代的手环和手表产品,丝毫不因为市场占有率低而放弃。甚至连传统行业巨头,也凭借手头的巨额现金和品牌渠道优势,通过并购开始入场,例如全球第三大腕表集团Fossil收购了可穿戴创业公司Misfit,UnderArmour收购了MyFitnessPal和Endomondo,并与HTC合作推出了全系列硬件。


这一切都说明:在巨头眼里,一场盛宴即将开始。


那么,全球智能可穿戴产业正在往何处去?


大量的用户需求呼之欲出,技术创新并且产业化已经到了临界点。智能可穿戴设备能从哪些方面创新呢?我认为有3个领域到了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颠覆的阶段。


1、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让运动智能化、让竞赛装备智能化



球类、健身、高尔夫、骑行、滑雪等各类细分的运动领域在一两年必然发生变革。用户在运动中希望自己的动作更加标准,希望保护自己不受伤。怎么做到呢?


第二代“华米智芯”就是一个解决思路。它内部集成更多传感器,更小更轻更薄,成本也极低。因此它非常适合植入到滑雪板、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器械中,甚至通过独特的ID功能作为俱乐部会员卡使用。


例如,最近我们与一个美国硅谷团队讨论合作,“华米智芯”将会结合他们研发的SaaS服务和APP,服务于健身房和高尔夫领域的教练和用户。


全国各地的大众跑步及马拉松竞赛活动方兴未艾,但是赛事的管理还是非常原始,线下活动的出错和混乱时有发生。华米通过蓝牙信号定位及ID识别系统,配合手环自动打卡、自动记圈的方式来记录比赛成绩,并且自动通过SaaS服务完成运动成绩存储和运动排行榜发布。华米自己的“米动四季跑”以及第三方专业赛事采用这套“智能硬件+云端服务”的运动服务系统之后,让参加运动的用户们满意度大大增加。


智能场馆、智能跑道的落地有很多困难:资金昂贵、技术不成熟。然而,众多的创业公司正在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实,结合可穿戴产品及SaaS服务的可运营的智能场馆正在成为可能。


2、智能可穿戴的最大金矿在医疗健康领域



运动手环的含金量,相对于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而言是九牛一毛。谁真正做透了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谁将引领可穿戴的未来发展。如何做深做透呢?我认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可穿戴产品扮演家庭医生角色,解决职场人士的健康呵护问题


如今,大量的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但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处在“三高”的边缘。怎么解决?有了能抓取心电图、心率、血压等系列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云端深度学习算法就可以通过长期记录的大数据,判断健康趋势,APP会提醒用户并给出锻炼方案。通过可穿戴设备探测心脏数据,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连续加班熬夜导致的猝死悲剧。


其二,可穿戴产品通过数据辅助诊断,降低医生的工作量,缓解医生人力资源紧缺问题


通过可穿戴设备能提前获取了身体病情数据,从而向医生提供可作为诊断依据的可靠数据,一般经验的普通医生就可以负责诊断,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远程诊疗。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更好地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如同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一样,云端的人工智能医疗分析算法,也将像一个真正的医生一样,去为病人进行辅助诊断服务。


其三,可穿戴产品实现了复杂医疗监控设备向更易用的消费电子的转化,成为了社会化管理老人健康问题的手段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年人都是患慢性病居多,平时要防患于未然,突发疾病要得到及时处理,空巢老人这么多,子女都不在身边。怎么解决?这就需要研发给老人7x24小时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不但可以采集医疗数据,而且也可以给子女、医生、社区做及时通知和服务呼叫。老人对于使用传统医疗电子设备有着很高的学习成本,往往用不好乃至最终放弃使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工程学水准特别关键,使用步骤简单、免维护也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医疗健康领域是可穿戴的大金矿,但是为什么这两年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推出?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涉及到疾病诊断和预防的可穿戴设备属于医疗器械,在中国要通过CFDA认证,在美国要通过FDA认证,政府管理都非常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


华米在这两年来,也踩了无数的坑,积累了专利及核心技术,才一步一步把消费电子产品的易用性与医疗设备的严谨属性结合起来,逐步进入了这个有更多价值的领域。我们也看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展。


第二点,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智能设备只是工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服务是关键,制度和资源是保障。可穿戴公司只有通过提供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及基础人体医疗数据服务,有开放的心态,与第三方整合了大量的医生、诊所及医院资源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医疗服务。这样的整合,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让可穿戴产业与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创业者们相互磨合与认知。


在这个大风口上,传统医疗设备巨头偷觑已久,随时都准备进入,这又将是一场创业公司与巨头共舞的盛宴。


3、智能可穿戴很快将与服饰融合,它与时尚必然要紧密结合



去年,华米短短几个月就向李宁品牌出货100万个“华米智芯”,证明了智能运动跑鞋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可能性。众多创业公司也因此加入了为各大运动鞋品牌提供智能模组的市场行列中。华米也跟更多的品牌开始合作。


我预计2016年植入智能模组的运动鞋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售出超过一千万双。


鞋的智能化,只是这个产业的开端。配饰的智能化潜力更巨大。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创业公司都在尝试将智能模块植入到配饰乃至衣服中。


华米在去年尝试了与国内众多珠宝设计师进行的配饰定制的淘宝众筹,与国民女神高圆圆、纽约设计师品牌-2015年美国国家设计奖得主threeASFOUR联合设计,并走进纽约时装周的秀场。这种与时尚产业的资深人士和公司的合作,是为了让产品符合当前的时尚潮流。


很多创业公司都有过尝试,例如跟施华洛世奇合作的嵌入水晶的智能手表、手环。然而科技与时尚,这两个世界的语言沟通,就如同火星与地球的对话,一开始就意味着艰难。


但是,随着鞋服行业、时尚业与科技业的相互融合,智能可穿戴产业的主要产品,将不仅是手环和手表,很有可能就是衣服和鞋子本身。华米售出一千万个手环对于智能手环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内一线的运动鞋厂家,每年售出一千万双鞋子都还没达到及格线。如果是衣服呢?数量不可想像。


因此,我相信任何一家可穿戴创业公司,都能在这个鞋服产业里面,找到一个细分的市场。


结论


运动手环的发展第一次让所有人看到了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巨大前景,然而这个品类的市场格局已成定局。2016年,全球大量的创业公司都在运动、医疗和服饰等三个领域进行创新,而巨头们也都虎视眈眈,不断跟进。究竟谁将在这些含金量更足的领域胜出,我相信安迪.格鲁夫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后记


可穿戴领域还有很多金矿有待挖掘:不管是公交地铁的刷卡支付,还是与智能家电的融合控制,智能可穿戴都具有天然的便利优势。以最近非常热门的AR/VR产业而言,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最重要的手势交互输入方法,与AR进行紧密整合之后的完美体验,也将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因为它们离人最近、24小时贴身佩戴,它是人体ID,甚至是人体的一部分,它时刻采集人体数据,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身体;所以才产生上述的种种应用便利。有一次我惊讶地发现,华米的拼音HUAMI,拆开是HU.AM.I的组合,冥冥之中,华米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其终极使命,是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本文转载自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微博,原标题:2016,智能可穿戴产业往何处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