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步入而立之年 耐克的Air Max不光只想做个“流行单品”

从运动装备转变为流行单品,让Air Max尝到了不少甜头,但该品牌全球CEO马克·帕克表示,可视气垫等硬性科技才是Air Max的本源。

2016-03-28 11:10 来源:界面 文/罗盈盈 0 63353


禹唐体育注:

香港中环下亚厘毕道二号,近雪厂街南的地方,有一栋建于1890年代的三层英式旧建筑。它最早是一家牛奶工厂的冰库,内部空旷,没有太多装饰——这正是耐克所偏爱的,一切可以按其喜好重新装扮。一周的改造之后,这里变成了一间色彩缤纷的“博物馆”,展品正是耐克品牌的Air Max系列球鞋及其长达29年的故事。


两年前,美国品牌为纪念第一双Air Max的诞生,将3月26日设立为Air Max Day。今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耐克先后在东京、纽约和香港举办为期一周的Air Max Con展览。除了讲述这双流行球鞋过去29年的发展历程,展馆内还为参观者提供Air Max球鞋定制、鞋带装饰和清洗服务。此外,现场还票选出该系列最受欢迎的球鞋Air Max 1 Atoms Elephants,这双脱颖而出的鞋子将在2017年被复刻上市,成为明年Air Max Day的重头戏。现如今,在各种经典鞋款的问世周年推出复刻纪念版已成了运动消费市场的行规。


此次Air Max Day,耐克公司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亲临香港。这位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田径明星,现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这一回来到香港诚意十足地带来了自己专门设计的一双Air Max新款运动鞋。1979年加入耐克的他,2006年晋升为这家运动巨头的首席执行官,而他自己更看重的身份,则是鞋履设计师。


初入耐克时,马克·帕克就是一位鞋履设计师,如今即使贵为公司掌舵者,这个美国老头依然保持着对设计鞋子的热情。马克·帕克、传奇设计师汀克·哈特菲尔德(Tinker Hatfield)和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以他们三人名字首字母构建的“H-T-M”球鞋设计团队正是耐克设计的灵感源泉。2002年起,传奇三人组带来了不少经典鞋履设计,总能引起运动鞋消费市场的关注和热捧。此次,三人分别带来了一款Air Max HTM别注鞋款,以三人首次独立设计同系列球鞋,作为Air Max的生日礼物。


马克·帕克说:“过去,我们通常是三个人一起合作设计一款鞋子,这一次我们各自工作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完成之后可以看到三双如此不一样的鞋子。”耐克CEO这次带来的新鞋是Air Max Ultra M,“通过与新的提花织布工艺相结合,我开始尝试用渐变和像素化的效果。你可以看到鞋尖、鞋带孔、后帮、后饰片、鞋面、品牌标识、中底和外底,每一项都遵循着设计公式。”


在人们的眼里,Air Max的故事始于1987年,当时,汀克·哈特菲尔德设计出了第一代Air Max鞋款。这双运动鞋的核心概念在于可视化气垫技术——气垫内的超大充气量,使得鞋子能够缓冲激烈运动所产生的冲击力,与此同时,哈特菲尔德为Air Max 1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气垫的存在。


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故事,但仅仅是Air Max起源的一半。实际上,早在1978年,耐克的缓冲气垫跑鞋Air Tailwind便首次享用了气垫单元的设计,只不过它被牢牢地包裹在中底泡沫之中。此外,“打开一扇窗”的设计也并非始于哈特菲尔德。当1985年大卫·弗兰德(David Forland)加入耐克的缓震创新团队时,这一设计理念就开始产生了。而哈特菲尔德所做的,是将气垫单元与可视化结合在Air Max 1 的身上。传说,在Air Max问世之前,美国人去了一趟巴黎旅行。在参观蓬皮杜艺术中心时,哈特菲尔德受到这座反传统设计建筑的启发。回到俄勒冈州后,他随即带来了这款革命性的气垫跑鞋。如今,包括Air Jordan在内,耐克几乎各个领域的顶尖产品都有哈特菲尔德的影子。


然而,29年前,这双与众不同的Air Max 1 刚推出时,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嘲笑,一双有“洞”的鞋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还有消费者担心,气垫单元很容易会被锐物扎穿。不过,之后热烈的市场反应让质疑声消失了,消费者逐渐接受了这种外置可见的缓冲气垫。


“以前人们不知道鞋底气垫是什么,他们会想象成一些泡沫状的东西,Air Max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就是鞋子受欢迎的原因。”马克·帕克说道,他认为除了气垫技术本身之外,Air Max的气垫展现方式是其更为重要的成功因素。不过,鲜为人知的是,Air Max单元里面并非单纯的空气,耐克最早是使用六氟化硫来填充气垫,近年由氮气所取代。


在初代鞋款取得成功以后,无论是科技层面还是外观设计,Air Max可见气垫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鞋款之中,几乎每一双Air Max鞋背后都有着第一代的影子。这也是今年人们在该系列近百双经典款中,选择了Air Max 1 Atoms Elephants作为2017年复刻版的原因所在。第一代固然经典,但29年的时间里,耐克对可视性气垫做了多次技术更新:1993年,耐克去除了外底和单元之间的发泡材料,由此产生了Air Max第一双拥有180度超大可视化气垫的鞋款Air Max 180;两年之后,Air Max 95完成又一次更新,首次在前脚“开窗”,形成了前后掌的分离式可视气垫;直至2006年的Air Max 360诞生,分离式可视气垫终于演变成全掌气垫,这是一双没有中底泡沫的跑鞋,360度的气垫分层,几乎把可见气垫的创新发挥到极致,不断刷新人们对于运动鞋垫的认知。


耐克功勋设计师大卫·弗兰德曾如此描述Air Max的技术更新:“回顾Air Max的历史,你会发现,区分每一代产品的一个核心标准就是新一代产品都会比上一代能容纳更多的空气量,而发泡材料则用得更少。发泡材料会损耗,但空气不会。”如今,这些大大的外露气垫,让年轻人深深着迷,他们相信,Air Max能带来更强的弹跳力,会让他们在球场上多拿几个篮板,或者多进几个跳投。


过去29年,Air Max共发售了23个版本、近9800双缓震跑鞋,每一款都被马克·帕克视如已出,难分最爱。时至今日,运动鞋Air Max更像是一件时尚单品。“最开始,Air Max刚推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到将其变成流行产品的必要,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它确实发生了改变,”马克·帕克说道,在设计Air Max时,其初衷是让气垫运动性能做得更完美,而流行因素是在技术层面之上的衍生品。


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品牌,耐克一直以来并不喜欢将自己与流行时尚有过于紧密的联系。如今,马克·帕克对“时尚单品”说法的认可表明,在运动风热潮之下,要想在众多运动品牌中大放异彩,Air Max等产品不得不与潮流挂钩。近年,耐克对于Air Max的众多做法,都在默认这个规则。


2014年,美国品牌将Air Max的诞生日3月26日,设立为Air Max Day。在该系列问世27年后设立这个节日,正是耐克希望为Air Max增设更多“讲故事”的机会。2015年Air Max Day,耐克所带来的故事,是关于一双从未面世的Air Max Zero 鞋款——Air Max 1的设计并非一次成型,在其问世之前还有这双名为Air Max Zero,后者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未成实物。显然,这个故事足够吸引人,去年耐克将这款“鼻祖”产品从图纸搬上货架,鞋子迅速被抢购一空。一年之后,Air Max Con选址香港,同样是为迎合潮流,用马克·帕克的话说:“这是一个球鞋文化浓厚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香港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除此之外,今年为了预热 Air Max Day,耐克还放出首部关于球鞋玩家的纪录片《Master Of Air》,以影片的形式,纪录了九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对于Air Max鞋款的痴迷热忱。


前沿的气垫科技、流畅的外形设计、耐克擅长的故事营销,Air Max已经成功从一双运动鞋转变为流行鞋。


但Air Max绝不会沉迷于流行领域。马克·帕克谈及产品定位的转变时强调,可视气垫等硬性科技才是Air Max的本源和基础。在香港Air Max Con的布景设计中也能感知一二,现场被赋予浓厚的工业感,管道和工程材料穿梭其间。2017年,Air Max将迎来自己的30周年纪念,运动装备和流行单品,这不是一道单选题,对于擅长融合创新的耐克来说,这道题真的不难——终归,Air Max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不断更新。


3月27日晚,为期一周的Air Max Con正式落幕。下亚厘毕道二号的所有耐克布景被拆去,这个老仓库又恢复了平静。


本文转载自界面,原标题:即将步入而立之年 但Air Max的终点不能是“流行单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