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体育IP是怎样炼成的? 本土赛事“脚斗士”养成记

我们国内的体育产业迟迟做不起来,其中有两个主要硬伤,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体制问题,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体育产业没有自己的核心IP资源,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体育比赛在世界上是有话语权的。

2016-03-23 11:17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吴彦达 整理/卫思谕 0 128727


禹唐体育注:

体育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特别是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出台后,我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信心也更加强烈。


但在此之前,我们国内的体育产业却迟迟做不起来,我认为其中有两个主要硬伤,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体制问题,当然随着未来政策的相继放开,禁锢的体制一定可以得到逐步解决。


但除此之外,另一个同样致命的硬伤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我们的体育产业没有自己的核心IP资源,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体育比赛在世界上是有话语权的,这才是中国体育产业最悲哀的地方。


没有核心IP,我国体育产业何谈崛起?


现在,很多投资人还觉得体育产业很难投,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东西可投。因为这些著名的体育赛事都是不属于中国的,是我们花钱买来的,整个比赛的规则和体系都是别人的,我们只能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


当然,如果把买来的赛事运营的很成功,在商业上能获利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国外的赛事因为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能够引起中国人共鸣的东西始终比较有限,所以这些赛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也会比较有限,而只有成熟的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心IP体育资源,那么围绕这个核心资源产生的整条产业链才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我是在2005年投身体育行业的。在做体育之前,我从事的是房地产行业,后来本想转做影视文化,但我团队的一组调研数据让我看到了体育产业的机会:美国体育产业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十倍,是汽车工业的两倍,所以就觉得影视产业跟体育产业比一下就小巫见大巫了,而当时的国内在这块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我相信体育产业是大有发展空间的。


在对当时的体育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我发现我们国内的赛事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要想在国内运营,需要得到外国赛事协会的审批和授权,而且要遵照别人的规则和系统,这就对其今后的运营和壮大发展产生了很多制约,因为对这个比赛的核心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体育赛事,然后将这个体育赛事推向全世界。


当时,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反对我,他们认为这是个无底洞,能做成的几率实在太小了,但我自己却很有信心。首先,确实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在做体育产业,但体育项目对他们来讲只是一个业务的分支,而孕育一个体育赛事,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准备期,大公司有钱、有实力,但却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来做原创的体育赛事,所以这是我们这类专业体育公司的机会。


其次,我们国家一直在向外推广像孔子学院这样的传统文化,但其实体育是比文化更好推广的。因为跟音乐一样,体育也是不分国界的,一首歌可能外国人听不懂它的语言,但仍然能感受到它的旋律,体育也是一样,它是全世界都能共享的公共语言,而且是青少年最容易接受的。所以说,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好的体育项目,我们就可以让外国人也能快速的理解它、喜爱它、并热衷于它。


还有一点,就是体育产业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和自信心,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体育精神和文化是很可怕的,是一种产业性的灾难。就像当年的中国汽车工业,被大量的外资品牌占领了市场后,换来的却是核心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同样我们肯定也不想国内的体育产业被大量的外来赛事占领后,换来的是中国自己的体育文化的缺失。


原创是必要条件,但是远远不够


确定了方向后,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选择具体的项目。当时我们有四个标准:有全球推广价值的、中国原创的、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和安全性。


有全球推广价值的和中国原创的这两点前面已经讲过了,而商业开发价值这一块,是基于我们做了很多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什么样的项目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并能热衷的呢?我们研究发现,就是一定要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的运动,只有这样的比赛才刺激、才具有观赏性,可以满足互联网视频传播的属性。


比如从古罗马的斯巴达角斗士到现今的拳击比赛,都符合这些特点,大家也很喜欢看,但它们的问题就是太血腥了,很难在大众中推广开来,不符合安全性的需求。而安全的对抗类比赛,比如乒乓球,又没有身体接触,所以从观赏性上来说又不够刺激,而且我们做这个比赛是想推广到西方的,所以还要考虑西方人崇尚力量与搏斗的特性,否则的就不足以吸引西方人的参与。


之前我们准备了上百个备选的项目,根据这几点筛选完后,其实就没剩几个项目了,而且最后还要考虑这个比赛有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知名度高不高,有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最终锁定了脚斗士这个项目。根据我们的调研,从黑龙江、新疆、西藏到海南到福建这些区域内,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所以对它不陌生。


脚斗士,就是用脚进行竞技搏斗的勇士,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单脚支撑,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目的。它有很多种称谓,在北方被称为“撞拐”、“斗拐”,南方被称为“斗鸡”。这个运动的特点就在于,它既满足了西方人崇尚力量的审美,又融合了东方人技巧性的智慧和方法,以弱胜强、以小胜大这些东方智慧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在具体的赛事上,我们主要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大类。专业的就是俱乐部式的运作,由专业的脚斗士运动员来比赛。而非专业的,目前主要在中小学推广,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为目的。


其中在专业赛中又分为个人赛、团体赛,男子五个级别、女子五个级别,还有男子团体、女子团体赛等等,这是我们现在重点在做的。我们现在在武汉、沈阳、内蒙古、厦门等省市已经成立了16个俱乐部,未来还希望以城市为单位成立更多的俱乐部,然后每年举办俱乐部之间的联赛。


我们大概的构想是要分成三级联赛,就是每个俱乐部先参加省级俱乐部联赛、胜出的队伍继续参加全国俱乐部联赛,最后再到国外去参加世界俱乐部联赛。


可以说,脚斗士现在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体育赛事。


原创民族赛事的探路者


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一些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们做脚斗士的比赛已经有十年时间了,跟中央电视台、跟全国的16所体育院校都有合作,包括北体大、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等,每年资助他们举办脚斗士精英赛,我们已经做了七届,今年是第八届。


不过实际上,这些比赛更过的是一种内部测试的性质,方便我们累计数据和经验,我们并没有把它正式的推向市场,所以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脚斗士这个比赛。按照我的设想,我们前十年就是专注打造IP,这个IP指的不仅是知识产权,而是我们要打造一个系统出来,包括赛事系统、运动员系统,裁判员系统。


当然我们也参考了一些美国NBA、日本K1的管理系统,但主体上我们整个的系统都是原创的,所以很多人看来都觉得我们付出了上亿元的成本,而却没什么收益,但对我们来说,获得很多核心数据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只有把整个系统的框架建立起来了,我们未来才有可能打造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生态圈。


而在整个的赛事系统中,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把搏击类的项目做成了团体赛,这个是我们在全世界的首创。


当时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做《中国脚斗场》这个节目时,我发现搏击类项目比如拳击、散打等项目的商业模式都很传统,它们的商业价值很难再进一步挖掘做大,尽管一场知名运动员的拳击比赛的转播收入可能就有一个亿、两个亿的美金,但这很难具有持续性,而欧洲最成功的比赛都是职业俱乐部模式的,也就是公司化、常态化的运营,而且这些比赛都是团体赛。


一般来讲,搏击类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它很难做成团体赛,我们看团体赛一般都是球类比赛,比如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等等,都是用一个球来做介质,然后把每个独立的运动员串成一个整体,围绕这个球来比赛。而搏击类项目都是一对一的,中间缺少了球这个介质,所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不能把脚斗士做成团体赛,那它就跟一对一的拳击、散打没什么区别,没办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做不了常态化的持续运营,最终还是做不大。


所以这时候我就想能不能借用中国古代的象棋思维,把车马炮相将炮这些独立的棋子,和讲究派兵布阵的这些东方智慧借用过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松散的个体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比如说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双方五人对五人的比赛,双方的总体重都规定为385公斤,那么每一方的五名成员就可以自由组合,有的重些、有的轻些,这时候就要考虑排兵布阵,什么时候重的人出来、什么时候轻的人出来,最终的结果不是为了个人赢,而是团队的总积分,这里面就有许多技巧了,这时候整个比赛就好看了。而整个团体赛的系统,我们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八年的时间来打造和完善。


赛事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整个脚斗士的打造和运营,从一开始我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创立,向全球推广,所以整个过程我也一直在考虑怎么能够让脚斗士具备全球化和产业化的概念。


之前王健林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很对,就是运营体育要分为A端、B端和C端。A端就是体育产业中的国际性组织,B端就是代理这些体育产业组织或品牌赛事转播权、营销权的公司,C端是具体的单个体育比赛或者单个体育俱乐部,一般企业想拥有A端是非常困难的,在目前全球数百个体育组织中,除了极少数是家族控制外,基本都是非盈利组织,但只有掌握了A端,才能说是真正抓住了体育产业的核心。


所以说,在中国要想发展体育产业,就肯定要有A类的组织,品牌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和资源都是我们自己的,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所以那时候我就想成立一个脚斗士的国际性A类组织,后来就在美国芝加哥注册了国际脚斗士协会。


此外,打造一个原创比赛,相当于白手起家,这整个过程都是非常艰辛的,而我当时最担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怕青少年不喜欢这项运动。在安全性方面还好解决,我们在大学比赛的时候,就请很多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学院的一些专家来给做测评,结果证明我们比赛的事故率和受伤率都是非常低的。像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乔治·基里安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亚洲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杨立国等等都认可脚斗士是一项易于参加,便于推广的一项好的群体活动。


而青少年如果不喜欢,那这个问题无疑就是致命的,所以当时我就先向自己家的孩子征求意见,让他们到现场观看比赛,看看他们的反应,后来他们一到现场就被那种激烈的对抗气氛感染了,因为比赛、对抗、争输赢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天性,一旦这个项目设计满足了他们的天性,那他们就会对项运动从毫无感觉到发自内心的热衷,所以通过他们我也想到,以后我们做推广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让大家到现场去看比赛,这比任何语言都更有效果。


可以说,现在我们就相当于是一个品牌公司,掌握脚斗士的核心IP资源。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在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百场赛事表演和交流活动,并在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及马德里条约所包含的1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拥有与脚斗士相关的赛事转播权、系列产品专利权、赛事举办权等一系列独家知识产权。


未来,整条产业链上的其它环节比如赛事运营、票务等等我们就可以和其它专业的承办公司来合作。同时,现在我们的脚斗士职业运动员大概有四十多个,已经举办了100多期脚斗士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接下来还会培训更多的专业选手。我们有自己的教材,有一整套训练方法,像一个之前一点都不懂的脚斗士的人,经过三个月到四个月的培训就可以参加专业级的比赛,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好的选手苗子也会跟他们签约,作为我们的职业运动员来发展他的职业道路。


而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磨砺后,我们预备今年正式将这个比赛推向大众市场,所以2016年,也可以称之为是我们新发展的元年。


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原标题:为何来做脚斗士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