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的中甲联赛是突破还是泡沫?

中甲追随中超脚步,在冬季转会期投入重金,令世界足坛震惊。但光鲜背后,是贫富和实力分化程度比中超更加严重的阴影。部分“土豪”俱乐部瞄准中超名额的同时,更多球队追求的是继续“活”在中甲。

2016-03-10 11:10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谢泽楷 0 16403


禹唐体育注:

“史上最贵”中超在上周末开赛,“史上最贵”中甲也将于本周六在深圳拉开战幕。中甲追随中超脚步,在冬季转会期投入重金,令世界足坛震惊。但光鲜背后,是贫富和实力分化程度比中超更加严重的阴影。部分“土豪”俱乐部瞄准中超名额的同时,更多球队追求的是继续“活”在中甲。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第二级联赛,中甲是中超的“放大镜”,中超的好与坏都会在这里被放大。只有健康发展的中甲,才能助推中超的进步。对整体水平依然低下的中甲而言,“史上最贵”的背后,机遇和挑战并存。


转会投入半年增9倍 是不是“虚火”?


2月27日中超、中甲冬季转会窗口关闭时,中超以近3.4亿欧元投入排名全球冬季转会期投入榜第一。令世界足坛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份排行榜上,中甲联赛以5677万欧元力压德甲(5262万欧元)、英冠(4027万欧元)和西甲(3642万欧元)等多个欧洲联赛,排名第四,仅次于中超、英超(2.53亿欧元)和意甲(8705万欧元)。


去年的夏季转会期,中甲在球员转会上的投入其实已高达635万欧元,当时这一数字位列亚洲第2位、全球第17位,中甲也在那时开始超过日韩联赛和向来以“土豪”著称的西亚各国联赛。但去年的635万欧元放在今年来看只能算个“零头”,半年时间里,中甲的转会投入竟然增加了近9倍。中甲能够成功“上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球队大多更喜欢在夏季转会期砸钱买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曾经如同鸡肋一般的中甲联赛也得到了多个“土豪”的青睐。转会投入半年多增长近9倍,已让中甲联赛形成一个巨大的泡沫,是福是祸?还需时间来验证。


“土豪”复制“恒大模式” 能不能成功?


中甲这5677万欧元的冬季转会期投入,有超过70%来自同一家俱乐部——天津权健。在上赛季与中超球队天津泰达不欢而散之后,权健转而入主当时在中甲苦苦求生的天津松江。天津权健横空出世之后,先后引进了法比亚诺、贾德森和格乌瓦尼奥等巴西国脚级球星。权健与号称是“内马尔师弟”的格乌瓦尼奥签约4年,付出超过3000万欧元。现年35岁的法比亚诺则是前巴西国脚,他将成为权健新赛季的队长。内援方面,恒大的赵旭日、富力的张烁和中国香港归化球员基蓝马等实力派球员也纷纷来投。此外,权健还引进了晏子豪、张修维和刘奕鸣等小将,为长远发展做准备。加上去年用6000万元人民币购进的国脚孙可,权健被认为已预订了一个中超名额。


可以说,天津权健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中甲推至全球冬季转会期投入第4名的位置,巨大的投入显示这支球队的野心不止于中甲。恒大模式成功之后,近两年出现的“新土豪”球队纷纷效仿,但恒大的成功秘诀不仅在于投入。“新土豪”在大肆花钱之后,能否在球队管理方面有作为,才是球队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甲也有“BIG4”争霸 谁是搅局者?


除了“一枝独秀”的天津权健,排名中甲冬季转会期投入第二名的北京北控花了600万欧元,排名第三的北京人和花费约420万欧元,大连一方则以250万欧元排名第四。天津权健、北京北控、北京人和与大连一方也构成了2016赛季的中甲“BIG4”。


虽然从投入看,其他12支球队很难与“BIG4”匹敌,但与中超相比,中甲更容易出现“黑马”。上赛季,河北华夏幸福和北京北控均有大手笔投入,不料延边富德横空出世,最终力压华夏幸福,以中甲冠军身份晋级中超。要知道,在2014赛季中甲结束时,延边队已降入中乙,只因有球队无法完成注册手续,延边队才得以递补重返中甲。从中乙死里逃生到打上中超,延边富德只用了一个赛季。


今年中甲联赛依然可能有“黑马”出现,他们也许无法复制延边队的奇迹,但至少可以成为中甲“BIG4”争霸的搅局者。


本赛季,广东一共有两支球队参加中甲联赛,分别是梅州客家和深圳佳兆业。梅州客家是历时3年才冲甲成功的中甲新军。在冬季转会期,梅州客家引进了桑科、贾帕和坦吉戈拉3名外援以及罗足庆、土耳其裔中华台北队球员朱恩乐、中国香港队球员李志豪等内援。俱乐部总经理曹阳表示,新赛季梅州客家的目标是保十争八,第一年先力求在中甲站稳脚跟。梅州客家是国内第一支县级中甲球队,队中拥有多名广东籍球员,他们有能力成为搅局者。


深圳佳兆业比梅州客家更高调一些。今年中甲开幕式将在深圳举行,这是深圳继2000赛季举办甲A联赛开幕式之后再次举办职业联赛开幕式。深圳队在近几个赛季历经球员欠薪、俱乐部人事变动等风波,此次举办开幕式意在给外界一个全新形象。对于这支已在中甲徘徊多年的球队来说,新赛季在新赞助商的支持下能否成为“黑马”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维持内部稳定,让球队能平稳发展。


市场开发仍然滞后 怎样求发展?


去年年底,中国足协曾发文表示,中甲联赛将在2017赛季增加至17队,并引进升降级附加赛。但在3月初,中国足协又通知各俱乐部,中甲暂不扩军,理由是每年增加一支球队会导致中甲球队总数是单数,结果就是每轮都会有球队轮空,到了联赛末段,赛程安排容易引起争端。因此,新赛季中甲的球队数量和升降级制度仍维持不变。


若中甲扩军,将进一步扩大联赛的影响范围,并提高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不过,即使维持16支球队不变,中甲的市场潜力同样有待进一步开发。与中超版权卖出80亿元天价相比,中甲的市场开发依然举步维艰。虽然中甲在上赛季告别了“10年裸奔”无冠名商的尴尬局面,现在更有中甲“BIG4”撑门面,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商业开发程度低、缺乏足够关注度的低水平联赛。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甲各俱乐部一个赛季的分红不超过40万元。要知道,目前一家中甲俱乐部一年的运营成本少则6000万元,多则上亿元,40万元的分红真是“塞牙缝都不够”。加上中国足协对中甲监管力度不够,各俱乐部在青训方面发展缓慢,中甲联赛整体发展不甚理想。在冬季转会期大撒金钱之后,中甲还需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和整顿管理,并鼓励和支持俱乐部进行人才培养。


本文转载自广州日报,原标题:“史上最贵”中甲是突破还是泡沫?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