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搏击产业系列观察:赛事井喷但盈利模式单一 产业链亟待完善

说起近两年在中国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除了全民皆跑的马拉松,非搏击赛事莫属。从2014年起,大大小小的搏击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全国各地,千余场比赛在中华大地不断上演。

2016-03-04 11:10 来源:新华网 文/许梦楠 0 41895


禹唐体育注:

说起近两年在中国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除了全民皆跑的马拉松,非搏击赛事莫属。从2014年起,大大小小的搏击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全国各地,千余场比赛在中华大地不断上演。仅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搏击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尽管与国外一些高水平的赛事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国家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大力推动和资本市场的踊跃注入下,拥有深厚功夫文化底蕴的中国搏击产业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赛事井喷 国家政策助产业发展


提到功夫,最先浮现在国人脑海中的也许是一幕幕经典的武侠电影场面。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尚武精神”,几千年的功夫文化早已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根基之中。我国现代武术散打自1979年开始试点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套独立完善的体系,也培养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人才,柳海龙、巴特尔、张开印、高力宝......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在擂台上叱咤风云。而当年一系列商业性武术散打类赛事的举办,也使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搏击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十年来,自由式搏击开始进入中国,也滋生了一系列搏击赛事的涌现。2004年,《武林风》横空出世,通过电视平台将体育搏击与娱乐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台“电视功夫秀”,开启了中国功夫的新时代,深受观众喜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武林风》依然走在中国搏击赛事的最前端,是国内时间最长的搏击品牌赛事。2007年《英雄传说》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国际主流自由搏击规则的职业搏击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国际搏击明星到中国来打比赛。此后自由式搏击逐渐成为最受国人喜爱的搏击运动,中国的武术散打时代也被搏击时代所取代。


2014年,《昆仑决》一鸣惊人,短短两年时间举办了数十场高水平的赛事,引入众多国际优秀选手参赛,时至今日已经在世界顶级搏击赛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年年初,世界著名格斗网站Combat Press宣布,在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搏击大奖评选中,中国的原创搏击品牌《昆仑决》击败GLORY、 Lion Fight、K-1 和 SUPERKOMBAT等竞争对手,获得年度最佳赛事奖。这个世界级的奖项是对《昆仑决》的一次巨大肯定。在比赛规则上,《昆仑决》除了自由搏击赛事之外,还涵盖了综合格斗(MMA)和泰拳等。


新世纪以来,随着UFC、M-1、ONE FC等职业综合格斗赛事的蓬勃发展,MMA已成为风靡全球的主流格斗运动,最近三、四年来MMA在中国兴起,成为国内新兴赛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国也涌现出包括杨建平、张立鹏、王赛等在内的一批优秀的综合格斗选手,在国际拳台上大展身手。


就在一众赛事准备百花齐放之际,国家发展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无疑又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搏击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将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朝阳、民生产业扶持。《意见》指出,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力争超过5万亿元。


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中国无疑成为了全世界搏击产业发展的最大市场。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就认为,很多人在《意见》出台之后投身到体育产业之中,说明了这个市场拥有巨大潜力,“有了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将投入进来,这对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很有帮助。我认为同行不是对手,反而应该成为合作伙伴,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将中国搏击发扬光大。”


赛事盈利模式单一 优秀选手匮乏


中国搏击产业近两年来发展迅猛,大大小小的搏击赛事遍地开花,许多国际赛事也都纷纷觊觎中国的广大市场。尽管比赛数量呈井喷之势,但国内的搏击赛事在质量上却是参差不齐。许多赛事还没开展多久,便已成为历史,赛事更迭频繁,乱象丛生。中国搏击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仅仅在数量上取胜并不能真正带动产业向上发展,反而可能会带来无数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粗制滥造者必定将被淘汰,而那些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


目前,搏击产业圈内人基本认为中国搏击产业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首先,产业链不完善,盈利模式单一。与国外完善的市场制度相比,中国职业赛事一贯缺少清晰的发展模式,职业化程度较低。而作为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项目,搏击受关注的程度也不及足球、篮球等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知名搏击解说王琰博认为中国搏击赛事天生不足,“在付费消费习惯、媒体门槛费用、博彩限制、票房认可度等方面都有缺陷,赛事对赞助商的依赖度过大,资金链自主创造能力偏低。”缺乏资本的注入,很多赛事在资金链条断裂之后便无法支撑,只得偃旗息鼓。而仅仅依靠赞助商投入+门票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显然也无法做大做强,必须要开拓周边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开启健康的循环发展模式。


其次,优秀选手较少。我国搏击运动员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知名搏击赛事主持人郭晨冬曾表示我国的搏击运动员还处于初级水平,需要五六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我国搏击运动员水平有限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国内低水平的赛事阻碍选手成长。尽管国内目前不断有新的赛事冒出,但真正优秀的赛事却并不多。缺乏高水平的赛事平台,使中国的搏击选手成长缓慢。更有甚者,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迅速扩大市场,赛事组委会请来一些“号称”顶级名将的外国选手与中国选手进行比赛,使得很多国内的新人在赢得比赛后过分膨胀;或是直接为了获取胜利不惜吹起“爱国哨”、打假拳。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选手进步,长远地看更会失去观众信任、使市场流失,严重阻碍中国搏击的发展。


产业链亟待完善 寻找最适合的发展之路


作为朝阳产业,中国搏击市场的潜力巨大,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强烈。我国搏击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借鉴学习国外成熟赛事的运作经验,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化之路,是我国搏击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去年5月,梅威瑟和帕奎奥的世纪大战在拉斯维加斯上演,一场仅仅36分钟的比赛却让双方总共进账3亿美金。在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隐藏的却是美国高度成熟的职业化搏击产业。以美国UFC终极格斗冠军赛为例,很大一部分收入源于付费电视系统(PPV)。UFC提供12到14种按次计费的直播节目,支持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收看,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其次超高的票房也是UFC的收入来源。不仅如此,UFC还衍生了周边文化产业链,涉及游戏、服装、护具、电影等多个商业领域。


不光是美国的搏击产业,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赛事折射出来的,都是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中国的搏击产业若想真正有所作为,必定要打破单一的运营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产业链。以国内赛事《昆仑决》为例,其以《昆仑决》赛事品牌为依托,向产业上下环节拓展,从上游的选手培训到赛事明星制造,再到终端市场的竞猜、游戏、格斗用品、搏击电影、周边产品设计,“以点带面”实现全产业链重塑,这就改变了单一的以赞助商+门票的盈利模式。


正是这种全新的产业链战略思维令《昆仑决》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下,得以让赛事的举办频率和密度加大,迅速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和粉丝,形成一种健康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就曾多次表示要感谢当今这个时代,在政策的红利和大量资本的注入下,使《昆仑决》走在了中国搏击产业的前端,“我们今后还要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打造视频的呈现和现场的呈现,做到更加完美。同时还要把相关产业做起来,实现盈利。”


只办一两场的比赛不是中国搏击产业所需要的,只有当一个个有着清晰发展模式的赛事做成品牌,我国的搏击产业才能真正迎来春天。中国的搏击赛事在学习K-1、UFC、GLORY等优秀赛事的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有所创新,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相融合,寻求一条最适合中国搏击产业的发展之路。


本文综合新华网的中国搏击产业系列观察,原标题——中国搏击产业系列观察(一):赛事井喷 国家政策助产业发展;中国搏击产业系列观察(二):赛事盈利模式单一 优秀选手匮乏;中国搏击产业系列观察(三):产业链亟待完善 寻找最适合的发展之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