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受困“形式大于内容” 瓶颈问题仍有待解决

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北京市东城区体校排球教练周佳带着20多个孩子,参加了北京市首届青少年排球冬季训练营。队员之间年龄、体形、技术水平差异悬殊,与人们印象里的半专业化体校运动队相去甚远。

2016-02-22 11: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36022


禹唐体育注:

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北京市东城区体校排球教练周佳带着20多个孩子,参加了北京市首届青少年排球冬季训练营。这20多个孩子中,小的还在上小学,戴着眼镜,很瘦弱的样子,大的已是高中生,排球技术还不错。队员之间年龄、体形、技术水平差异悬殊,与人们印象里的半专业化体校运动队相去甚远,但在周佳看来,这却是体校顺应时代发展必需做出的改变。


在部分体校眼里,不再只有那20%的所谓“苗子”


周佳的这20多个孩子,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多所学校,这些孩子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周佳训练,每周两到三次,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从一名体校教练的角度说,周佳的首要任务是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人才,依照运动员的培养规律,周佳的这20多个孩子里能够输送到上级运动队的大概只有20%。曾经,基层体校教练的眼里只有这20%的所谓“苗子”,但像周佳这样的年轻教练,目光已经不再这么“狭窄”,“没有那80%的身材一般、运动天赋一般的普通孩子,我们又从哪里去找那20%的‘苗子’?!”周佳表示,只有更多的普通孩子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吸引普通孩子参加体育的办法,是要让家长看到孩子通过体育运动发生的改变,”周佳表示,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又容易沉迷于玩电脑和手机,如果孩子在参加体育运动之后,家长能看到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喜欢运动了,生活态度更积极了,那他们肯定会支持孩子一直运动下去。


但这种对普通孩子的体育培训方式,显然与培养竞技体育“苗子”的方式截然不同,对于一名体校教练来说,这需要重新建立教学理念。


由此受益的,当然不只是体校在招生方面得到的实惠,周佳说,想进他排球队的孩子的数量,一直都大于队伍的名额数量。在全国大范围出现的基层体校招生难的问题,在周佳所在的北京市东城体校排球队,显然是不存在的。


更受益的是,普通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体校无论体育设施条件还是运动教学水平,都远远优于绝大多数普通学校。如果体校能把目光从20%的体育“苗子”扩大到包括80%的非“苗子”在内的全体青少年身上,无疑会让更多的青少年,得到参加有场地、有指导的体育运动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依照周佳所说,基本都能养成一项体育运动习惯,因为他的学生,一旦进队,除了升学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半途离去,“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本人,都看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那么,坚持下去就有了最好的理由。”而且,在周佳的学生中,7成以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优等,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影响学习的顾虑,完全可以打消。


让更多的普通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也是现在很多学校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时比较注意的问题。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教学主任解凤英向记者介绍,学校60%以上的学生都会参加至少一项体育课外活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排球队教练石永鸣也向记者介绍,在他们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活动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作为学校传统的排球项目,一直都给普通学生参与排球运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山东市威海市体校教练徐福发现,现在一些运动项目进学校的阻力要比过去小了很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校园体育运动的瓶颈问题仍有待解决


但问题还有很多。像北京市东城区体校、山东省威海市体校这种比较注重普通孩子从体育运动获益的基层体校还是少数,靠这些体校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普通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对场地和师资的需求。


据解凤英介绍,国内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上都没有形成像日本校园足球初中联赛、高中联赛那样的全国性、常年性、广泛性的学生赛事体系。学生赛事是学校体育的龙头,对吸引普通学生积极参与某一项体育运动,进而养成运动习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日本校园足球联赛里走出的也不都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大多数的还是以足球为业余爱好的普通学生,可是我们现在一说到学生赛事,好像就是专属于打算走运动专业出路的学生,这实际上让更多普通学生失去了在赛事中受到激励的机会。


在徐福看来,家长对孩子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关注,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程度同样越来越强,“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势必就只能花更少的时间在运动上。”徐福表示,“从家长来说,再也没有比优异的学习成绩更能确保孩子上大学和上好大学的了,即便对孩子需要健康的体魄认识得很充分,也往往会让孩子减少运动时间。从这一点来说,还是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从孩子的整个人生受益,而不是一次升学考生去看待体育对孩子的作用。”


此外,徐福也建议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监督,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极力反对学校用一两支校队代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做法,也在尽力杜绝学校把大多数体育经费只花在几支运动队身上的做法,但此类现象目前在基层还是存在的。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学校体育的开展现在还面临几个瓶颈问题,如体育老师不足,担心学生受伤,学习时间与运动时间的矛盾等。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何时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王宗平认为,目前国内多数学校还很难顾及这些。


“形式大于内容的学校体育活动还是占了主流。”王宗平表示,“我们的很多学校只说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但不敢说这些体育活动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学生体质真的增强了吗?就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学校敢正面回答。”


根据去年公布的最新一期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报,全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依然在上升,这就直接反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足,因为减肥的最有效方式是运动,减少近视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户外活动。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王宗平给出的意见是,“不光是形式,更要有内容;不光是兴趣,更要有效果。”要让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既不要被学习成绩绑架,也不要被形式主义裹挟。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学校体育仍受困“形式大于内容”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