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调研:想盈利先烧钱!中国雪场如何摆脱虚假繁荣?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憧憬“白雪变白银”的商业梦想,但这项新兴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外热内冷”的困境。想要彻底摆脱“虚假繁荣”,中国雪场任重道远。

2016-02-17 13:08 来源:新华社 0 130819


禹唐体育注: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憧憬“白雪变白银”的商业梦想,但这项新兴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外热内冷”的困境。想要彻底摆脱“虚假繁荣”,中国雪场任重道远。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滑雪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成为国人最时尚的过年方式之一,西至新疆,南至广东。伴着“北冰南展西扩”步伐的不断提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200家雪场分布在23个省区市。


虽然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憧憬“白雪变白银”的商业梦想,但这项新兴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外热内冷”的困境:行业准入门槛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中小雪场盈利能力差……想要彻底摆脱“虚假繁荣”,中国雪场任重道远。


想盈利?先烧钱!


“一套国产缆车得投入3000万元,进口的得有5000万元,”吉林省长春市庙香山滑雪场负责人王勇说。“滑雪产业是个投资非常大、见效比较慢的产业,想挣钱就得先烧钱!”


虽然目前全国滑雪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缺乏有效数据支撑,不过从个别滑雪场的运营情况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以坐落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的照金国际滑雪场为例,滑雪场于2014年年底建成,耗资1.5亿元人民币,虽然两个雪季已接待滑雪者超过两万人次,但要收回这笔投资,雪场负责人表示三五年内几乎没有可能。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雪场的客流量都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但即便是这样的增速,还是让许多中小投资者对滑雪产业望而却步。王勇说,一台造雪机的成本在15-35万元,造雪机每天运转还要用电、用水。随着雪场电工、水暖工和造雪技工的工资今年同比上涨15%左右,滑雪场的生意现在越来越不好做。


恶性竞争难避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当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于滑雪产业,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似乎难以避免。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总经理俞孟红指出:“不少地方雪场规模小,品质差,只能选择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中小滑雪场推出团购等优惠方案大打价格战,这相当于饮鸩止渴。”


即便在中国的“滑雪圣地”——黑龙江省亚布力,几年前域内的9家滑雪场也曾因为争抢生意而“勾心斗角”。“火车那会儿一到亚布力镇,许多镇里的人就来抢拉客人上山,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旅游体验,”曾去过亚布力旅游的北京市民王新瑞说。许多滑雪场为招揽生意、打压竞争对手,“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屡见不鲜。


“80元两小时”、“90元滑一天”……在眼下仍未结束的雪季,长春市各大滑雪场推出的多种优惠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但有长春市民反映说,这些价格并没标明是否包含租用雪具的费用,滑雪培训收费几何也不得而知。“单纯看价格已经比对不出到底哪家最便宜了,要搞清性价比,恨不得每个雪场都去一遍。”


规范市场是关键


一面是人们看到滑雪市场欣欣向荣、方兴未艾,另一面是滑雪场投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消弭两方的认知差距、让滑雪产业摆脱“虚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提升雪场品质、规范市场环境是当前关键所在。


2014年,黑龙江省成立亚布力管委会,将过去9家滑雪场统一管理,不仅新建10条雪道,还将主要基建场所进行连接,实现“三山联网、一卡通滑”。9家雪场门票统一上缴,按投入比例分成收入。从去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十万余人次。其中,三山联网雪道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93%,初级训练场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161%。


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负责人介绍称,雪场目前之所以能处于盈利状态,主要得益于其面向家庭度假的定位,以及完善的星级酒店、商业、娱乐、水乐园配套设施。


无论是哪种模式,归根到底是对市场秩序的整理和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无序走向有序,正是中国雪场发展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原标题:新华社调研:中国雪场如何摆脱虚假繁荣?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