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 | 校园体育 一个多维度的混合体

关于校园体育的话题,始终无法停止。体育如何与校园交融,如何从校园开始让体育深入,始终是中国的体育人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6-01-22 17:00 来源:禹唐体育 0 39040


一场寒流,北方气温普降。校园之中,寒假也已开始。然而关于校园体育的话题,却始终无法停止。体育如何与校园交融,如何从校园开始让体育深入,始终是中国的体育人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就是校园体育的选拔机制。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基本类似,大家都是通过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方式,给予加分或用保送的方式将优秀的体育人才填充到学校中来。甚至在特招生的经费上,中美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由国家拨款的方式。你没看错,美国的体育生经费也是从财政部由国家拨款的,而且规定美国的男女体育生的数量必须一致。


要知道,美国体育中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校园体育为主体,而非各级体校。这样体育与教育就相对比较靠近,虽然不排除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会因为高额的奖学金而练体育,但大部分人参与体育训练还是出于自愿的。所以如果说中国体育是举国体制,而且是运动员专项培养的话,美国的以校园为中心的体育就更像是个兴趣小组。甚至是到了国家队一级的球队,大家也都是想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往往我们都以为这就是美国校园体育的全部。但一个真正成功的体制哪里会这么简单呢?


在我观之,其实美国校园体育至少还有两个维度是中国所不及的。首先就是体育氛围。去年我们和大家聊过关于CUBA的话题,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因为冯瀚圃等球员引起轰动的事情。但笔者也毕业于一所拥有非常强大的CUBA篮球队的学校,但在4 年的生涯中,我也只是看了一两场比赛而已,大部分情况下学校基本没有告知,学生们也没有组队看球的习惯。这和在美国大学生联赛中大家奔走相告,球场爆满和各种专业配置,从啦啦队到球场灯光大相径庭。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体育的理解问题。体育在中国校园的地位一般都只停留在“为校争光”的层面上,很多都还是面子工程。在去年中央下达关于足球的条文之后,甚至出现了个别高校停止篮球,大办足球的闹剧。大家似乎更认为体育是学校宣传的一部分,当然在美国这个情况也多有发生,很多人也都会对自己学校的运动队津津乐道。但这些却大部分来自于对于体育的热爱,大部分来自于民间自发,而非官方宣传。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体育更多的被定义为娱乐的原因。大家更愿意从下到上的把体育当作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话题,就像大家聊娱乐八卦一样。从本质上讲,体育就是一种娱乐和大家消遣的工具而已。在欧美体育发达国家,我们看到更多的球迷们去把情感揉入到一只自己支持的球队中,然后爱她或者恨她。职业体育如此,校园体育亦如此。


所以归根结底,当我们讨论中国校园体育的时候,除了体制上的突破,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家从思维方式到认知上的突破。如今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渐进改革,大家已经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对体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同时,还要用经济手段不断改变大家的思维状态。不求一步到位的改变,只要循序渐进的改良,似乎更像是一个我们成熟的标志。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