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 | 国足选帅 本质上是个啥问题?

国足又要开始四年一度的选帅工作了。年年岁岁人不同,这场闹剧的病根究竟在哪呢?

2016-01-11 17:30 来源:禹唐体育 0 10038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用在我们亲爱的国足身上真的是恰到好处,妙到毫颠。人一直在变,但故事却在反复重演。


这两天,国足“罪人”法国教头佩兰黯然下课。对于这次的换帅,想必大家也都理解。虽然佩兰有着在亚洲杯上的辉煌,但无论如何世预赛两平香港,几乎铁定无缘十二强的成绩还是让其他的“功绩”化为乌有。这几天有很多人评价说,佩兰不是换早了,而是换晚了。国足已经失去了2018的机会,现在换帅为时太晚。对于这样的议论,我不想做太多评价,毕竟那样的成绩已经成了既成事实,现在说已经毫无意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看看国足选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选帅这个话题,可吐槽的点要不要太多。从最早的施拉普纳,到后来的霍顿、卡马乔和佩兰。中国足球已经走过了25年的外教时代,但可惜的是中国足协选择外教的手段和过程并没有多大改良。一般都是开始选帅,组建一个小组通过一些网站资料圈定一个范围,然后就是飞到欧洲去一个个的面试。整个过程中似乎都更像是寻找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国足教练。今年的选帅更是还要让教练们自己报名,放眼全世界,这样的流程也是没谁了。


其实如果只是流程奇葩一点,我们也都能接受。毕竟中国足协,乃至中国体育的独特构架让选帅有点中国特色似乎也并不为过。但实际上,正是这样的过程才产生了教练们的周期律。


先从选拔说起。其实选帅这件事是很难的,很多足球发达国家队和俱乐部都曾经有过选到垃圾主帅,造成成绩滑坡的情况。但问题是,中国的选帅方案造成的是集体无意识。成熟的选帅应该是俱乐部或者国家队通过一定了解,通过经纪人,以及一系列评估最终做出一个选择。然而事情换到了中国,就变成了在有限的消息渠道寻找,然后一一采访式的面试,大部分选帅都是看名气。更可悲的是,中方选帅组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真名气。


就拿前中青队教练里克林克来说,这位号称原阿贾克斯队青训总监的荷兰老头就因为选帅组的大力举荐,领导的拍板,一下子就成了中国一个年龄段国家队的主教练。这样的决策不仅使中青队在亚洲杯上接连惨败,险些小组垫底,更让这样一支球队在里克林克的“瞎指挥”之下形成了球队的断档。就此,里克林克搬出的理由则是自己丝毫不了解球队,甚至不知从哪选人。更为讽刺的是,当后来中国媒体采访霍利尔,温格等世界名帅的时候,当提到里克林克,他们的回答一概是“Who?”,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就是“那家伙是谁?”,花重金请洋帅还丢人如此,想想也是够了。


除了里克林克,还有卡马乔。耻辱的1:5,国足世界杯的崩盘,都算是他的罪责,可问题是解雇卡马乔之后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么?同样没有!问题在哪呢?有的人说是体制问题,有人则推说是足协人的素质太差,领导不作为。其实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最根本的。其实通过我上面的分析,大家也都能明白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足协不懂得市场玩法而已。这件事压根不需要谁去负责,市场上有现代的经纪人规则。信息采集也根本不难,只不过不该由足协自己的人操作,否则就会出现暗箱操作,吃回扣等问题……


这些事我们都太容易搞懂,但却始终无法执行。为什么?谁知道呢?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