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运动观念 运动社交“跑”出新市场

市场对运动类APP 的开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跑步的热情,不仅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链条,还催生出了“约跑族”这一运动群体。各类运动APP的发展和全民“跑步热”呈现出了齐头并进的态势。

2015-12-31 11:10 来源:新民晚报 0 64110


禹唐体育注:

“也许你早已习惯一个人运动的孤独,却也偶尔渴望得到赞赏”,这是微信的新应用“微信运动”页面的第一句话,此应用推出不久后,“带上手机多走几步”就成了一些年轻人每天必会完成的一个“任务”,微信晒步一窜而红。而在此之前,用运动APP记录户外跑步的成绩,再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晒出截图的现象早已流行,而市场对运动类APP 的开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跑步的热情,不仅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链条,还催生出了“约跑族”这一运动群体。各类运动APP的发展和全民“跑步热”呈现出了齐头并进的态势。


席卷全国的“跑步热”


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朋友到户外跑步然后晒出自己的成绩,周末闲暇时常会有三五个年轻人约在一起进行夜跑,一个个不同形状的跑步路线图成为一股股热浪,不知不觉间,跑步成为了一种新兴风尚,这与过去年轻人每逢周末颓在家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何剑平从上大学开始夜跑,如今5000米对她来说是常态。大一下学期,她报名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以苏州为起点,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3月15日到无锡,3月29日到苏州,4月19日到扬州……今年的春天对她来说,属于江南的草长莺飞和不断奔跑的步伐。两三万人一起奔跑在江南的春光里,对每一个参与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联系——运动以一种灵动的方式,把不相识的人连接起来。何剑平有自己的跑友圈,比赛时结交的战友、网上的同好、夜跑的伙伴。更多的时候,她享受着一个人在夜风中奔跑的乐趣,用nike+记录数据,看看大致的里程和配速,查看身体状态。


和何剑平一样上大学之后开始跑步的复旦跑协会长李朝华将跑完步之后的愉悦视为一种对自我的超越。通过跑步,他认识了很多老师和EMBA的博士生,本科生乃至校外的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因为这种情境之中的交流往往比较真诚,大家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面对当前的跑步潮流和晒跑的风气,李朝华很理性:“很多人参与进来是为了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是真正喜欢这一项运动。但任何一种运动都是这样的,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然他也不排除“晒跑”也有记录、分享自己的经历的动机在其中。


运动观念流变何其多


“快乐”是在乐跑中听到的最频繁,也是最简单的一个词。根据沈阳体育学院边福荦《健身长跑过程中运动愉悦问题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健身长跑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其次才是强身健体。


这似乎在情理之中,赛跑原本就是以表演为主要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最简单的体育活动。而有46.1%的参与者选择了“与朋友交流”,提高运动中的娱乐性和社交性。跑步这种原本属于自娱自乐的运动方式,逐渐转变为在奔跑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鼓励、交流,共同感受获得快乐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这样的观念近几年才刚刚出现。


跑步作为休闲体育的形式之一,在非正式、非竞技的情况下,自然发起,具有极强的参与性。新时代潮流下的青年群体更是带动了这一项目的兴起,青年群体不仅是时尚风气的传播者,而且充满青春活力,被视为“娱乐的先锋”,因此在现代各种不同的时期,青年人的运动爱好也成为了流行的主趋势。参与休闲体育逐渐变为一种时尚,对体育的需求也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强烈,时尚成了一种阶级分野的产物。这导致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时的动机、目的、心态、情感等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变化:锻炼成果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更多地扩展到了休闲娱乐和社交手段,而锻炼时间和成果,也成为了朋友间相互比较的一种“资本”。


这种变化也并非无几可循,休闲体育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如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跑步也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产生了密切关联。过去的活动可能更倾向于仅仅是户外的身体自然活动,而现今的跑步一族就与20世纪之初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往往将自身运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这种结合变得尤为明显。


“互联网+”催生“晒跑”文化


跑步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运动APP市场的火爆性,无论是何剑平同学使用的Nike+,咕咚,虎扑,约跑,悦跑圈……还是最近“异军突起”的“微信运动”,都能帮助跑步者记录运动步数、运动轨迹、运动时间等数据,并因此而受到跑步爱好者的追捧,“微信运动”更是利用“微信好友排行榜”这一机制,激起了年轻人的好胜心。复旦学生林昕就深受其影响。


林昕每天回宿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看当天的微信步数排名,“怎么只有47名”,这已经是她本周步数最多的一天了,7798步,而当天占领她封面的好友走了两万多步。林昕的朋友圈有643个好友,其中160多个都在用“微信运动”,“微信运动”的步数截图在她的朋友圈火了好一阵子,或花哨或简洁的封面配上自己的步数、朋友圈排名,常常会收获点赞无数。她所在的一些同学群、社团群也会因为一张步数截图热闹起来。“这个人是不是整天都在抖腿啊,走这么多步。”“一天只走12步一定没出过门。”对一些极值数据的讨论往往让一些不太熟悉或好久没有联系的好友聊得热火朝天。林昕说,这开启了了人与人之间一种新的聊天方式。


年轻人们崇尚个性、时尚,乐意选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晒跑步来彰显自我,吸引眼球,借以收获被人瞩目、重视、羡慕乃至追捧的心理满足。有三年跑步史的山东大学学生陈城认为,“在网上晒跑步成绩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跑者们爱好运动,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年轻人的一种虚荣心,平时大家的生活都是学习、工作,平淡无奇,而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无疑就成了一种刷存在感的手段了。”


复旦大学于海教授也认为,“跑步热”展示的是青年文化的一个新面相,城市消费革命的一个新领域,社会分层地位的一个新符号,社会整合的一个新入口,且以跑步为示范,任何趣缘活动和社群结合将成为社会发育的一种常态。“跑步热”的出现,以及运动社交APP的火爆,有其目标人群的心理内因推动,虚荣心理、社交需求或者仅仅是爱好健康,多元的心理原因促进了运动热的出现,伴随着“互联网+”,也促进了一批服务于运动市场的软件的出现。


运动社交“跑”出新市场


“互联网+”兴起,体育锻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传统的体育锻炼相比,基于互联网的体育干预项目受众群体更大,成本更低。它采取常模比较的方式,告知参与者其同龄人的平均数据,例如运动量、BMI(身体质量指数)等健康指标,通过促使参与者进行社会比较,从而改变其运动动机和行为,并实现了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下,文字、声音、图片等多样化形式中,也能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项目参与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互动和反馈。


2014年是运动社交产品的爆发年,产品数量急剧增多,融资规模增长迅速,仅2014年一年就有12家运动类APP获得融资,整体来说,中国运动社交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从最初较为保守的以“新浪竞技风暴”、“懂球帝”等相对专业的体育社区为代表的“互联网+”体育,到以“乐动力”、“咕咚”为代表的关注数据、强调分享的“互联网+”体育+健康+社交,通过社交和社会比较机制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到了这一浪潮中来,“晒步族”、“晒跑族”这才应运而生,而这事实上创造了进一步的社交需求。“咕咚”APP即是探索用户社交需求的先行者,其最新调整的“附近”功能进一步强化了跑步群组的优势地位,用户可以选择优先加入这些得到置顶的跑步群组一起运动,完成了线上线下的闭环。而市场对这样的尝试回馈也十分热烈,在咕咚已上线的三大官方跑团中,实际参与人数已远远超过线上报名人数。


本文转载自新民晚报,原标题:“互联网+”改变运动圈:跑步社交两不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