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互联网+体育”的2015年 惊喜与挑战同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又为互联网作为工具或媒介深入各行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图景。“互联网+体育”在政策机遇下,乘移动互联网之势,发展已一年有余。

2015-12-30 11:10 来源:亿欧网 文/马继伟 0 116705


禹唐体育注:

互联网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带来了新的维度,并为价值创造的方式、模式和途径的转变带来契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又为互联网作为工具或媒介深入各行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图景。“互联网+体育”,在政策机遇下,乘移动互联网之势,发展已一年有余。本文将从政策、供需、行业、投资方+平台四个维度对其在2015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


从46号文件到85号文件,“国退民进”为体育行业发展注入新势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鉴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层次,体育行业长久以来在举国体制的指导下发展,并未与市场有过多接触。唯有体育用品业的商业化较为深入,并形成了产业链以供应需求。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即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表示要扶持体育产业,破除行业壁垒、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其商业化的引入创造条件。


2015年11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即85号文件,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对46号文件的细化,更彰显政府对体育行业认知的深化,并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政策参考。


46号文件和85号文件之间,还有国务院11号文件(将足协和体总脱钩,并为二者彻底分离给出时间表)、体育总局124号文件(将赛事审批改革再进一步,取消了大部分赛事的审批,以进一步向民间放开)以及各省关于本地的体育行业政策的出台,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政策以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从整体上来看,体育行业的“国退民进”是发展趋势,政府通过不断简政放权,势必为体育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势能,为体育行业的商业化留出更多的转圜的余地。而这也是对“供给侧改革”的回应,并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提供施展余地。


“互联网+体育”,一定程度弥补供需不平衡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有二,一是欣赏,一是参与。“欣赏”和竞技体育相关,而“参与”多和大众体育,也即85号文件提到的“群众体育”相连。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离不开体育服务业发挥牵针引线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的形势下,“互联网+体育”的创业项目也多集中在大众体育当中,并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人们。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竞技体育的供需存在不平衡。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的体育人口占国内总人数的30%-40%,因欣赏并无门槛,所以欣赏人群在体育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而竞技体育的供给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稀缺,俱乐部总体泛善可陈,并未形成围绕着竞技体育三主要构成要素:场馆、俱乐部、赛事的产业链。另外这也是国内一些赛事、俱乐部高溢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体奥动力5年80亿元拿下中超版权、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现在的估值是150亿元,直追曼联。


从参与的角度来看,大众体育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供不应求)也一直存在。参与和欣赏相比,受经济发展层次的制约较大,属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较高层次。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美金为例,户外体育的相关需求消费在该收入点将会出现爆发式拐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产阶级现有1亿人左右,城市常住人口约有7.5亿人,2014年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为20167元,随着国内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大健康”这一观念愈加认同,更加愿意为体育参与的相关服务买单。


体育活动的完成,大多离不开场地、教练、体育用品等基本要素的具备。在此需求刺激下,大众体育的供给因其长期与市场脱节,在体育行业放开的初期并未对此形成有效回应。就场地资源来说,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有200万所体育场馆,人均场馆面积不足2平米。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体育”的创新企业开始围绕着有限的资源:1、利用互联网破除信息不对称,让用户更加便利地找到场地、教练、体育用品;2、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从泛社交到人以群分“无中生有”,比如开始自建场地、创办在线教育平台等。


投资方在观望,平台的模式还没有跑通


“互联网+体育”的更具体的构成是投资方和平台,有人将二者解读为“拴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可见关系之紧密。“互联网+体育”的风,已刮了一年有余。从投资周期的角度,创业者用3-6个月获取融资,6-12个月跑模式、在垂直细分领域卡位,现或已见分晓。加之由于二级市场的不振,资本寒冬随之而来。现阶段,资方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花钱”也不再大手大脚,有投资人向亿欧网表示,其寻找优秀标的的条件苛刻,处于“找瞎”状态。对于创业平台而言,除了上面提及的在细分领域已卡位见分晓外,没有在细分领域站住脚的企业再次融资变得困难,而站得住脚的大部分企业却面临着难以将交易纳入已有的模式,形成企业自我造血功能。


互联网+体育+其他行业,多业态融合或成主流趋势


伴随着体育行业发展的深入,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拓展,体育与科技、文化、医疗、养老、会展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体育服务贸易、体育康复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体育产业愈加体现出多面性、混合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例,其明显拉动周边的餐饮、酒店、旅游、交通、通讯、房产、会展等产业。“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形态,而是和其他经济活动融合在一起的。”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也曾公开表示。这也是万达花费巨资购买WTC并将其落地国内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乐视体育更是跨业态融合的“急先锋”,体育+电影、体育+电子商务、体育+旅游、体育+健身医疗、体育+培训、体育+智能场馆等都是其能够关联的领域。


综上所述,就其整体发展层次而言,我国体育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供需两端,尤其是供给端,有待培养、完善。在体育行业发展初期,互联网逐渐介入到体育行业当中,并不断深入与其结合的深度,在为体育行业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为体育行业带来挑战。但若体育行业能言,或会感谢互联网2015年一路相伴。


本文转载自亿欧网,原标题:四维度回顾“互联网+体育”的2015年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