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 | 博斯曼法案 一服猛药的副作用
12月15日,也就是上周二是著名的博斯曼法案生效20周年的纪念日。20年前,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失业球员的一次赌气改变了整个世界足坛的面貌。
12月15日,也就是上周二是著名的博斯曼法案生效20周年的纪念日。20年前,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失业球员的一次赌气改变了整个世界足坛的面貌。
1990年,一名叫做博斯曼比利时球员在合同到期后,准备从列日队转会到法国敦刻尔克的过程中,遭到了新东家的退货,更可悲的是,老东家随即拿出了一份薪水仅为原来四分之一的合同。怒火中烧的博斯曼于是一纸诉状将球队告上了欧盟法庭,并经过五年的漫长诉讼获得了最终的胜诉。
作为博斯曼本人来讲,这算是一份迟到的正义。毕竟由于这场诉讼他丧失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最宝贵的5年,从此之后他又获得了新生。但是对于他身后的欧洲乃至世界足坛来讲,博斯曼法案的出炉却彻彻底底的颠覆了游戏规则。
最直观的就是球员可以在合同到期后自由流动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再也无须受到俱乐部的摆布了。俱乐部也再也不可能用失业来威胁球员,签署他们并不情愿的合同。整个事态从球员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低头,变成了球队为了留住球员不得不加薪。
但更为深远的后果却不仅于此。由于球员在合同到期后可以自由转会,而新东家不必掏一分钱。所以很多之前的“球员加工厂”,如阿贾克斯等队瞬间变成了欧洲各大豪门的“免费超市”。当豪门们向年轻才俊挥舞着支票本,并承诺更大的舞台的时候,那种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此后,越来越多的青训著称的球队再也无法留住人才,只能在他们合同未到之前廉价的出售,因为这些球员根本就不想和老东家签订长期合同,而豪门球队也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买人。此消彼长之下,欧洲足坛的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1995年之前,阿贾克斯、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布加勒斯特星等球队都曾稳定欧冠,但在此之后他们都从此沉沦,再也无法站立在欧洲之巅了。而皇马、巴萨、拜仁、曼联等豪强则从这些球队中获取了血液,各自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
关于博斯曼,我只想说这么多。也许你会问,你今天想说什么呢?是为了那些以青训见长,却最终入不敷出的球队叫屈,还是在痛斥豪门球队的贪婪。其实都不是,因为博斯曼事件真的就是一个必然趋势下的偶然事件,里面也没有什么阴谋论的影子。我们想说的是,任何一件事的发生,评估其影响,必须要看到其连带影响。比如最近欧足联致力于消除的球员第三方所有权问题。大家都知道球员的第三方所有权不好,这会让球队和有球员控制权的公司相勾结,用更低廉的价格控制球员,从而导致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所以当欧足联采取措施打击这种现象的时候,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如此。但没有人想过的是,如果以后球员不再被任何一家经纪或控制公司所有,是不是会有很多经纪公司因为丧失这方面的业务而利益受损呢?要知道,这次改革后最公认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世界第一经纪人”门德斯。
当然有可能会有人说,改革就是要除去这些足球圈的“黑恶势力”。但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了这些呼风唤雨的经纪人,足球圈会变成什么样?也许很多有能力的青年球员就无法被挖掘出来,球员在转会市场上的正常流动也就不会那么频繁,足坛可能会就此变成一潭死水。
我们绝不反对改革,但如果不能在改革之前想清楚后果,盲目而为,恐怕只会放出一个比之前更大的魔鬼。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