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的生死劫 ,中国马拉松与跑者要如何避免“猝死”悲剧撞线

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显示,马拉松赛事猝死概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包括赛后24小时内),几乎无法避免。而另一边,伴随体育产业的发展,国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热情度水涨船高。马拉松参赛者的生命该如何报障呢?

2015-12-07 11:55 来源:综合自花豹体育、华西都市报 0 61450


禹唐体育注:

又一条年轻的生命意外离开,这一次,距离终点只有400米。

马拉松赛事历史上发生猝死事件并不罕见,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显示,马拉松赛事猝死概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包括赛后24小时内),几乎无法避免。而另一边,伴随体育产业的发展,国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热情度水涨船高。马拉松参赛者的生命该如何报障呢?


11月5日,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的一名半程马拉松参赛者,在离半程马拉松终点400米时突然倒地。马路对侧救护车医护人员目击参赛者倒地,发现此参赛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等现场抢救,并同时转运到南山区人民医院救治。15分钟送达南山区人民医院,医院立刻组织专家组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又见一活生生的生命远去,心痛!这是2015年的第四起马拉松猝死悲剧。在如今出现的井喷式马拉松状态下,我们对于中国式马拉松有哪些意见要给出?我们对于政府和组委会有哪些成功案例要分享?先来对比下国内外知名马拉松的医疗保障系统。


1、几乎90%以上的长跑猝死者都是心脏


先来看看马拉松猝死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几乎90%以上的长跑猝死者都是心脏出问题。即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会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而人类的大脑只贮藏了大约10秒的氧气。如果不能及时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渺茫。


2、容易猝死的时间节点


马拉松最容易发生猝死的时间节点在:


半程极点时:人体感到最难受的时期,心跳及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比赛的念头;


冲刺时,多发生在最后4公里,主要是心脏功能出现问题;


比赛结束后:没有缓冲,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静脉中,容易造成心脏骤停。


3、猝死概率约为5-6万分之一


每年全球有近800多场全程马拉松,上千万人次的跑者,统计表明猝死发生的概率约为5-6万分之一,马拉松的猝死概率没法避免。而在中国目前的跑步大环境下,发生猝死死亡率远高于欧洲及发达国家。原因在于中国跑步方兴未艾,刚刚起步,很多人不太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跑步知识相对匮乏。一份调查表明,有78.33%的参赛选手认为在跑步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属于比较正常的状态,以为忍忍、坚持下就能过去。有91.67%的参赛选手没有认真进行赛前体检。


4、日本猝死治愈率90%,国内多半意味着死亡


2014年国内马拉松比赛发生5起猝死事件,2015年迄今为止发生了4起。据媒体报道,参赛选手自身的身体问题固然是发生猝死意外的一大因素,但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抢救不及时和救护质量欠佳也是参赛选手猝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马拉松比赛上发生选手心脏骤停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在美国的治愈率也将近80%,而在国内,心脏骤停的大多数参赛选手都意味着被判死刑。


5、东京马拉松如何做到7年“零死亡”


东京马拉松虽然只办过7届,参赛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但从未发生一个“跑者死亡案例”,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顶级马拉松赛事。


赛事有40个救援医生,70名护士、420名专业救护成员,15个救护站,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包括医生和护士以及消防人员,后半程大约2到3公里设置一个。


A\ 大型救护车20辆,AED心脏起搏设备72台。每隔3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


B\ 还有骑自行车的移动救助人员携带心脏除颤仪,身穿红色的救助服跟随跑步队伍出发伴行。


C\ 另外有18名医生在队内跟随跑步者们一起跑步,他们身穿马甲,后背上用醒目的字体标记他们的职业,还有区别于选手的马拉松号码牌。随跑医师都是医生出身的志愿者,他们按照一定的配速,等间隔的跑在跑道上,以应对跑者的突发事故。这些移动救助人员都会携带GPS定位系统,总指挥部会对他们所在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


D\ 600位医疗志愿者,随时紧盯跑者的跑步状态,并随时救治。


东京马拉松医疗救护总指挥田中秀治教授透露“东马”的秘诀——对CPR(心肺复苏)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及时使用。


在日本,心肺复苏术已被列入公民基本应急救助教程。一旦有人在赛事中倒下,现场600多名医疗志愿者很快就能在2分钟内实施急救。事实上,就算在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你也能常常看到这个如笔记本大小的盒子随处配备,以便对突发心脏病人进行第一时间自动除颤。可以说,东京马拉松的安全正是得益于日本健全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


6、2015年国内马拉松医疗救治情况


北京国际马拉松:全程共设立了19个固定医疗站、6个线路流动医疗站和8辆摩托车救护组;北京急救中心(120)与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共选派27辆救护车、8辆救护摩托车、1辆线路协调车、110名医务人员参加医疗保障工作。其中北京急救中心选派急救车20辆、摩托车4辆、医务人员75名。


上海国际马拉松:11月2日,作为国际田径联合会金标赛事之一,超过3万人参加了此次比赛。上海东方医院派出48名医疗急救医生,在马拉松终点救护站共救护685名伤员。据介绍,上海市东方医院从2010年开始被指定为“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医疗保障定点医院,2010年救护伤员387人,2011年737人,2013年1041人。


杭州国际马拉松:赛道每5公里就有一个医疗点,医疗点前50米有明显的标志;沿参赛者的跑进路线,有急救车跟随,还配备了60台AED(心脏除颤仪)设备。


凉都·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赛道共设17个医疗救护点,每个救护点配1名医生,2名护士;共有20辆救护车,每辆配备2名医生,2名护士及2名志愿者,此外,马拉松比赛还新增了30名AED(心脏除颤仪)自行车医生。


7、国内还需怎么做,才能更少的避免猝死


A\医疗服务水平需提升 体育营销专家、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个人特邀委员崔英善表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医护人员可能缺少与马拉松相关的医护培训,“他们也许担任过其他大型活动的医护保障,但并不清楚马拉松比赛所需要的保障要求是不一样的。”医疗服务水平仍显滞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政府服务理念需提升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比赛组织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要进行鉴定和评估,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需要做到位。政府在想到城市名片的打造的同时,想到是政治任务完成的同时,更应该做到如何真正的提高赛事软实力。虽然现在很多保障措施一应俱全,但发挥效用的质量却被打上问号。


C\参赛者做到了解自己 现实中,一部分跑者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劲头,有些轻视马拉松,盲目地追求速度和名次,刷PB(个人最好成绩)。这些都不算真正领会马拉松精髓。马拉松的快意在于自己与自己比,在于享受这个过程,在于途中心灵的收获,在于结交的人。真正跑马拉松的,几乎都有一定跑步基础和心理准备,清楚自己的局限和比赛的难度,不应该太过拼命。


8、防止悲剧,跑者要注意这四点


当今马拉松热已席卷全球,然而时不时出现的猝死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跑马拉松一定要量力而为。但如果我们提前做好防备,也能避免悲剧发生。


国内运动医学专家建议道,防止猝死悲剧,跑马爱好者应该注意: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


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


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


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本文综合自花豹体育、华西都市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