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体育人才大都是从校园体育中走出的,为什么中国不是?——一场篮球赛背后的中美大学体育“较量”

全世界的体育人才大都是从校园体育中走出的,为什么中国不是?从学校到职业赛场,中国校园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堵”在哪儿?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是进行学术研究、开展体育运动,还是培养人才?

2015-12-02 11: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张晨 李小伟 0 53139


禹唐体育注:

华盛顿大学哈士奇队和得克萨斯大学长角牛队的比赛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这是NCAA首次在中国举行男篮常规赛,也是中美大学体育的一场正式“较量"。全世界的体育人才大都是从校园体育中走出的,为什么中国不是?从学校到职业赛场,中国校园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堵”在哪儿?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是进行学术研究、开展体育运动,还是培养人才?


耀眼的灯光,瀑布般倾泻在球场上。


拿着战术板的教练大声向队员咆哮,替补队员疯狂挥舞着白毛巾为队友助威,手拿花球的啦啦队员热情起舞,观众也有节奏地呼喊口号为球队加油……


场上比赛的是两支美国大学篮球队——华盛顿大学哈士奇队和得克萨斯大学长角牛队。此刻,他们正在距离自己校园半个地球外的中国上海进行比赛。


他们的表现也同时出现在全球观众的电视和手机里——包括美国娱乐和体育电视台(ESPN)在内的世界多家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正在直播这场比赛。


11月14日,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CAA)首次在中国举行男篮常规赛,这也是所有美国职业和大学体育联盟中第一场中国正赛。


坐在场边观战的美国Pac-12联盟(太平洋12高校联盟)主席拉里·斯科特(Larry Scott)喜笑颜开,他深知中国体育和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盼望在这里取得商业成功。


坐在场边观战的,还有中国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一些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中国高校负责人,甚至包括阿里巴巴、乐视、虎扑体育等公司的高管。他们紧盯着比赛的每一个细节,每个人似乎都希望从中发现些什么。


上半时双方失误频频,落后一方在半场结束前追平比分。


“现在中国大学体育的有效供给,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头顶着大耳机,嘴边挂着麦克风,对着电视转播记录器,大大的身子挤在一把小小的椅子上。


他是比尔·沃尔顿(Bill Walton),此刻正为ESPN做本场比赛的直播评论员。今年63岁的他,另一个身份令人敬畏——前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NBA)巨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篮球运动员。


40多年前,沃尔顿曾有机会来中国比赛。


1973年,他所属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赢得NCAA篮球联赛冠军后,受邀到中国打一场表演赛。由于种种原因,沃尔顿和他的队友最终未能成行。


“这是我一生中的遗憾。”沃尔顿在直播中说。


遗憾在这一刻被弥补。“美中双方都对这场比赛抱有很高期望,认为它能促成远比任何人在仅仅10年前——更不用说在1973年——所能够想象的都要深入的合作。”美国《华盛顿邮报》如此评论。


完成这次“深入的合作”的,是Pac-12联盟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此举也是落实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关于教育一揽子合作计划的成果之一。


已经成立整整100年、由美国西部12所顶级大学组建的Pac-12联盟,希望借助联盟中各大学在中国的知名学术声誉以及中国人对篮球的热爱,为他们的体育项目争取到更多的粉丝和商业机会。


中国大体协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合作,学习美国大学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借鉴NCAA成功的经验,让中国高校体育产业飞速发展。


与中国的大学体育相比,美国大学体育发展更早,商业开发也更成熟。以NCAA为例,2010年NCAA签署了一份长达14年、总价高达110亿美元的转播合同,平均每年7.85亿美元,与“老大哥”NBA总价值74.4亿美元的8年转播费用相比,差距并不大。


另一个数字是,据2014年3月的一期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高校的体育市场已达到每年160亿美元的规模。


“通过几次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美国大学体育,不仅仅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一个产业。”中国大体协专职副主席薛彦青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体育理念,也要了解他们如何运营。“以Pac-12联盟为例,它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体育电视台,而且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体育是一个高度产业化的领域。据统计,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仅为0.56%,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估值约为4000亿元,但其中75%由体育用品业贡献。


国务院2014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从现在的4000亿元到10年后的5万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包括Pac-12联盟在内的国外高校,已从中“嗅”出商机,来到中国“开拓疆土”,那么,中国的学校是否愿意从中切一块蛋糕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现实却是严峻的,原因是“我国的校园体育产业太薄弱”。


以参照NCAA模式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为例,从1996年创立至今,目前虽已发展为规模最大的国内大学生赛事,每年预赛参赛队伍达1200支,但现在每年招商总额仍仅有七八千万元。


“中国高校的特点是,食堂必须修好,否则学生不干;图书馆是门面,也得修好。但面向未来相关的投入却明显不足,现在大学生体质仍在下降,且没有出现拐点,这非常令人担忧。”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大学生体协篮球分会主席朱健坦言,“现在,中国大学体育的有效供给,还远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国家给予高校建设相当大的支持,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器材相对完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已经处于起步阶段。但大部分学校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仅仅将之看作是‘公共福利’。同时,高校体育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利用政府投入的体育场馆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服务对象也仅仅是在校师生和少数市民,如此单一的资金投入和服务对象,对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极为不利。”一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


他说:“我们希望,高校体育产业得到政府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应明晰相关政策,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允许学校利用市场机制‘经营’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而扩大优质的校园体育资源。”


薛彦青也坦言,在国内,体育还是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一项边缘工作,政府投入和学校投入都有限,“体育必须和市场结合”。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他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考察,该校一年体育经费投入超过2000万美元,“而我们最好的、最重视体育的高校,一年的投入也只有两三百万元”。更令他吃惊的是,伯克利大学修建橄榄球队的更衣室,竟然花费500万美元。但该校负责人告诉他,“这里面没有一分钱的公共投入”。


显然,我国高校的体育产业相比发达国家,发展相对落后,但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迎头赶上。


“在中国,教育不能产业化,但体育可以产业化”,朱健表示,“大学不能独立进行商业运作,我们非常希望大体协带领各个高校一起进行商业化运作”。


在华盛顿大学与得克萨斯大学的比赛中,两队开场后略显紧张,虽然攻防节奏很快,但失误频频。一直落后的华盛顿大学,终于在半场结束前将比分追成34平。


下半场开始,比分始终紧咬,两队差距被控制在6分以内。


“只有体育能够把所有的学科和学生都联系在一起”


下半场比赛开始,实力略占优势的华盛顿大学一直领先,但得克萨斯大学紧咬比分,始终将两队差距控制在6分以内。


“Go,Go,Longhorns……Go,Go,Longhorns……(加油,加油,长角牛)”一阵有节奏的加油声从记者席后响起,4名穿着得克萨斯大学文化衫的美国人卖力地为自己母校的球队加油。虽然声音有些孤独,但周围的中国观众很快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一起喊起了口号。


这4个美国人是一家子,中年长者叫比尔,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后来被公司派到上海工作,其余3人是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大学时,我就是长角牛队的粉丝。”比尔告诉记者,得知自己的大学球队要来上海打比赛,他立刻订了票。“我毕业很多年了,但我一直为得克萨斯大学骄傲。”


从普通球迷到总统,NCAA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美国人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大学联赛,而每一个人都会对母校的球队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果用一个当下流行的词来形容NCAA,那就是‘情怀’——你看到的是母校的球队,心中想到的可能正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同样采访这场比赛的新华社体育记者黄杰如此评论。


在对已毕业校友的“黏合”上,中国的大学做得显然还不够。


“学校追捧的校友,大多是官员或者经商的。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毕业后就基本与学校断了联系。”现场观赛的上海某公司职员小秦告诉记者,自己上大学时,也是校篮球队的忠实拥趸,但毕业10多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再看母校球队的比赛。“我很羡慕他们!”小秦给记者指了指对面看台。


那里,数百名身穿紫色衣服的华盛顿大学支持者,整齐地呼喊着自己学校的口号,既有黄头发的在华美国人,也有很多黑头发的中国留学生校友。


对美国大学来说,校友是最重要的一项资源,通过大学体育比赛,可以有效地“黏合”自己的校友,这也是学校重要的“筹资”渠道。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我们依旧重视体育。”美国犹他大学校长大卫·佩森(David Pershing)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我们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但没有任何一个学院可以带来联系性,只有体育能够把所有学科和学生都联系在一起。”


得克萨斯大学体育主管查里斯·普隆斯基(Chris Plonsky)也再三向记者强调:美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得州大学有1.5亿美元的体育基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校友资助、票房收入、电视转播费用、企业赞助、联盟收入分成等。


除了校友文化,这场篮球赛的许多细节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半场比赛刚刚结束,一名工作人员就给每位记者发了一份上半时比赛的技术统计,包括每名球员的得分、篮板、助攻、失误,以及与赛季平均表现值的对比。同时,他通知记者们,“比赛结束后10分钟,将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参加”。


“太专业了!”现场的中国记者们由衷地感叹,这些在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这样的职业联赛都很难做到,在国内大学举行的比赛中更是前所未见。


比赛暂停间隙,不仅有精彩的啦啦队表演和杂技表演,也有美国流行的球迷投篮比赛等活动,让中国球迷直观体验了美国的大学篮球文化。


距比赛结束还有4分钟多,两队分差缩小到一分。


“我看到校园体育里全是金子”


距比赛结束还有4分43秒,两队分差缩小到一分。


场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助威的分贝也大了很多。


坐在场边的中国篮球巨星姚明也紧张地托起了下巴——正是已经华丽转身为“姚老板”的他,最先建议把美国大学篮球比赛引入中国。


紧挨着姚明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他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的一切,并不时与姚明低声交流。


他叫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的“二当家”、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阿里巴巴集团“最年轻”的成员、今年9月才成立的阿里体育的CEO张大钟坐在他的另一侧。


一个必须提及的细节是,11月10日,“双十一”购物大战前一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从“战争”中挤出时间,站在该集团篮球场的玻璃墙外,观看了得克萨斯大学篮球队的赛前训练。


同一天,阿里巴巴集团与Pac-12联盟进行了合作洽谈,目的是为了实现该集团投身体育后“全民化、校园化”的战略方向,引进NCAA成为阿里体育成立后的“最大动作”之一。


“NCAA在中国并不知名。这是因为在中国,当你上大学完成常规学业时,他们并不强调体育运动。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那他们会在你年纪很小时就把你(和同龄人)隔离开来,从此你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蔡崇信说,阿里集团希望,帮助中国的学生和年轻人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和商业集团,将触角伸向校园体育时,传递出一种怎样的信号?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中国校园体育的“钱景”,不少“资本大咖”都十分看好,毕竟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一组数字可以证明:每年全国举办60余项大学生单项锦标赛,800所高校的8万名学生参赛;每年举办30余项中学生单项锦标赛,600所中学的1万名学生参赛;打造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等品牌赛事。每一项比赛背后,都有成千万甚至上亿的“隐形”观众基础。


“现在,我们把大学生体育比赛当作竞赛来搞,这是不行的。以后,我们要把竞赛当作活动来搞。”中国大体协副主席申震坦言,目前学校体育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资金,政府投入有限,必须面向市场、利用市场资源。


申震介绍,目前中国大体协已经与虎扑体育、贵人鸟公司合作,成立了首个发展学校体育的股份制公司,实现了部分校园赛事网络直播,并将在一到两年内实现互联网上校园赛事直播全覆盖。


“我看到校园体育里全是金子。”互联网公司——虎扑体育创始人兼CEO程杭毫不隐讳地说。


11月12日,Pac-12联盟再次收获中国“大礼”——互联网公司乐视体育在上海宣布,与Pac-12联盟达成全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两个赛季,乐视体育将独家转播Pac-12联盟旗下篮球、橄榄球、足球等总数超过200场的赛事。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转播中国大学的比赛?!”一位网友在这条新闻下忿忿留言。


比赛结束,华盛顿大学以77∶71击败得克萨斯大学。


从学校到职业赛场,中国校园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堵”在哪儿?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结束,华盛顿大学以77∶71力克得克萨斯大学队。


本场表现突出的华盛顿大学后卫安德鲁·安德鲁斯(Andrew Andrews)全场独取21分,并在最后关头为球队锁定胜利。


这位略显腼腆的大四学生用力地向观众挥手,他的目标是像师兄布兰顿·罗伊(Brandon Roy)或者内特·罗宾逊(Nate Robinson)那样,加入NBA,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篮球运动员。


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每年加入NBA的球员中,3/4由NCAA输送。在这里,校园体育可以直通职业体育。


在美国,NCAA是连接业余体育与职业体育的枢纽,象征着校园体育的最高级别,同时也是职业体育的主要“供血方”。仅Pac-12联盟,2015年就有62名毕业生在NBA打球。


作为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成员包括1281所美国和加拿大的四年制大学。它们分成三个等级数十个联盟,每年进行橄榄球、篮球、棒球、冰球等球类运动联赛以及田径、体操、摔跤等其他非球类运动比赛,总共有23个比赛项目,此外还有沙排、蹦床、马术等7个非正式项目。同时,NCAA也向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NHL(北美职业冰球联盟)直接输送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斯科特自豪地向中国教育报记者展示了一份数据:Pac-12联盟中的12所高校,在奥运历史上共获得1092枚奖牌。如果将该联盟比作一个“国家”,在所有奥运会代表团中,它的奖牌数将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2549枚奖牌)和苏联(1204枚奖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Pac-12联盟获得45块奖牌,可排在奖牌榜第五位。


反观国内,CUBA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拿来与NCAA比较,主办方中国大体协也提出“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尽管从CUBA赛场上走出过韩德君、刘子秋、曾令旭等CBA球员,但目前也仅是个案。CUBA并没有与CBA建立起正式的输送“管道”,更多地还是扮演“活跃校园篮球运动”的角色。


从学校到更高水平的职业赛场,从学生运动员到职业运动员,中国校园体育人才的成长通道“堵”在哪儿?


“还是水平不足。”一位曾获得过CUBA冠军的某高校篮球队主教练坦言,学生运动员水平不足的原因是,缺乏专业教练和后勤保障;缺乏专业教练和后勤保障的原因是,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缺乏稳定经费支持的原因是,缺乏用市场的机制“运作”校园体育;缺乏市场机制的原因是,缺乏打开体育和教育两大体制壁垒的“铲车”。


“其实在选材上,CUBA要比CBA更有优势。因为很多球员和家长都希望能够上大学,而不是进专业队。”该教练说。


不仅仅是篮球,目前我国各个校园体育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培养出的人才都很难直接参与到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或职业体育中。


比赛后的反思:大学体育的使命是培养冠军还是体育爱好者?


“中国不能照搬NCAA模式,但应该向NCAA借鉴”


比赛结束后,两个高大的身影迅速靠拢,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个是身高2米11的比尔·沃尔顿,一个是2米26的姚明。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们的身影格外扎眼。


在职业体育中,他们都曾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成为国际篮球巨星。不同的是,沃尔顿是从校园中出道的“大学生运动员”,而姚明则是退役后到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一名“运动员大学生”。两个人象征着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和体工队。


“上学时,我一点也不喜欢体育,也不愿意参与运动,是教育推动我参与。”沃尔顿说。


“从我的成长经历看,从小到大,我看到的体育和教育都是分裂的两个体制。体育和教育应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姚明告诉记者。“我们的现状是,学校更注重学习,体育更注重成绩。校园体育与专业体育交流不够,甚至可以说相对隔绝。在美国,篮球是生活方式,而在中国,大家更看重输赢。”


比赛很短,生活很长。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专业运动员来说,在鲜花和掌声过后,除了姚明、李娜、刘翔这样的巨星,此前流下的泪水和汗水,很难为他们换回再就业的资本。


“如果没有成绩,专业运动员的下一步就是个未知数。落下的文化知识很难再补回来了,没有文凭和学历,再就业必定是艰难的。”前述那位学者告诉记者,因为运动员的运动生命相对短暂,如果能够进入大学,学到知识,获得学位,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发展校园体育,让‘举重冠军沦为搓澡工’、‘体操之星在地铁卖艺’这样的新闻少一些,让运动员利用自己在校园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转换身份,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


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是进行学术研究、开展体育运动,还是培养人才?


在斯科特看来,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一体的。他介绍说,Pac-12联盟中的12所大学,在培养了大批运动精英的同时,也培养出了1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的大学在学术方面的排名一样优秀,全部在全球前列”。


普隆斯基也肯定地告诉记者,得克萨斯大学有许多高水平的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还有田径、游泳、高尔夫,等等。“我们的学生运动员在学术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无论专业的学生运动员还是非专业但对体育充满兴趣的普通学生,他们的运动水平可能不一样,但他们的学术水平一定是一样的。在考试时,学生运动员从来不会被特殊对待。”


“在美国,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体育运动必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曾在美国犹他大学上学并参加过NCAA比赛的前中国男篮国手马健介绍说,NCAA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球员什么时候可以训练,一周训练多少时间。如果学业不能通过,学生就不能参加训练。当年我就曾经因为生物课没有及格,教练告诉我,我不能参加训练”。


在美国,每年参加NCAA各项赛事的学生运动员有几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将职业体育作为发展方向。培养出终生爱好体育的庞大基数,才是美国校园体育的目的。“他们可能不会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但他们同样会在人生中成功,比如成为教授、律师、商人,等等。”斯科特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


在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都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中国不能照搬NCAA模式,但应该向NCAA借鉴。”


NCAA很远,但校园体育很近。远的问题无法立刻解决,我们只能试着从解答一个“近”的问题入手——


“全世界的体育人才大都是从校园体育中走出的,为什么中国不是?”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原标题:一场篮球赛背后的大学体育“较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