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 | 一份公报 看出什么

事在人为,如果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为”,这已经是我们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验证的一个铁律了。

2015-11-17 17:00 来源:禹唐体育 0 154037


今晚国足将与香港进行世预赛40强战的生死战,但就在昨天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14年全民健身公报》,一下子把整个中国全民健身的“家当”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也算是大大的抢了一次国足的风头。


全民健身是一个中国已经提出了几十年的概念,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有机会去参与体育运动,营造氛围。提振群众体育的同时,为竞技体育打造基石。可以说从这项政策推广的动机和宣传的方向来看,主要目的一而贯之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但由于全民健身的提出时间是改革开放之前,而随着全面开放之后,中国体育重归世界大家庭,中国的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逐渐开始脱节。加上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正处于“重拾信心”的时期,所以对于许多与全民健身很远的竞技体育开始有了畸形的信仰。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人群对于运动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大。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之前的举国体育让体育资源更多的掌握在了少数尖端体育培养系统手中,这让普通民众接触到体育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这次的公报中,我们可以很显著的看出对于全民健身中对于健身场馆等硬件资源的季度渴求。相比于接近六成的在健身路径和健身广场锻炼的人群来说,在真正的体育场馆中锻炼的人却不足三成。加上今年年初曝出的中国人均体育场馆仅为1.46平方米,人均足球场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数字,让我们深深感觉到,很多人认为的中国全民体育问题在于软实力而非硬件的看法实际上并非正确。而且从健身场地上看,大部分人选择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广场舞和健身广场上的器材锻炼,而非我们熟知的球类运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越是举国项目越有成绩,而大球项目,特别是足球篮球等需要高群众普及的项目却难以发展的原因。


从公报中的情况来看,中国全民健身中的另一大掣肘来自于时间。较为明显的就是年龄对运动时间的对比,其中运动时间最长的并不是正处于青春年少的20-30岁人群,而是60-69岁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多已经退休在家,而且身体状况尚且不差,能够承担一定频次和强度的锻炼,成为了整个体育运动的主力军。而20-30岁的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和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原因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致使整个年龄分布呈明显的倒挂趋势。作为整个社会的生力军,这个年龄刚好是事业起步,且开始哺育下一代的时刻,不注重自身锻炼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体质,甚至还会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和身体发育产生一定影响。现代家庭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以身作则,如果不能从自己开始,很难想象未来会如何。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国的体育锻炼时间与文化水平呈正相关态势。如果结合上收入因素,收入越高的人锻炼时间越长,这体现出中国体育锻炼的成本依旧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认知程度,体育锻炼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中国的体育产业现如今正处于一个爬升期,虽然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千万不要忘了群众体育才是体育产业的基石。所谓事在人为,如果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为”,这已经是我们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验证的一个铁律了。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