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这么爱举(接)办(盘)国际大赛?

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基本上把除男足世界杯以外的所有大型体育比赛都举办了一遍。为什么中国会如此热衷办国际体育赛事?

2015-10-23 13:00 来源:微信公众号壹读 作者:孙天 0 98634


禹唐体育注:

2019年男篮世界杯、2022年冬奥会、成为2022年亚运会,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将会很忙,忙着举办三项重要的国际大赛。再国际上部分国家/城市退出大赛申办时,中国依然对各种国际体育大赛的承办充满了热情。为什么中国会如此热衷办国际体育赛事呢?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壹读(微信号 yiduiread),转载已获得授权

作者:孙天


中国在今年获得了不少体育大赛的举办权: 2022年冬奥会、2019年男篮世界杯,最难能可贵的是,杭州作为唯一一个申办城市,脱颖而出,成为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地。


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基本上把除男足世界杯以外的所有大型体育比赛都举办了一遍。


为什么中国会如此热衷办国际体育赛事?


体育和政治无关?怎么可能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会经常听到“体育与政治无关这样”的口号。



然并卵。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过去人们总说体育与政治无关,与金钱和商业无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改变。”


的确,体育在很多方面与政治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就拿举办体育赛事来说,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要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需要消耗国家大量的的人力、物力,往往需要政府和国民的支持。体育赛事不仅是一国展示自身经济实力的窗口,更是一个国家向全世界展示综合国力、历史文化、国民素质、精神风貌、国民凝聚力的舞台。


1990的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同时也是一次典型的政治目的大于体育本身的运动会。


改革开放后,中国迫切需要打破与世隔绝的状态,融入世界。但是当时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印象依然是一个“共产党国家”,心怀疑虑。为了向亚洲和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中国在1983年提出申办1990年的亚运会。


另一方面,在经过众所周知的一段弯路之后,国门乍开,“西方的那一套”让封闭多年的中国人眼花缭乱,开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也产生“中国往何处去”的焦虑。



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在日后回忆:“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那是一支开弓没有回头路的箭,必须拿下这一仗,如果失手,对整个国家、民族自信心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条件下,1990年的亚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有了显著地提高。


体育盛会很多时候是“国家公关秀”


一个国家在上升期,都会采取一些展示、重塑国家形象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工业国家。为展示这一点,1907年,美国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全部刷上白漆,称之为“大白舰队”。在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送行仪式之后,这支舰队从弗吉尼亚的汉普顿起航,环绕整个南美洲,之后从旧金山横渡太平洋,经过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中国之后,穿越红海,进入欧洲。


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兰斯多恩在看到“大白舰队”之后说:“英国人应该明白……如果美国人选择了这条道路,他们能够轻易地建立起一支海军,先是与我们的海军同等规模,然后超过我们。”


经过这场前所未有的环球航行,美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展示了强大的国力,获得传统强国的承认。


而体育盛会,相比“大白舰队”式的武装游行,显然更容易被地球上的邻居们接受。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正处于20世纪60年代到70 年代的经济起飞时期,而全世界对日本的印象依然是二战的战败国。通过奥运会,国际社会开始在文化、外交上接受日本的地位,并准备好接受日本迅速崛起为一个发达国家。


同样,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也处在韩国的上升期。经过“汉江奇迹”,从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菲律宾一半的小国,一跃成为东亚的制造业领军者,拥有了现代化的造船、电子、化工、钢铁、机械、汽车制造体系。而世界人民对韩国的认知,很多还停留在“打过仗”“小国家”“鸟不拉屎”等关键词上。而在汉城奥运会之后,韩国的新形象给韩国制造也带来了巨大推动。到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6300美元,完全成为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


同理,中国的北京奥运会也是有同样的契机和需求,大家都懂,就不多解释了。



地方政府举办大型赛事的动力有哪些?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以后,中国的其他城市也都希望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加快城市的发展。举办各类运动会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旅游甚至定居。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在刺激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职位,提高城市的就业率。


对于正在发展的城市来说,大型运动会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因为举办大型运动会不仅要修建比赛场馆,相关的交通设施也都需要配套建设,比如,北京四环路最早出现的学院路到四元桥一段就是八十年代后期为了筹备北京亚运会而修建。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也加快了北京几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此外,大赛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因此,很多城市都先后举办了不同类别的体育赛事来加快城市的发展,比如广州、深圳,也包括未来的杭州。



许多城市争相举办体育赛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员谋求政绩。这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官员,他们会比较直接地把举办大型运动会本身当作自己的政绩。


另外一类就是体育官员。众所周知,在体育比赛中,主场优势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要赛事在主场举办,就会有场内外各种优势存在。因此,不少体育官员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城市成为体育赛事的东道主从而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这也是每次全运会比赛,很多省都会争夺主办权的重要原因。


而在这方面做的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篮协,通常奥运年前的亚锦赛冠军都会直接进入奥运会比赛,这也是亚洲球队进入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唯一机会。不管是2011年还是今年,每次亚锦赛前,篮协都会动用各种资源把比赛放在中国举行(武汉和长沙)。当然,最终的结果也都没让中国篮协失望。



为了促进单项在中国的发展,各体育协会也在近年来不断申办单项体育赛事,比如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去年的冰壶世锦赛、今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和2018年在杭州举办的的短池游泳世锦赛。



中国为什么总是能接盘?


看到这,你不禁会问,既然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我们总会在新闻中听到xx国家退出或放弃申办的新闻呢?


有句古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办大赛这种办法,关键时刻来一发很给力,多了边际效益就会递减,而成本却不会因为效益减少而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一些国家和城市而言,就成了不合算的事。


2010年亚运会,马来西亚吉隆坡和韩国首尔都曾经提出申办,后因得不到民众和政府的支持而相继退出申办;越南河内在取得2019年亚运会举办权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了举办;挪威的奥斯陆也由于资金等问题退出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争夺;由于民众的反对,美国的波士顿宣布放弃举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



纵观这些事例,我们发现各国放弃或退出申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差钱和民众或政府的反对。 自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6年多哈亚运会以来,举办奥运会和亚运会的费用就有了巨幅的增加。多哈亚运会花了28亿美金,广州亚运会总投资超过1200亿人民币,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更是花掉了500多亿美元。特别是希腊在举办奥运会后的经济惨状更是让不少国家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望而却步。



民众的反对是很多城市放弃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直接原因,民众大多认为办大赛劳民伤财,不如把这些钱直接用到城市建设或民计民生上,不少人更是害怕政府在日后把举办赛事花的钱分摊在他们身上。


而在中国,一方面不差钱,另一方面政府总能有动力去支持,于是,中国也就成了总能成功申(jie)办(pan)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当然,已经见过世面的群众对此不一定还感冒。比如越南河内放弃2019年亚运会主办权时,南京就曾表达过“接手”的意愿,但受到了九成以上被调查民众的反对。国际盛会找中国接盘,未来的难度恐怕也会越来越大。


壹读轻幽默,有情趣的百科常识。更多有趣有料内容,请微信搜索关注“yiduiread”,微博搜索“壹读”关注。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