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乐视体育的布局后,他们的落脚点何在?

说到乐视体育,大家想必都已十分熟悉了。当身处朝阳产业的体育从业者们感慨其资金支持力量之雄厚的同时,对其布局感到担忧的也绝不在少数。

2015-10-10 15:10 来源:禹唐体育 0 99774


禹唐体育注:

说到 乐视体育,大家想必都已十分熟悉了。讨论他们的相关文章在市面上已经有了许多,虽然质量参次不齐,但其中优秀的也并不少见。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乐视体育做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当身处朝阳产业的体育从业者们感慨其资金支持力量之雄厚的同时,对其布局感到担忧的也绝不在少数。

 

我们可以如何评价乐视体育的赛事版权布局?

 

乐视体育是互联网公司布局体育产业的代表,在强大的资本供血方的支持下,他们买入了200余个赛事版权。赛事版权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上游资源有何作用我们也不进行过多赘述,市场供需决定的版权价格已经向我们解释了其价值究竟几何。

 

乐视体育所囤积的赛事版权在数量上无疑十分惊人,由此也决定了其赛事的覆盖面十分之广,从英超、欧冠,F1、MoTo GP到BMX、EDGE,其覆盖面之广几乎满足了所有体育迷的需求,特别是之前很难在大型网站上找到存在感的“小众运动”的体育迷们也终于托乐视体育“买买买”的福,可以在其中更方便地对自己所关注的赛事予以全程关注。

 

之所以我们说乐视体育几乎满足了所有体育迷的需求,是因为他们手中的版权虽然数量十分多,但最具竞争力的顶级赛事独家版权却很少。例如昨天腾讯的媒体日活动上,他们就展示了为新赛季NBA而准备的全新演播室,而腾讯手中的NBA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具竞争力的顶级赛事版权。其他的顶级赛事版权例如英超(新英体育)、西甲(PPTV)、中超(体奥动力)、CBA(盈方)等也非乐视体育独占。


 

从这点上而言,虽然乐视赛事版权数量足够多,但在最具竞争力的顶级赛事版权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这或许就是下个赛事版权周期时的事儿了。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顶级赛事版权是根据在国内受关注度多少的项目而言,虽然所有的体育项目对我们而言都十分有趣,但当论及市场时,不同项目在国内的经济表现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的。

 

除了购入赛事版权外,乐视体育也开始探索建立民间赛事以及自制节目的IP内容。毕竟,IP是可以自己创造的,相比昂贵的既有赛事版权,培育一下民间赛事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这有助于乐视体育培养忠诚的用户,而用户才是乐视体育强调的“生态链”的根基所在。

 

在囤积赛事版权方面,乐视体育多多少少会借鉴ESPN的模式。只不过乐视体育也看得明白,ESPN的版权变现的根基在于庞大的收费用户,而在中国市场上,乐视体育则将变现寄托于其构建的“生态链”之上。

 

乐视体育的“生态链”

 

“我们希望把视频媒体的游客模式,转化为体育公司用户的模式。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把内容做到行业最顶尖的水平,依托我们的内容吸引游客,通过赛事、增值服务、硬件提高粘性。第一个阶段会大力加强内容体系的搭建,而之后最核心的能把游客转换为用户就是硬件。”

 

这是雷振剑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显然,乐视体育明确区分了游客/观众与用户的概念。对乐视体育而言,要通过游客来实现变现以扭亏为盈是不现实的,短期内要通过赛事运营来获利也是相当之难(例如今年的国际冠军杯)。因此,如何将游客转变为用户以将其植入“生态链”之中才是关键,毕竟用户才是其商业模式得以变现的根基所在。


 

前阵子,乐视体育击败阿里巴巴、万达和Netflix,斥巨资拿下了英超联赛香港地区的独家转播权。坊间传闻,他们为此掏出4亿美元之巨,这个数字是当下香港电讯盈科旗下NOW宽频三个赛季2亿美元合同的两倍,雷振剑表示传闻不实,但不否认乐视体育下了血本。

 

关于这件事业内也有不少讨论的声音,有认为香港消费市场成熟给乐视如何培育国内市场提供借鉴的,有认为是为了拿下国内的英超版权做铺垫的,有认为这是乐视国际化开始的一部分的。当然更值得关注的一个观点则是认为除了这些以外,乐视体育拿下英超香港地区的独家版权是为了乐视机顶盒的销售而做的准备。

 

之前的环青海湖邀请赛虽然只是乐视超级自行车的推广活动,但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看到乐视体育在赛事方面的运营能力。比赛完全按照正规的赛事举办,有医疗,有补给,有颁奖,有奖品,还有有赞助商。但在现在的环境下,比起赛事运营变现——特别是当竞争对手不会转播报道你手中的赛事时,还是硬件销售来得更为实在。

 

如若我们把“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模式进行简化,那么乐视体育的盈利思路就是用户——消费。而在如今的条件限制下,就成了用户——硬件这样简单的绑定,随着未来乐视体育的体量持续增长,我们可以预计到其用户可消费的内容将进一步扩大。

 

增值服务这一块的潜力非常之大,任何拿到赛事版权费的企业都希望政府可以放开博彩这一块的内容,而游戏等增值服务也是需要之前的用户基础才能展开。于是,落脚点还是在于“用户”之上。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生态链”如何铺设,“用户”才是乐视体育的核心,也是其未来实现盈利的真正落脚点,于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以及相关服务就成了他们必要要做的工作。

 

人才的引进

 

乐视体育想要实现其用户的转换,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虽然中国体育产业的相关人才十分奇缺,但乐视体育通过挖角与培养,已经囤积了一批有过成功经验的业界人才。


现任乐视体育的CEO雷振剑曾是聚友网运营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强炜曾是奥美的体育营销总监,智能硬件副总裁李大龙曾任北京智能视界科技公司CEO,体育生态商业中心副总裁沈威曾任新浪销售总经理,即将担任乐视香港地区负责人的程益中则曾是现代传播集团副总裁。


 

在原来就从事体育产业的人才中,现任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的刘建宏出身央视体育频道,现任海外市场及版权事业部副总裁的于航曾任新浪体育频道合作总监,增值业务副总裁金航曾任搜狐体育频道总监,赛事运营副总裁则是前NBA中国的高管邱志伟,而黄健翔、詹俊、克韩等知名体育人的加盟更是进一步丰富了乐视体育的人才阵容。

 

在列出这些名单后,乐视体育的团队竞争力在体育行业中无疑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当然,在这背后,也是高昂的运营成本。与腾讯这样本身就拥有多种收入来源支撑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乐视体育目前仍处于高度依赖资本方投入的状况中,如何将游客培养为具有较强黏性的用户仍是他们现在要攻克的难点,而在其他相关产品上的服务质量,也需要继续提高。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