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O2O都应向着“重模式”发展?

以往采用“轻模式”的初创企业,应该意识到线下资源的重要性,快速铺开,以增量倒逼存量,因此树立竞争门槛;而已经选择“重模式”的初创企业,要忍受着较长的成长周期,投入大量的成长资金。

2015-10-09 11:5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杨守玲 0 112232


禹唐体育注: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在体育产业处于风口之间,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涌入了体育产业。这势必会掀起一场用户争夺战。而打通线上线下,寻求多种变现渠道也成为了平台们如出一辙的打算。那么,体育O2O应向“轻模式”还是“重模式”发展呢?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约为3136亿元,仅占GDP比例0.6%,跟体育产业相对较发达的美国相比,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人均体育产值甚至高达中国的40倍。另有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产业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体育消费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足见,中国的体育产业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发展空间,未来一个阶段内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竞技体育——大咖们的角斗场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巨头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砸钱”进军体育产业。


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熊昊指出:“从竞技体育较大的一些投资案例中我们看到,竞技体育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获得了相当数额的投资,比如体育营销、体育用品、独立俱乐部、体育媒体,体育媒体这一块投资的案例算是最多的。竞技体育是一块‘高举高打’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得到阿里巴巴、万达、腾讯在上游IT以及赛事运营和媒体、营销的层面都有非常大的布局。”


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国际于今年5月宣布与德国拜仁慕尼黑达成战略合作。7月,天猫国际迎来皇家马德里海外旗舰店的正式入驻。8月,阿里巴巴天猫魔盒独家发布NBA球星科比自传纪录片《科比的缪斯》,并合作开发科比相关衍生品。9月初,阿里巴巴又宣布成立阿里体育集团,也标志着正式全面布局体育产业。


万达集团则于今年1月出资4500万欧元正式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今年2月,万达集团又宣布花费10.5亿欧元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同时万达集团控股68.2%;9月初再次以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


腾讯以5年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NBA中国区的网络独家直播权,1800万美元购得英超转播权,加之PPTV所拥有的西甲、英超、意甲、德甲与欧冠,腾讯体育开启了篮球、足球领域的“双城攻略”。


苏宁云商旗下的PPTV,则在今年7月被分拆独立出专门的体育传媒事业部,即PPTV体育,在独立的研发、销售和节目制作、运营、商务采购职能,新增直播服务、赛事运营、广告销售、体育投资等服务。


乐视体育于今年9月下旬正式宣布获得香港英超2016年-2019年3个赛季独家转播权益,具体花费乐视官方并未透露,不过有媒体报道称这份合同的价值至少为4亿美元。


另外,熊昊透露道:“列举几个简单的数据,在媒体方面,中国除了国家层面的CCTV之外,还有乐视这样的民营企业,在这一块也有比较大的投入,乐视在今年年初A轮融资,估值数亿美金,实际上它的收入在内容方面很小,而美国的内容收入为130亿,是我们国家的好几倍,这个机会是摆在那里的,只是路径不是特别清晰。2010年的时候,恒大买一个俱乐部花了1亿人民币,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了12亿人民币,现在是三四十亿人民币的估值。对比英超俱乐部,中超大概收入是3.7亿人民币,英超是230亿,人家是一个弹丸之地,而我们是13亿人口的国家。美国的橄榄球,国内对这一块不是太了解,可能是因为地域性较强。在北美比较流行橄榄球,在北美的影响力是超过足球、NBA。如果最后的总决赛一场比赛每30秒广告费430万美金来讲,中国还没有在体育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从巨头们所投的项目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巨头们大多比较倾向于竞技体育或者整个产业领域,并且只有巨头们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去运营竞技体育领域。


熊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竞技体育中,产业链相比较长,玩家众多,包涵上游运动员培养、俱乐部、赛事运营、营销媒体,线上化的程度也逐渐提高,打造用户整个体育链条比较长,在体育产业领域中,竞技体育需要高进高打,大额投资,产业资本有一些投资的机会,阿里巴巴、腾讯、万达这几家公司投资了巨额资金进入这个领域。”


大众体育——“小玩家”的必争之地


“竞技体育”是大咖们的角逐场,而“大众体育”则成为小玩家们争抢的市场,因为大众体育的资金门槛相较竞技体育而言低一些。


站在投资者角度来看,“大众体育有比较大的受众群体,包括健身等比较垂直的细分领域,存在一系列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作为VC机构专著的一个热点,也是主要的方向。大众体育和教育是类似的,在教育这个领域,这么多年以来在线化也没有出现单一的垂直入口,教育有K10、留学生、大学生、研究生那样的。大众体育是类似的,流量比较分散,很难出现入口单一的,各个入口出现各个领先者,他们的切入手段从教练切入、从场馆切入、从健身切入,有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有健身和减肥,这是一个静观其变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在大众健身领域,跟教育是类似的,不会出现单独的、大的综合平台,大众健身的用户规模跟频次和UP值相关,刚刚提到这几个垂直细分领域,我们认为都会有一些机会,机会只是大和小的问题。”熊昊表示。


由此来看,企业如果注重垂直细分市场的开拓,不仅可以避免和巨头正面竞争,更加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做到产品服务的专业化,以增强用户的黏性。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用户的忠诚度来看,像咕咚(一款运动健身App)这样的垂直细分平台拥有较高的忠诚度,巨头很难通过流量入口优势夺走用户。垂直细分平台往往都会聚集某一类运动爱好者的资深玩家,这类玩家不会轻易转移阵地。”


因为体育消费的低频性,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大众体育应该做“重模式”。熊昊认为:“跟别的领域相比,体育O2O频次要相对低一些,在这个领域不可能出现像滴滴打车那样的高频应用,比如你踢球,一周最多一次,跑步一周最多两三次,频次相对比较低,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必须要做‘重’,有纯线上、有纯线下,这个领域纯线下一直有机会,我觉得的线下成分跟别的领域相比更重一些,供应链也相对更偏线下。”线下为本的体育O2O只有深入线下,才能使体育O2O真正转动起来。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论是以往采用“轻模式”还是“重模式”的初创体育O2O企业,最后都应该向着“重模式”发展。以往采用“轻模式”的初创企业,应该意识到线下资源的重要性,快速铺开,以增量倒逼存量,因此树立竞争门槛;而已经选择“重模式”的初创企业,要忍受着较长的成长周期,投入大量的成长资金。


体育O2O相较餐饮O2O、打车O2O等其他O2O行业起步较晚,当其他O2O已经经历过阵痛期,开始谋求转型升级之路的时候,体育O2O是否能够吸取前车之鉴,尽可能避免烧钱大战、刷单等恶性竞争,或者尽可能减轻这些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副作用呢。


资本的涌入、市场的青睐、商家的支持,共同构成一片沃土,推动着O2O行业整体快速前进时,而各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培养用户忠诚度,开始各种补贴大战,然而如何将这些只热衷补贴的用户转变成真正的忠实用户,这是一个困扰许多O2O平台的问题,体育O2O亦是如此。对于体育O2O的补贴机制,熊昊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他表示:“模式都在探索之中,低频做推广始终会需要一些补贴,如何从技术手段避免补贴带来的问题,现在其实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只能说像体育O2O这种中低频产品需要做重一点点,把产品价格提高一点点,体育是在线下完成的,做自营平台的话,这种补贴效率会更高一点。”


“不管是O2O,还是其他很多领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补贴的地方就有刷单。”燃健身创始人兼CEO大熊(王浩)表示:“O2O创业者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对于刷单行为要零容忍。如果你支持刷单行为,在短期内也许能得到微利,但在中长期一定会吃亏。刷单的商家像蝗虫一样,你补贴广大的中小商家,刷单商家会把补贴其他中小商家的份额更多地攫取到他们自己那里,用技术的手段、微信群来刷,或者两个商家交换相互刷。这对于每一个O2O企业都是不利的。”


本文转载自中国产经新闻报,原标题:体育产业O2O:看好“重模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