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联赛转会有名无价难实施 改革又面临尴尬境地

新赛季中国排协强制性规定各参赛俱乐部必须报名20名球员,其中保留8名球员,剩下的12名球员必须登上球员转会榜。

2015-10-07 1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李晖 0 57581

 


禹唐体育注:

9月底,中国排协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2016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公开转会球员名单,强制性规定各参赛俱乐部必须报名20名球员,其中保留8名球员,剩下的12名球员必须登上球员转会榜。在这一强制性规定下,包括现役国手惠若琪、袁志在内的一大批球员名列榜单,如此众多的好手被推上转会榜公开转会,这无疑是新赛季的一大亮点。不过,仔细揣摩这份名单却发现一大漏洞,虽然强制各俱乐部挂出了球员“出售”,但排管中心却没有制定出球员转会的费用标准,这意味着这些上榜球员能否转会成功的主动权实际上还是攥在东家手里。这样的模式很难达到让球员真正流动起来的目的,改革又将面临失败的尴尬境地。


改革屡败屡战


改革一直是创办于1996年的中国排球联赛的规定动作,但实际上每一次改革不如叫“改良”更为贴切,因为无论从赛制还是转会来看,中国排球联赛几乎每一次的创新意图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很多动作中还留下了不小的“缝儿”,不仅让参赛各队有空子可钻,甚至抵消了“改革”(改良)的效果。


在繁多的改革措施中我们不妨摘取一例,2009-2010赛季,联赛推出了得局即得分的计分方式,联赛组委会解释称,这样是为了鼓励球队每局必争,提升比赛的精彩度。但同样这一计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某些实力较弱的参赛球队即便整个赛季全输,但只要都输成2比3那么积分也很可观。而在赛前有记者曾就此向联赛组委会提出质疑,得到的回答是国际排联曾采用过这一方式,这么做是与国际接轨,但最终该赛季果然出现了胜场多的球队最终积分不如胜场少的球队而降级了。随后,排球联赛便取消了这一诡异的计分方式。


而在2014-2015赛季,组委会曾试图推出两个改革举措,一是准许三名外籍球员同时上场比赛;二是各俱乐部必须将多余球员挂牌上榜转会。但由于遭到各俱乐部的一致反对和不配合,这两项举措在联赛工作会议上一并宣布暂不实行。尽管年年尝试次次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这并未锁住排球联赛改革下去的手脚,不得不让人佩服联赛组委会“常败常改”的韧劲儿和决心。


转会有名无价


9月29日,新赛季马上开打前一个月,联赛组委会公布了球员公开转会的名单。从这份名单上我们看到了戴卿尧、袁志、梁春龙、惠若琪、乔婷等众多现役国手,还有王琛、边红敏等前国手以及现役国青的主力选手,他们被挂上榜后立刻使得转会市场格外抢眼,多年来国内转会市场一潭死水的状态似乎要被打破。但兴奋之余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些上榜球员实际上是有名无价,球员转会还难以达到真正流动的效果。


组委会没有给出转会指导价,任凭买卖双方自己商量,这买卖的主动权显然仍操控在卖方手中。假设甲方看上乙方某一球员,但乙方并不愿意转让,在没有统一价格的指导下,乙方开出一个天价吓退甲方即可。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那么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制定价格标准并不难,完全可依据球员个人的价值分出等级,再制定出各等级球员的最低和最高转会价格以及球员相应的薪酬标准。


而像现在这样只开设市场却不予指导、管理的做法,已注定这一改革措施难以收到实效。


艰难的新赛季


尽管转会制度存在硬伤,无论球员转会成功案例能有几何,但这必将成为新赛季的最大亮点。不过相比之下新赛季的另一大关注点仍然是主赞助商。据了解,截止到9月底,新赛季的赞助商尚未最终确定,各参赛队在新赛季的比赛装备都有可能成为问题。


自从一个月前传出前赞助商有可能不再续约的消息后,联赛各队的参赛装备就变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个运动品牌可以按照俱乐部的需要提供完整的比赛装备。一旦前赞助商不再回头,那么各俱乐部将穿着什么样的运动装备上场比赛?这一问题与球员转会相比显然更令组委会心烦。


10月31日新赛季便将正式打响,而十一长假过后联赛工作会议也将召开,一切都已近在眼前。据悉,联赛组委会相关部门也在为此做积极的努力,但至今尚无确切的消息。这一切也注定了新赛季将无比的艰难。


本文转载自北京青年报,原标题:排球改革浪头过大船难行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