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并非真的战场,让我们共同进步

都说体育的竞赛场是和平年代的战场,但我们仔细想来,说赛场是战场只是体育竞技中的一个方面。总体而言,说赛场就是战场绝对是言不符实的。

2015-09-24 15:10 来源:禹唐体育 0 90646


禹唐体育注:

都说体育的 竞赛场 是和平年代的 战场,无论是运动员个体间的比试还是团队间的竞争,都很容易让参与者热血沸腾,从而使人全心全力投入其中。但我们仔细想来,说赛场是战场只是体育竞技中的一个方面。总体而言,说赛场就是战场绝对是言不符实的,除了斗争之外,赛场上始终有着一些更高的东西存在,从而使体育更加地充满魅力。

 

北马风波

 

近日,北马刚刚结束,而赛后无论是组织方还是参赛方都遭遇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在一篇被热传的赛后“吐槽文”中,作者对比了在美国、台湾参赛时和北京参赛时的种种不同感受,而批评的对象则落在了本次北马的参赛选手上。

 

文中作者在3万余人参与的北马比赛中,感到了参赛者们的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她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点:男性跑者人数多却不照顾相对弱势的女性跑者、过多推搡不如美国台湾参赛时那样秩序井然、拿取补给品与处理补给后垃圾时的礼仪缺乏以及参赛者身上过多的广告与过少的激励之语。

 

我们不能因为该文作者的一时之语就忽略了为本次北马辛苦付出的各方人士,无论是赛事组织方、志愿者还是一路上给予参赛者鼓励的群众们,我们都需要对他们的贡献予以肯定,虽仍有很多不足,但如若简单粗暴地将北马贬低地一无是处,既显矫情也不可取。


 

当然,肯定了为北马付出各方的努力后,我们也需要正视问题,看到它、理解它并试着解决它,光批判而给不出建设性意见的言论是毫无意义的。参加北马的毕竟多数是业余跑者,因此后半程的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药物供应不充足、食物饮料短缺等,针对这些可预见的问题,组委会也应适当调配各赛段的资源供应,以避免后程资源短缺的情况出现。

 

若说这次北马最大的问题,自然也是落在了部分参赛者身上,业余跑者之所以业余,自身礼仪素质的缺乏绝对是其中的一方面。但回头想想,我们为何要求在赛场上的运动员要注重文明礼仪而非像战场上那样的胜者为王呢?人们的理智直观告诉我们,赛场绝非战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在赛场中也应被予以重视。

 

可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那些缺乏礼仪的跑者真的就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吗?我看也未必,谁都知道要把尊重礼让、不要乱扔瓜皮纸屑甚至不要随地大小便。有人提到了社会心理学的名著《乌合之众》,大意讲的就是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粗一看你或许觉得这是一种很不错的视角,但仔细回味又觉得缺点什么,那为什么美国马拉松就跑得井然有序呢,你总不能说人家不是个群体吧?于是,我们也明白了群体和群体还是不一样的,就像人和人也不一样。


 

禹唐认为总体而言,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与自己在生活中关联密切的人相处时,会更自觉地遵守文明礼仪,而处于公共空间时则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更缺少约束与规范。近年来道德相对主义的兴起与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人们的道德自觉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那么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试着解决或者说改善呢?思路无非两个,一个是针对参赛者个人的道德教化,另一个则是设立相应的制度架构。

 

大体而言,现代人还是相当信服人性就如同洛克说的那张白板,教育的画笔可以在人性这块白板上随意涂抹,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自然天性的力量,但这种观念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虽然赛事方的教育在我看来效果一定较为有限,而手段也只能是通过宣传手册、宣讲、公益广告等特定方式,但我相信当主办方开始重视宣传教育时,情况一定相比现在有所改善。更深化与全面的教育自然是落在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中家长与老师对每个孩子从小品性的培育上,这个虽然更为根本但我们因为篇幅关系就不过多展开了。

 

上文提到的《乌合之众》涉及的是群体对个人的改变,在这方面,笔者联想到了另一本社会学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作者并不把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简单归结于犹太民族本身的悲惨事件或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问题,而是看到了这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虽然规模不同,但对赛事组织者而言,他们面对的同样是一个现代性的环境,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也一样是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因此设计相应的制度架构安排来约束人的行为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国人是很信奉制度的逻辑的,因此当我们可预见北马的参赛者行为礼仪不会在短期内提高太多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组织方的合理组织安排来规范参赛者的行为,以使北马的品牌口碑变得更好。

 

足球场,不止是胜负

 

近日,英足总宣布切尔西前锋迭戈-科斯塔禁赛三场,禁赛立即执行。在上周末英超联赛中,科斯塔在对阵阿森纳时的行为举止在赛后遭遇了大规模的声讨。科斯塔在比赛中接连与科斯切尔尼以及加布里埃尔发生冲突,最终科斯塔与科斯切尔尼被各大五十大板,各吃到一张黄牌,而年轻气盛的加布里埃尔则被裁判直接红牌罚下。

 

科斯塔之前的挑衅行为虽然骗过了主裁迪恩为代表的裁判组的眼睛,但通过回放慢镜头,科斯塔不断用手击打科斯切尔尼并起身故意将其撞倒的暴力行为并未逃脱观众的目光,面对赛后铺天盖地的声讨,英足总将科斯塔禁赛三场的决定只能说大快人心。


 

在规则下,科斯塔做错了什么吗?其实只要骗过裁判的眼睛,再令对手非战斗性减员,那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科斯塔似乎已经做得十分成功,若身处战场,那也是一代枭雄。可说到底,足球场并非战场,或者它绝非只是战场。

 

两年前的英超比赛中出现过有意思的一幕,诺维奇与卡迪夫城在比赛的第93分钟时,比分还是0比0。此时诺维奇队有球员受伤,卡迪夫城按惯例把球踢出边线,好让对方治伤。当比赛重启轮到诺维奇队发边线球时,接球的诺维奇球员费尔却没有按照惯例把球踢还给对手,而是一脚将球推入卡迪夫无人防守的空门中。

 

在当然引起了卡迪夫球员的巨大不满,他们将费尔团团围住讨要说法,而主裁判麦克-琼斯认为诺维奇的做法太说不过去,最终判罚进球无效,双方最后以0比0收场。若我们死扣规则,那么费尔进球虽然不道德,但规则上应该是有效的,应该判进。


 

当然,诺维奇队的教练组很清楚发生了什么,当时的诺维奇主帅休顿和助教卡尔德隆伍德即刻走向卡迪夫城主帅麦基,告诉他说,即使裁判判这个球有效,他们也会在卡迪夫城重新开球时放弃防守,让他们扳平比分。

 

而足球场上因为裁判误判而故意踢飞点球、为对方受伤球员进行简单护理等举动在彰显了球员气度与俱乐部风貌的同时,也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们,足球场上,不止是胜负。

 

观赛球迷礼仪

 

说到观赛球迷的礼仪问题,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足球球迷。9月8日晚举行的世预赛亚洲区40强赛C组第四轮,中国香港主场2-3不敌卡塔尔,中国香港球迷再次对《义勇军进行曲》发出嘘声。据外媒报道,国际足联正在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或许中国香港因为球迷“累犯”将遭严惩。

 

英国足球流氓臭名远播,所到之处各地警卫都是严阵以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足球流氓就已在全球范围内声名狼藉。英国国内媒体将其喻为“英格兰的灾难”。


上世纪末,英国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与足球相关的暴力活动。90年代之后,足球流氓活动在欧洲其他地区呈现逐渐蔓延的趋势,但英格兰国内的足球流氓则得到了大规模的镇压。当然镇压归镇压,想真正将其存在抹去,短期内来看还是绝无可能的。


 

不知道国人是不是受他们的影响,虽然中国足球水平一般,不过中国球迷攻击对方的水平可丝毫不弱。除了中超比赛后常见的球迷冲突外,主场整齐划一的骂声也是中国足球的一道亚文化风景。

 

被提到最多的自然就是京骂,工体的齐骂声可谓是别样的风景,虽然最近开始有组织的重视并改善这个问题,但固有印象很难改变,更何况当你不骂别人骂你的时候,你也会忍不住回骂。除了北京,前阵子的辽宁、包括北京所到之处包括天津、上海等地,骂声皆是不断,甚至我们都能通过电视转播清晰地听到球迷整齐的骂声。

 

或许是那些工体的球迷涌入了篮球馆,过去首钢一向平稳的主场在前几年的金隅时代也是骂声四起,想到当时北京球迷们给苏伟留下的心理阴影以及李春江指导被骂后留出的泪水,也真是中国篮球的一种悲哀。此外,那时在主场对麦迪摇手指的吉喆每到一处也“享受”了类似的待遇。

 

或许天下乌鸦一般黑,美国那边虽不至于齐声骂,但不理智的球迷也总是存在的,最著名的就是奥本山宫殿事件了,球迷的过激行为与球员的不冷静共同促成了NBA历史上影响最恶劣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随着以李娜为代表的中国球员的出色表现,以及上海大师赛与中网的举办,我们也有越来越多亲临网球赛场观赛的机会,而此时,有些礼仪上的不足也就暴露了出来。



网球的观赛礼仪有很多,例如比赛中尊重所有人,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不要发出声响,不要肆意交谈、吃东西、喝彩、鼓掌,不要随意迟到早退以避免影响选手注意力等等。这些观赛时的行为礼仪都需要我们予以更多关注。不仅是网球场,这些礼仪对斯诺克以及其他很多项目的现场观众而言都是普遍适用的。

 

中国的体育组织需要进步,裁判球员需要进步,中国的球迷以及赛事参与者也需要进步,因为体育的赛场并非真的战场,我们自我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