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次实现顶级赞助配比 成后李娜时代中国赛事标杆

9月21日,中网与赞助商签约活动举行,至此2015中网的赛事赞助商达到12家,赞助收入保守估计约1亿3千9百万。

2015-09-22 11:10 来源:腾讯体育 记者王怡薇 0 43937


禹唐体育注:

9月21日,中网与赞助商签约活动举行,至此2015中网的赛事赞助商达到12家,赞助收入保守估计约1亿3千9百万。在后李娜时代,中网的赛事运营也给众多新兴的网球赛事启示。


中网赞助商收入超1亿


进入9月,北京的网球记者们陆续接到中网与各类赞助商签约的新闻发布会通知,其中不乏顶级轿车品牌以及国内知名企业。


到开赛前为止,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实现了首席赞助商1家、钻石赞助商3家、白金赞助商8家的赞助体系,是赛事首次实现1+3+8顶级赞助商配比。据中网赛事总裁张军慧透露,根据中网赞助商赞助费“门槛”,首席赞助商一年至少要投入3000万人民币,钻石赞助商为1500万以上,白金赞助商为800万以上。尽管张军慧并未透露最终各家赞助的具体金额,但就算按“最低门槛”,今年中网在赞助商方面的收入达到1亿3千9百万。


今年中网赛事奖金创纪录达到846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5400万,2013年中网结束前,张军慧就曾表示,在中网的运营成本中,赛事奖金是占最大部分的支出。而据内部人士透露,中网的运营成本在1.5亿人民币左右,算上门票收入以及赞助商方面收益,中网在硬数字上已经达到收支平衡。


中国网球市场“贫富”差距大


随着李娜在世界网坛屡创佳绩,中国网球的黄金十年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球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内地“落地开花”。从2015赛季开始,中国内地拥有8站WTA以及125K比赛,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2站。


然而,去年年底李娜宣布退役,依赖本土球星效益的中国网球赛事出现明显的关注度滑坡。


今年年初的深圳赛,女单决赛前,每场比赛的平均上座率不到3成,只有在李娜现身参与挑边的决赛才出现爆满。据记者私下了解,深圳赛其中一家主赞助商在续约问题上也已经打了“退堂鼓”。而包括即将举行的武汉赛(与WTA签订长达15年的合约)、年底的珠海精英赛在招商方面都不是很理想。


相较之下,产后复出,李娜的首次亮相选择签约一家英语学习机构,而一周后,她又现身北京,参加自己代言的某餐厅举行的商业活动,这两家赞助商恰恰是她退役后才建立合作的。在“球员退役商业价值下降”的规律下,李娜依旧签订了6家商业合作,吸金能力不减,而这在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中国本土网球选手的“疲软”,让赞助商们依旧选择已经退役的李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网赞助商收益超1亿的成绩更加亮眼。


中网为中国赛事支招


“中网的赛事影响力在至高点,我们拥有顶级阵容,这是中国内地任何网球赛事无法比拟的。”对于缘何可以吸引到众多商家,张军慧这样说道。


相比于国内其他赛事,中网是唯一一站同时拥有男子赛和女子赛的比赛,女子赛方面更因为是WTA皇冠赛高排位选手强制参赛,而男子赛方面拥有小德、纳达尔等如今炙手可热的球星,这无论是对票房还是赞助商,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而不少圈内人也认为,中网走过12年,如今无论从运作还是市场,都已经被“养起来”了。


“除了阵容上的保证,我们还有商业体系的坚持。其实中网在举办初期也有压力,很多赞助商还有我们内部都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我们不够级别应该在赞助费用方面降价,用这样的方法多招揽一些赞助。但我们坚持我们的严谨的赞助商体系,因为以降价吸引赞助商,这对长期发展和赞助商不利。”张军慧这样说道。


在中网成功模式背后,对于如今新兴的网球赛事,张军慧也给出自己的建议:“找到赛事的区域定位,这一点非常重要。中网从赛事创办之初就提出要打造‘第五大满贯’,走国际化路线;再比如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上海大师赛的定位就是贴近欧美范的赛事;华南、华中地区都有区域特点和经济形态,处于自己的发展阶段,也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本文转载自腾讯体育,原标题:中网赞助收入过亿 支招后李娜时代中国赛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