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 | 他凭什么说“冠军算个毛”?

著名经济学者王福重一句“冠军算个毛”惹出了一场网上论战。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包含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2015-09-11 17:30 来源:禹唐体育 0 57602


两千多年前,一位叫司马迁的同学在自己的文章《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从此“鸿毛”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代名词。而就在近日,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的一句“拿冠军算个毛”则再次诠释了这个词的意思。


王福重说的“算个毛”的冠军就是上周日中国女排在日本拿下的女排世界杯的冠军,而之所以吐槽女排,王教授给出的理由是“从几亿人里挑几十个人,花钱养起来,天天训练,跟人家业余自费临时凑起来的比赛,拿个冠军算个毛啊”。


此外,王福重还对体育特长生的招收以及奥会冠军直接招收入高校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他认为现行的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方式显然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而且还会加剧教育腐败;而奥运冠军直接入校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


这写话乍一听,那简直就是一派妄言,首先“冠军算个毛”这种话就是对女排艰苦训练的一种亵渎。而前半句中的国外都是“业余自费”显然也并非事实,以美国体育为例,大部分体育人才也都是从大学里挑选出来的,用的钱也都是大学里的奖学金,而奖学金显然也是一种公费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方式。美国主要体育人才也大多是从校园体育中孕育出来的,用某专家的话讲,这样的培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举国体制”。


下面问题来了,既然王福重既不同意“中国女排这种封闭集训模式”,又对高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嗤之以鼻,那么哪一种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才是王教授推崇的呢?


按照他自己的解释,高校应该只给特长生授予荣誉学位,而非让他们以正式学生的身份进入学校,但依旧可以以学校的名义比赛。


这样的处理方法看上去似乎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一个名义的问题。因为这样的特长生肯定是需要训练场地和经费的,到时候出钱的无非还是学校。只不过是在名义上从学校的正式编制,变成了一个编外人员而已。但实际上,其作用远非如此。


仔细看来,其实王福重的三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现行体制下的身份问题。作为一个在举国体制下运作体育这么多年的国家来说,现在进行体制转轨非常大的一个难点实际上就是运动员的身份问题,是像原先一样继续挂靠在事业单位,从国家领工资补助;还是彻底商业化,让企业介入运动员的培养。而如果真的像王福重所说的解决方式(虽然他可能未必这么想),那么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则可能走上第三条路,那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孵化。不难发现,王福重其实更加顾虑的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毕竟是经济学家)。


现在我们来看发达国家的模式,由于美国的校园资源比较多,完全可以走校园体育的模式,而日本则是企业资源更丰富,所以更多的采用的是企业办体育的方法,众所周知著名网球选手锦织圭就是企业培养出来的,而且日本也没有美国那样的校园选秀制度。那么中国呢,显然学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相比于美日两国来说更加均衡,如果两方能够协力办体育显然会有更好的结果。


很多人都在谈论举国体制的坏处,但真正能够说出在终结举国体制之后,中国应该走向何方。中国体育的未来一定会经历转型,现在是我们考虑转型后应该怎么做的最后时刻了。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