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学峰专栏 | 郑和是船长吗?——郭川话航海(1)

郭川将带领他的国际团队,完成挑战北冰洋东北航线的世纪航行。很难说他的航行一定能成功,但不论生死,我都想象着他可能成为像郑和有名的船长。但郭川用一句话让我停止了遐想——郑和是船长吗?

2015-09-04 12:45 来源:禹唐体育-房学峰专栏 0 29368


本文作者:禹唐体育特约专栏作家 房学峰


禹唐体育注:

禹唐在《世界上最昂贵的运动项目能否在国内借势崛起?》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帆船的产业价值以及“中国帆船航海第一人”郭川。北京时间2013年4月5日早晨八点,郭川在海上独自航行137天20个小时后,通过终点线胜利重返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完成单人不间断航行的中国人,并获得了国际帆联世界帆船速度纪录委员会(WSSRC)认可的四十英尺帆船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昨天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俄两国纪念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青岛”号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扬帆起航。摩尔曼斯克当地时间16时41分(世界标准时间13时41分),中国船长郭川率“中国·青岛”号国际船队冲过世界帆船速度记录委员会指定的出发线,正式开始冲击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世界纪录。


作为国内对郭川最熟悉的体育人之一,房学峰老师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郭川船长的航海之旅。



郭川将带领他的国际团队,完成挑战北冰洋东北航线的世纪航行。很难说他的航行一定能成功,但不论生死,我都想象着他可能成为像郑和有名的船长。


但郭川用一句话让我停止了遐想——


郑和是船长吗?


郭川是理工科的高材生,谈起历史来,我敢说我肯定比他认识的字多,但是,对于和船有关的历史,他给我办过好几次“讲座”,而且观点很新鲜——


“你想过没有:‘神舟’两个字是从哪儿来的?


据我所知,‘神舟’是宋朝派往高丽的使船的名字——唐朝的时候为了征服高丽造了很多船,到了北宋的时候国家政策改变了,开始对朝鲜采取抚慰政策,派船去睦邻友好。


在那个年代,战船不会太大,否则速度会受影响,因此我觉得,唐宋年代最大的船一定是出使高丽的‘神舟’,据说她的锚前些年被发现了,足有七米多高,你可以想象那船有多大了。”


听郭川这么一说,我赶紧补习了一下关于“神舟“的知识,专家们说,“神舟”是北宋宣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123年,为出使高丽建造的,一共造了两艘“神舟”和六艘“客舟”。专家考证之后认为:“神舟”的排水量应该在1500吨左右,长度大约48到50米。也就是说,一艘神舟客船的大小等于六个“神舟飞船”。


对于明清的造船业,郭川说——


“我对郑和很好奇,想研究的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郑和是否发现了美洲大陆不感兴趣。我觉得,‘郑和下西洋’这件事肯定是真的,因为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什么‘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之类,但是我好奇的是那些航行中的技术问题,比如说:你在海上走这么长时间,维生素是怎样保证的?吃的食物是怎样保存保鲜的?那么大的船队,航行时是怎样相互联系的?这些东西,国内的研究者很少有透彻的研究成果。


我们研究最多的,都是郑和到过什么地方,到过喀麦隆还是肯尼亚,这种研究,恕我直言:应该算是陆地上的考古研究,不算是航海的研究。


沃尔沃航行的时候,我在印度的科钦见到了达伽马的墓,在那个地方,旅行手册上首先介绍的就是‘中国渔网’(chinese fishing nets),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特殊渔网,是郑和下南洋的时代带过去的,影响了当地六百年。当时我就想:科钦那个地方这么有名,号称‘全球十大乐土’之一,还被评为‘人的一生必须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中国的文化真值得骄傲,但这是中国航海的骄傲。


但对这些东西的深入研究,在中国是远远不足的,我们的学者热衷于研究的,更多的是郑和到过哪些地方、是不是留了一些什么残片之类的遗迹,这些研究当然是有价值的,但问题是,郑和首先是一个航海家,‘郑和下南洋’是一个航海事件。


我很理解中国学者的局限性,他们本身没有航海的经历,对大海是完全陌生的,他完全是在用闭门造车的方式在思考和想像,他甚至都没有出过海、就是出过海也是坐的邮轮、游轮或者油轮,他怎么可能对航海有深入的、直观的认识呢?


还有一点,郑和航海的动机和西方航海家完全不一样。那些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比如说库克船长、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等,他们的动机完全是为了财富,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那种,他们是以个人的荣誉、利益为赌注的一些亡命徒。


而郑和是什么?他是一个官、一个宦官,他不是向皇帝去请战说我要怎么样,而是皇帝需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天国的形象,是为了宣传,才任命郑和去航海,所以关于郑和的记载,历史上就那么寥寥几笔,甚至他的墓在哪儿都找不到——他在中国获得的荣誉远远比不上那些西方航海家,何况在我看来,郑和的身后一定会有一些人是真正的航海家,只是这些人究竟姓甚名谁我们都不知道。


再有像西方的小说,比如说儒勒·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女儿》,那里面有多少航海的知识在里头?她的作者肯定是航过海的,而且是航海的行家。单人环球航行的时候,我在船上听语音版的《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听书里那些地理方面的知识、气象方面的知识,海上船的、绳索的知识,我就相信儒勒·凡尔纳是一个航海家。


我在英国靠近苏格兰的一个叫惠特比的小镇,看到有一个库克船长的博物馆,那里也是‘吸血鬼’的故乡,那个小镇其实只是库克船长学徒的地方,就建立了一个博物馆。那时候我就想:他们是那么重视航海、重视航海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库克船长为新西兰、澳大利亚绘制的那些地图,一代代流传积累下来,他们的航海历史,就在这样的积累和传承中。而我们中国呢?我们本来有骄傲的航海史,却没有充分地积累和传承下来。


我还见过著名的‘瓦萨号’(注),它是瑞典倾举国之力建造的战舰,这条船在首航的时候就沉没了,还没出海、在河道港湾里面就沉下去了,因为他的配重问题,后来,瑞典人专门为它建了一个博物馆。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中国真地没有能打捞上来的东西吗?我们历史上那些庞大的战船,难道只是一个传说?


我曾经参加过中国的‘航海日’,现在每年7月11日是‘航海日’,这当然是好的,可是我们的‘航海日’都干了什么呢?就是在岸上搞了很多活动,是官方的现场活动,是不同的领导一遍遍在说‘海洋强国’,而在国外,我去年到法国的布莱斯特参加一个四年一度的海洋节,那很壮观的,她的活动,岸上的非常有限,大部分都是海上的,就像我们的阅兵式的,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帆船,从古至今……”


郭川的这通议论,发表于他家的院子里,说到这里,他学步中的儿子郭伦布走了过来,郭川忽然慈父般地说了句话:“儿子,你知道‘宇宙飞船’为什么不叫‘宇宙飞机’吗?”


——我觉得他的这个发问:像是在问我和“我们”……


注:“瓦萨号”长69米,宽11点7米,吃水4点8米,排水量1210吨,帆面积1275平方米,舰上有133名船员、300名士兵,有两层炮甲板,装备64门炮。1628年8月10日在处女航时沉没于斯德哥尔摩港内。1956年找到该舰沉没地点,1961年被打捞出来,1990年之后被放置在它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展出。1627年,原来的建造者亨里克·哈伯特病逝,他的助手、没有太多经验的海因·雅各布森接替他主持建造。而此时,国王得知丹麦建成双层炮舰的消息,决定把原计划修建单层炮舰的“瓦萨号”改建成“双层”炮舰。这样一来,她就成为当时世界上装备最齐全、武装程度最高的战船。但对于横梁和压舱物来说,在一个并不稳固的平台上安装的这些装备显得过高过长了,而且与平台的功能极不相称,因此,她仅仅首航了10多分钟就沉没了。


——————————————————————————————————————————

房学峰:资深电视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中国体育的活字典。


本文系禹唐体育“房学峰专栏”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