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钱”比不上“会花钱”,中国体育产业要先“补课”再“拔高”

政策提供的巨大利好只是中国体育产业开路的前提条件,先“补课”再“拔高”的过程,则是以中超联赛为代表作的中国体育产业的必经之路。

2015-08-14 1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郭剑 0 172340


禹唐体育注:

如果电视转播权收入能大幅提升,中超联赛各俱乐部的收入也将会有大幅度得增长,而增长之后的“再消费”才是中国足球能否受益的决定性因素。缺课太多的中国体育产业只能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之下,先“补课”再“拔高”。


8月12日,中超联赛结束了第22轮的争夺,将近5万球迷涌入北京工体现场观看了北京国安以3:1力克山东鲁能的强强对话——这是中超联赛技战术质量最高的系列赛事之一,而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入工体的数百万球迷,除了观看当地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电视直播,还可以通过至少两家购买了中超联赛视频转播权的商业网站,用电子设备来欣赏这场比赛的现场直播。


在这个赛事资源版权扩张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体育迷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收看精彩的体育赛事转播。事实上,就在中超临近收官的敏感阶段,欧洲五大联赛的新赛季正在逐渐展开,商业运作最为成功的英超联赛上周末开赛,接下来本周末和下周,德甲、西甲也会相继开打,尽管中央电视台对于新赛季西甲赛事“不感兴趣”,但毫无疑问的是,越来越多的球迷可以选择电脑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来观赏欧洲的优质足球联赛,这一点可以从几家主营体育的商业网站不惜斥巨资购买赛事新媒体转播权得到印证。


“免费午餐”不是体育消费主食


但渠道畅通的前提,是球迷们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消费观念——上周末拥有2010/11至2018/19赛季英超联赛大陆地区独家转播权的新英体育,在其所属的新英体育网及移动客户端播放了曼联以1:0小胜热刺的揭幕战,赛后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英体育网及移动客户端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50万,这一数据与上赛季同期相比增长了10倍,此外,还有320万付费订阅用户通过新视觉收费电视频道观看了这场揭幕战。值得注意的是,5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意味着这50万球迷每人支付了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单场或者赛季费用在线收看英超比赛。


习惯了免费收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和网络直播(无需支付版权费)的英超球迷或许会感觉痛苦,即便阔别英超转播13年之久的中央电视台重新购买了英超版权,但球迷发现,中央电视台所提供的英超赛事,只是“鸡肋赛事”组成的“免费资源”,想看英超豪门对决,付费资源才是王道。


仍以英超为例,据记者了解,央视、北上广近20家地方电视台,以及新浪、腾讯和乐视网都可以观看至少6场免费赛事,付费场次最终全部流向新英体育的媒体平台。业内人士透露,版权拥有者仅卖给3家网站网络直播权的收益就达到3.35亿元人民币,加上电视台的版权收入,新英体育本赛季版权收入估算在4.5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对于该机构购买6年英超转播权的价格,坊间说法很多,一说单赛季版权费为3000万美元,一说6年合同打包价2亿美元。


无论如何,优质体育赛事版权争夺战越发激烈,接下来更令业内人士咋舌的是:在英超版权竞争中落马的PPTV,隔日便以2.5亿欧元天价拿下今后5年西甲在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不过和新英体育转播权二次销售的大获全胜相比,原本希望央视能从自己手中购买西甲版权的PPTV,至今还没等来好消息——一旦央视因收视率(西甲比赛时间并不适合中国球迷)拒播西甲联赛,球迷想看巴萨、皇马、马竞的联赛赛事,除指望当地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恩”,只能通过网络付费观看。


“服务优先”理念开掘产业金矿


让球迷放弃“免费午餐”的想法并不过分,因为无论英超还是西甲,均拥有世界上最为优质的赛事产品。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上赛季英超32.6亿英镑的总体收入绝冠足坛,其转播版权收入高达17.5亿英镑,未来3年英超联赛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将不会低于17亿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英超海外转播收入超过其他四大联赛之和的两倍还多,国内的巨额收益加上节节高升的海外版权,特别是中国大陆英超赛事版权费用的大体量增长,折射出英超联赛“为球员服务,为球迷服务”的经营理念,其联赛收入的媒体版权、商业赞助和比赛日门票收入球迷产品等三者比重为4:3:3,除了联盟打包出售的电视转播权收入,英超联赛的整体运营令人叹服:季前赛俱乐部飞赴世界各地打热身赛吸金,同时满足海外球迷近距离互动需求。俱乐部的商业开发也无处不在:比赛日的门票和包厢、广告赞助和球队商品销售,从球场、运动饮料、胸前广告到球衣赞助,球衣出售和球迷产品的开发两项收入英超再度全面领先。


而和英超的“服务优先”理念相比,尚处于体育产业链条底端的中超联赛确实应该感到汗颜——中超电视转播权售卖近两年刚刚见到起色,英超20支球队15支具备营利能力,全球转播权分成基本可以维持中小俱乐部运营,中超纵贯东西南北偌大联赛,俱乐部分成屡创新高也不过1000万元人民币,难怪宣称营利的5家俱乐部底气不足:在中超赛场,赞助商投入、广告收入、特许商品收入和比赛日门票收入,基本构成俱乐部盈利组成部分,这固然与俱乐部缺乏专业体育赛事运营人才有关,亦与直接管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行政管理部门“力不从心”有关。


 “能赚钱”比不上“会花钱”


长期以来受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领导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球迷心中形象不佳,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管办分离”呼声也才刚刚被提上日程,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中超公司与中国足协、中国足协与足管中心名义上脱钩,已算是难得的进步。


不过,缺课太多的中国体育产业改革步伐有了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除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外的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各电视台可以直接购买或转让。而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更是提出要建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创新足球赛事转播和推广运营方式,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足球领域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增加新媒体市场收入。


业内专家达成共识的是,如果电视转播权收入能大大提升,中超联赛各俱乐部收入将会有大幅度增长,这些扶持政策可能增加体育联赛转播费,例如中超公司股东大会透露,下赛季起中超联赛转播版权收入将突破两亿元。


但从“能赚钱”到“会花钱”,中国的体育产业尚无成功经验可以沿用——再以英超联赛为例,电视转播权收入20家俱乐部几乎平分,且英足总用于公益事业的投入过亿英镑,而按照英超联赛的规划,接近4亿英镑将在本赛季末投入到英超本土球员培养计划当中,因此“赚钱”之后的中超联赛如何“计划消费”,才是中国足球能否受益的决定性因素。


在业内专家看来,体育产业的本体核心便是体育竞赛表演业。《意见》中提到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但政策提供的巨大利好只是中国体育产业开路的前提条件,先“补课”再“拔高”的过程,则是以中超联赛为代表作的中国体育产业的必经之路。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中国体育产业补课先补服务理念 更赚钱更要会赚钱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