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的准备好迎接冬奥这个大市场了吗?未必!

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是否已经在精心布局,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企业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具有了充足的实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未必。

2015-08-13 11: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肖力 0 350377


禹唐体育注:

北京与张家口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举办 冬奥会 了,可我们的冰雪产业、我们的企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答案是,未必。2008年的奥运会给了国内体育产业与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更多国际品牌的竞争。冬奥会亦是如此,我们本土的企业更应该抓住冬奥这个契机,不要让这只是成为了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至此,北京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过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


根据以往观察,申奥成功带给市场的各项利好中,率先受益的就是体育产业。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冰雪体育产业。北京冬奥会《申办报告》提出,如果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将带动3亿人常年参与冰雪运动。“3亿人上冰雪”,既是普及冬季体育运动的大目标,也是培育冬季体育消费市场的大目标。毫无疑问,举办冬奥会,发展冰雪运动,将为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大好机遇,有助于实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的规划。


从申办冬奥会成功那一刻起,围绕冰雪消费和冰雪产业的话题立刻热气沸腾。有人迅速作出预测:以“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动消费500元/年”的假设测算,我国未来每年将有300多亿元规模的冰雪体育消费市场,以较为正常的1:10的比例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测算,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且不论3000亿元的预测是否准确,冬奥会带来的必将是一个诱人的大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是否已经在精心布局,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企业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具有了充足的实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未必。


以冰雪装备制造业为例,由于中国在冰雪项目上开展比较晚,普及性不高,冰雪产业链几乎还没有,国外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占据了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一位常年带队的滑雪教练坦言,像越野滑雪等冬季项目,装备和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国内雪场、冰场器材尤以国外品牌为主。毫不客气地说,我国想要夺回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其难度可能甚至比申办冬奥会更难。


奥运会一定会促进体育消费的快速繁荣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具体到某个产业或某个企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一些官方合作伙伴就是简单地把自己跟奥运会的品牌结合在了一起,仅仅是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10几天或者20几天的一个应景投放,企业从研发到设计再到市场推广,并没有深刻地与体育紧密结合,没有长期深耕体育市场的毅力。


2008年,李宁迈着潇洒的太空步点燃北京奥运会火炬,当年无疑也是李宁公司最为辉煌的一年。如今李宁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让人唏嘘不已。事实上,2008年在我国本土举办的奥运会,并未让大量的中国品牌受益,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无论冬季奥运会,还是夏季奥运会,都是巨大市场机遇,但是这个市场馅饼不会凭空落到谁的头上。还是那句老话,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我们的市场上从来不缺乏热情的分析者和投机者,但我们更需要冷静观察者和脚踏实地的实干者。距离2022年冬奥会还有7年的时间。这7年,应是我们的冰雪企业艰苦努力、苦练内功的7年,实现自身脱胎换骨的7年。


冬奥会让我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将极大刺激大众滑雪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否能催化冰雪产业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冰雪产业链,还需要社会各界付出更大努力。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原标题:冬奥大市场馅饼不会从天而降 还需社会各界付出更大努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