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亿=410亿?申办大赛的各国图什么? “北京+张家口”模式获赞

从历史看,“成也奥运”的例子数不胜数,“败也奥运”的例子不乏出现。如今,奥运会花销巨大的问题成为焦点,但节俭办奥运已成为趋势。

2015-08-06 12:45 来源:环球时报 文/纪双城 苏帆 青木 陶短房 王海林 吴成良 0 153947


禹唐体育注:

一边是北京与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边是美国波士顿退出2024年奥运会申办,举办大型赛事到底值不值、值多少的话题再次被挑起。但各国举办大型赛事只是看重这背后的数字吗?


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很多人期待中国续写奥运辉煌。但在主办城市一锤定音之前,美国波士顿宣布退出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加上促成此次北京与阿拉木图“双雄对决”的是慕尼黑、奥斯陆等几个热门候选城市陆续退出,这让举办这个全球最大运动项目的盛会多了些复杂背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真的成了鸡肋吗?从历史看,“成也奥运”的例子数不胜数,“败也奥运”的例子不乏出现。如今,奥运会花销巨大的问题成为焦点,但节俭办奥运已成为趋势。有分析称,举办大型赛事所产生的影响很多,难点在于确定它到底有多值,金钱只是其中一个明显的标杆而已。现实是,北京申办奥运,国内的支持者占绝大多数;波士顿退出了,加州的民选官员们开始积极推介洛杉矶。


89亿与410亿


提起冬奥会,很多人会想起一年多前的索契冬奥会——它作为奥运史上花费最多的一届盛会载入史册。3年后,另一纪录或又在俄罗斯出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很可能成为“最贵”的一届。


关于索契冬奥会的花费,俄冬奥会组委会称,冬奥会总计投入510亿美元——这也是为外界所采用的数字。俄总统普京给出的数字是64亿美元。总理梅德韦杰夫解释说,俄国家、地方和私人总投入约500亿美元,包括铁路、机场建设、旅游项目推广等,但直接用于冬奥会的只有64亿美元。

 

尽管西方在索契冬奥会开幕前出现过大量批评和质疑,但不能否认,一场盛会让索契从破败的滨海小城变成世界级商务旅游中心和体育、会展中心。现在,提起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人们还知道索契。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按俄央行的预测,受索契冬奥的影响,2014年俄罗斯的GDP本可以增长1.8%。但观察家称,西方对俄制裁以及石油价格下跌抵消了“索契效应”,使得索契冬奥留下的主要遗产为游客数量增加。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索契效应”正拉动周边及黑海沿岸地区加速经济转型,这有助于俄逐步摆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


在索契之前,英国伦敦举办了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举办前一两年,担心预算超支以及“奥运效应”无法带动英国快速走出困境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事实证明,伦敦奥运会的后续影响给英国人带来的多数都是好消息。


2012年的奥运会,英国实际投资89亿英镑。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的体育文化经济研究学者霍姆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英国公布的财政数据看,这届奥运显然没有赔钱。英国经济在2013年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与残奥会中获得了价值99亿英镑的贸易与投资机会,到2020年,伦敦奥运会给英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总额或高达410亿英镑。


霍姆斯说,虽然当年很多媒体质疑伦敦东区的奥运村是否能为当地长期滞后的经济注入动力,但事实说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不仅为当地更早带来了投资,而且7万失业的伦敦人在帮助下从事了与奥运相关的工作,打造出了劳动力市场的奥运遗产。


也有一些英国媒体从业者质疑,如果当年没有举办奥运会,伦敦乃至英国的经济在2012年之后是否也能走出经济困境。对于这样的观点,霍姆斯认为很正常,因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任何经济学家都可以给出各自的看法,但人们看到的事实是,在奥运会举办后,伦敦乃至英国的发展较之前更好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去年的世界杯。巴西政府斥资35亿美元新建、翻新12座世界杯球场,结果引发百万人示威游行。由于各种阻力,场馆建设一拖再拖,不少场馆到世界杯测试赛时都没建好,当局也一再追加投入。鉴于足球王国发生这样的事,英国《新政治家》杂志形容其为“世界杯的最后光辉”。


尽管世界杯举办期间,巴西民众的热情让大家对这届世界杯的好感度上升,也抵消了部分世界杯场馆交付迟缓带来的恶劣影响,但如今这些场馆却成为政府不可言说之痛。它们中有的变身公交停靠点,还有部分将成为监狱。


超越“摇钱树”与“赔钱货”


奥运被视作“赔钱货”并不是最近的事。自1948年伦敦奥运至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赛会规模越来越大,花钱越来越多,而蒙特利尔成为奥运拖累经济的集大成者——原本设计为“主办城市自主盈亏”的理想模式,却因主办方的挥霍和规划混乱,造成严重后果:原计划耗资28亿美元的主要场馆,最后花了58亿;预算6亿美元的组织费用,超支1.3亿。为给多达15.96亿的奥运开支(亏损10亿以上)埋单,蒙特利尔和整个魁北克省整整一代人付出沉重代价。蒙特利尔人为“奥运还债”一直还到2006年6月30日。


“蒙特利尔效应”让1984年奥运申办成为洛杉矶的“独角戏”,但也就是在这一届,美国人成功引入商业化模式,让奥运从“赔钱货”变成“摇钱树”,此后夏奥申办权再度“抢手”,尽管从直接盈利看有赔有赚,但大多数主办国觉得“划算”。


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称,一直研究体育赛事影响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家菲利普·波特认为,他和几十名学者对几十届奥运会的观察都没有发现经济活动有真正的变化。文章称,经济学家们往往更关注金钱,而不是幸福感,因为金钱更容易量化。不容忽视的是,调查往往发现在举办奥运会和世界杯之前、期间和之后,主办国公众的支持度都很高。难题在于确定它到底有多值。


以俄罗斯为例,尽管民族热情高涨,普通人似乎不愿为冬奥会的高额支出埋单。俄列瓦达民调机构的一个调查显示,47%的俄罗斯人认为,索契冬奥会昂贵的原因是被挥霍和贪污了,34%认为是承包公司的贪婪。即便如此,仍有53%的民众认为举办冬奥会是值得的,持反对意见的占26%。


当然,俄重金打造索契冬奥会的意愿及收获绝不仅限于体育和经济。在很多人看来,普京借索契冬奥会让全世界看到,其治下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强大、文明和现代的国家。自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以来,俄罗斯期盼奥运已超过30年,一场成功的奥运会不仅可以增强国内凝聚力,更可以向世界宣示俄罗斯已从苏联废墟中重新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美国“石英”网站2日称,看以往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分布图可以发现,通常是那些有着强大地缘政治力量的国家举办了奥运会。对于那些从没举办过的国家来说,奥运会看起来就像通往第一世界地位的大门。该评论显示国际奥委会面临的尴尬,也突出了奥运会对于很多国家的意义。


西方也不例外。“在英国,政治家们爱说政治遗产”,霍姆斯说,伦敦2012年奥运会被看作从工党到保守党,英国政治家们通力合作为国家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


“北京+张家口”模式


最近波士顿退出2024年奥运申办给了一些反对举办大型赛事的人更多谈资,但说美国城市以及西方国家拒绝奥运则是无稽之谈。2024年夏奥申办,跃跃欲试的主要是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据报道,在波士顿宣布退出后,曾两次举办过奥运会的洛杉矶很可能接棒申办,加州20多名民选官员已联名写信给美国奥委会,强烈要求考虑洛杉矶……法国巴黎已经3次申办失利,依然乐此不疲。德国媒体则称:“汉堡的机会更大了。”


德国学者里德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通过200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德国形象加了许多分数,这连德国自己都感到惊讶。里德尔认为,21世纪前西方申奥很积极,2000年以来热情没那么大了,主要是大环境决定的,西方经济以前没那么好,许多民生问题没解决。


《环球时报》记者去年赴美国犹他州盐湖城采访,当地官员告诉记者,他们想再办一次冬奥会,即2026年的冬奥会,他们甚至想申办夏季奥运会,原因就是尝到了办奥运的甜头。盐湖城2002年举办的冬奥会,被视为史上最成功的冬奥会之一。《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盐湖城冬奥会给当地带来的进步是多方面的。除了基础设施,奥运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负责招商引资的犹他州经济发展公司总裁称,回头看过去十几年犹他州经济发展的成功,冬奥会无疑是这段强劲增长期的起点。


不容忽视的是,主办冬奥不论从经济或其他效应看,确实不如夏奥,因此历史上通常只有少数冰雪传统强国热衷举办,“办疲了”的情况确实有。一些新兴冬季运动国家出于扩大冬季项目在国内影响力等目的,往往会较这些“老面孔”积极得多。


“未来,举行大型赛事不应当只局限于首都或是发展较快的几个城市”,霍姆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应当利用这种举行赛事的机会,带动更多中小型城市的联动。”他认为,2022年的冬奥会申办就显示出,北京加上张家口这种模式获得了国际认可,是一种良性发展模式。此外,他认为,无论是哪国,在挑战大型赛事举办权时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西奥运会的举办问题。他认为,巴西一开始就应研究和预想会遭遇的困难。


目前的巴西,政治局势动荡,政府支持率极低,经济也在陷入衰退。不过,巴西负责兴建奥运会主场馆的奥林匹克公司项目总监罗伯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不少巴西奥运主场馆的用途已经提前规划好了,如目前的手球馆未来将被改造成学校等。


据法新社3日报道,巴西体育部长乔治·希尔顿也称,里约奥运准备工作顺利,有关“危机”的报道只是“媒体的夸大其词”。希尔顿表示,他唯一的担忧是巴西能不能获得足够多的奖牌。在去年的世界杯上,巴西队在半决赛耻辱性地以1比7负于德国队,巴西极度渴望恢复它在运动场上的荣耀。


本文转载自环球时报,原标题:申办大型赛事各国图什么 “北京+张家口”模式引关注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