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当退役国手走进青训营

众多民间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对于引导退役高水平运动员与日渐高涨的民间体育需求对接,有着积极的探索价值。

2015-07-25 17:30 来源:人民日报 文/薛原 0 167065


禹唐体育注:

众多 民间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对于引导 退役 高水平运动员与日渐高涨的民间体育需求对接,有着积极的探索价值。

      

暑期来临,众多夏令营火热开张,体育是其中流行的主题。不少国手的身影也出现在孩子们中间,成为主打的招牌。热门的有足球、篮球、游泳等,冷门的比如现代五项,“和国家队在一起训练”的模式也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男篮前国手李楠的训练营就很受青少年的欢迎。当年“小李飞刀”的美誉,对喜爱篮球的家长和孩子来说,自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创办这样的暑期训练营,李楠的初衷有三:一是带动更多青少年喜欢篮球;其二,通过这样的培训,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其三,能发现一些好苗子。三个目标,前两个都服务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第三个才算“回归篮球”。对于组织夏令营的优肯国际青少年俱乐部来说,和李楠这样的名师合作,也是打通竞技体育资源与社会大众需求之间的一次积极尝试。


长期以来,由于竞技体育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始终困扰着体育界,也影响着竞技体育人才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以往退役运动员大多在体育系统内部“消化”,但如今已不堪重负。如果推向社会,又因他们缺乏专业之外的一技之长,总感到转型艰难。实际上,这种转型又白白搁置了平生所学,其实是对专业人才的一种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互不兼容。近年来,虽然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声甚高,教育系统内部也意识到体育的不可或缺,但合格的师资(教练员)又成为软肋,“你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吧”虽然是句玩笑,也透射出体育教育的无奈现状。具备足够专业素养的基层教练短缺,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的瓶颈。


让大批退役运动员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之中,使他们成为播撒运动的种子。这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在现实情况下,还面临诸多门槛。比如教师资质的取得,就让一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双方各有痛点,本可互补却难以相融,正是运转机制中存在的盲区所致。


面对这样的现状,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民间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则成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平台。中国体育正面临转型发展、拓展多元社会功能的重要转折。打破竞技体育过于封闭的体系,激活民间力量的参与已成为共识。众多民间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对于引导退役高水平运动员与日渐高涨的民间体育需求对接,有着积极的探索价值。针对大众所需,运转方式灵活,有效解决现实矛盾,这种形式的普及,成为专业体育“接地气”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体育部门的规范和监管同样不能缺失,前瞻性的行业管理,正是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参与到体育改革的大潮中来,打通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梗阻,未来不可限量。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原标题:人民日报体坛观澜:当国手走进夏令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