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O2O是很火,但想要做成也绝非易事

在如今体育产业创业热潮中,体育O2O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在对传统模式革新的背后,体育O2O凭借着自身特有的优势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运动乃至生活习惯。

2015-07-16 15:10 来源:禹唐体育 0 133581


禹唐体育注:

在如今 体育产业 创业热潮中,体育O2O 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在对传统模式革新的背后,体育O2O凭借着自身特有的优势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运动乃至生活习惯。

 

体育O2O的产品可谓是品类繁多,从订场、陪练、体验、咨询到培训、运动康复、共同组队、装备推荐、视频教学,几乎涵盖了运动领域的方方面面。

 

那么如今国内体育O2O类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纷纷加入于此的原因何在?

 

首先,它往往是从创业者自身的痛点出发,换言之,它落脚在人的基本需求上。

 

这些创业者往往遇到过如下问题:想运动没场地、想运动没球友、运动教练少、为自己或亲人寻找培训项目时感到无助,课程时间固定经常因为工作原因而错过等等。以这些自身的痛点为出发点,他们发现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资源配置不均、缺乏约球订场的渠道、资源未经整合浪费情况严重等等。

 

他们发现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这样的现象与问题的存在是行业内普遍的现状,于是,他们就以此为契机,针对各个问题想出了解决之道。而这,就是他们产品的由来。


 

之所以我们将这点放在首位,是因为这关乎人们的基本需求。而这种根本性的需求,代表着行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已被各大巨头的产品一一照应,而人们满足这些生存需求之后对健康与快乐的生活状态的需求则是大势所趋。而体育O2O产品,则正是随着人们对健康与快乐的生活状态的追求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而应运而生的。

 

就像马云在去年说的那样,阿里巴巴在未来十年关注与投资的将会是中国的健康与快乐,而体育O2O的各类产品,已经在这么做了。

 

其次,说到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Online的普及与发展是这个模式得以存在的技术性前提。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与人均带宽拥有量不断增长,而各种新鲜而又具备强大功能的智能设备也已被多数家庭所拥有。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而在平板电脑方面,eMarketer资深分析师Cathy Boyle预测2015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平板用户集中在中国,超过3.28亿名用户。如此大的智能设备量使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地铁中、公车内、马路上,智能设备随处可见,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内,网络技术将进一步发展,WIFI的覆盖程度进一步提升、移动网络的速度不断加快以及智能设备的功能进一步强大将会全面加深人们对智能化与网络化生活的依赖程度。届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将更依赖电子设备来实现。

 

这些技术性的基础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使得O2O的前半部分变得不可或缺,也许是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李宁、特步等传统服企纷纷选择联手电商平台以求转型。


除此之外,Offline方面现状的不足则是体育O2O产品发展的契机。

 

以订场的体育O2O为例,在它们的线下执行对象中,场馆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今的场馆运营模式仍然非常传统,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由赛事或演唱会之类的活动、广告赞助商以及散客为主,来源较为单一,亟需增加客流与日常场馆利用率以改善其经营现状。

 

又例如桌球行业经营状况惨淡,随着通货膨胀与物价飞速上涨,其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但其收益则增速很慢,跟不上成本的提高速度。桌球馆的运营模式也非常单一,资本家入驻兴趣不大,以至于部分球馆不得不依赖开设棋牌类项目以增加收入。

 

而一些区域性的资源分配不均也很常见。某个地区场地、教练等资源非常丰富而另一个地区却较为贫瘠。这些传统运营模式受到的巨大冲击正是O2O产品发展的契机。

 

那么Online与Offline结合的优势何在?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模式下,体育相关的资源可以实现资源上的整合与配置上的优化。无论是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以增加其收入,同时解决运动爱好者找场地难的问题,还是灵活调动教学课时安排以配合商务人士的工作时间,或者提供寻找运动伴侣的途径,这些无疑都是对运动资源的一种整合与再配置,提高了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O2O说到底是一种”连接”,产品则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连接了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接了消费者(体育运动爱好者)与服务者(教练、陪练),连接了人与场地,同时通过线上平台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成客户目标,同时最大程度上去除了中介的存在。

 

再者,它通过线上的方式处理了部分线下无法完全处理的需求。拿动吧为例,动吧的目标是要做成足球版的滴滴打车。那比起传统的打车业务,滴滴打车实现了哪些纯线下较难解决的问题呢?它能提供更精确的距离与目标地点、更少的等车时间、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低的花费以及更严格的服务反馈。


 

那么体育O2O是否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拿足球为例,一个优秀的体育O2O产品在功能上必然会满足使用者对场地定位的需求、对在最短时间内匹配场地、教练与球友的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更多交流沟通的需求、对性价比更高的需求以及对服务进行评价反馈的需求。除此之外,装备指导、运动康复服务以及视频教学等等功能无疑都能对足球爱好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体育O2O将使时空限制大大缩小。通过线上平台,我们可以知道场地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并且想要在某一时间段参加运动的球友,或者调节课程时间等等。在网络的帮助下,时空限制将大大被压缩。而由此带来的,则是体育O2O产品附带的社交属性,通过球友间相互的认同感、线下交往以及对产品社区的归属感,可以使产品的社交性得到很好的彰显与利用。

 

线下很重,是因为线下很难

 

做体育O2O,拿到天使轮融资或许并不难,夸张一点来说,拥有一个好的想法资本就会自动找上你。但是具体来进行线下操作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强大的线下执行力对任何做O2O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就像初炼的章恒说的那样,线下在体育O2O中的比重占到了95%以上。

 

在保证技术水平或者说拥有一个足以支持产品的技术团队支持下,如何整合如此多的场地、教练,如何拥有大量使用者以形成完整生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都是现在体育O2O面临的操作性难题。

 

在推广方面,许多互联网出身的体育O2O从业者们并不需要我们的说教,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早已懂得何时将产品上线,何时将其推广到媒体渠道,如何进行多渠道经营等等。那么如今体育O2O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体育O2O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就像白强和黄健翔介绍的那样,如今绝大多数潜在的体育O2O用户运动的需求与频次其实并不高,而一旦选择从线上来到线下体验,其体验也很难被标准化,各种运动项目各有特点,和教练以及球友的配合度、融入度也都千差万别。与其他领域不同,体育的线下体验的个性非常强,效果很难得到标准化评估。

 

就教练而言,一个体育O2O产品想要招募到好的教练谈何容易。优秀的教练自然不会缺乏质量较高的客户,往往一个高质量的客户可以给教练带来许多利好并且不会被轻易替代。


换句话说,优秀的教练活的好好的,何必来你这个平台?高薪吗?你也未必能给别人多高的薪水。而受不了业绩考核出走的教练们往往自身的水平也较为有限,用户也不一定看得上,毕竟在相同的花费下,教练水平自然越高越好。


而如今,想要拥有好的教练除了花钱直接买到自己旗下以外,只能通过企业自己提供的培训,这无疑又增加了成本,更何况培训效果也无法得到完全保障。


 

教练质量不高自然用户很难得到满意,而选到好的教练以及球友对体育O2O产品而言真的就没有顾虑了吗?未必!一旦拥有一个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满意的教练或者球友,用户完全可以选择进行私下联系,也就是说无论体验好坏,体育O2O产品要保持用户对自己的粘性都有不小的难度。

 

而场馆方面,涉及大量球馆的签约、免费或半免费的设备支持,提供会员、停车等配套服务,还要商谈利润分成等等,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参与,场馆的博弈也不可避免,因此每一个球馆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小项目。

 

对于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体育O2O公司而言,无论是聘请优秀教练、提供场馆硬件方面的资金还是技术以及线下执行人才都仍处于较为匮乏的阶段,因此体育O2O具体操作中如此大的工作量所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必然会有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笑到最后,成为行业的巨头,其体量也必然非常可观。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