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关于苏迪曼杯赞助的思考

2015年苏迪曼杯结束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但是本届赛事的许多焦点仍在继续发酵。其中,企业品牌在赛事背后激烈角逐,一直也是体育业界热议的话题。

2015-05-26 11:10 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0 100879


禹唐体育注

2015年 苏迪曼杯 结束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但是本届赛事的许多焦点仍在继续发酵。其中,企业品牌在赛事背后激烈角逐,一直也是体育业界热议的话题。企业借势 体育营销 发力本无可厚非,但如何平衡利益诉求和正常的赛事进程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5年5月17日,201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广东东莞正式结束。


本届苏迪曼杯亮点颇多,不仅有康有为曾孙女引爆眼球,更有“风云组合”再次搭档成为关注焦点,而中国队顺利夺冠则成了让中国球迷最满意的一个结果。

 

然而,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员的比拼,各大赞助商之间也是暗流涌动。在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的背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商战早已打响。据记者了解,众多赞助商的品牌公关人员在赛事期间抵达东莞,在苏迪曼杯这样的世界级大赛上,赞助商们势必借机进行体育营销。

 

2015苏迪曼杯赛场赞助商暗流涌动

 

其中林丹换装事件受到多方媒体关注。林丹团队在本届苏迪曼杯,单独签约赞助品牌。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称,对林丹选择个人赞助品牌,国家队赞助商李宁公司选择了宽容,尤其是李宁本人,“毕竟他也是优秀运动员出身,能够理解林丹在有了今天的成绩之后希望让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与林丹的特例不同,欧洲劲旅丹麦队因为赞助商问题,五名球员无缘苏迪曼杯的赛场。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由于球员个人赞助与国家队赞助,均为曲奇饼干制造商,两者属于竞争关系,他们“不仅被丹麦队除名无法参加苏迪曼杯,连津贴都被取消了”。

 

运动员的个人赞助商与团队赞助商发生冲突的情况在体育界并不少见,处理的办法有遮盖商标、缴纳特许费、罚款等很多种,但直接让运动员停赛的做法并不多见。这件事引发了各方对体育赞助的热议。

 

路透社消息称,本届苏迪曼杯主办方有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称“只要赞助商满意就好”。

 

快意电梯作为本届苏迪曼杯的赞助商之一,对赞助引发的运动员换装甚至退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本意,应该是对体育竞技精神的认可和支持,而不是过度商业化甚至影响体育赛事的正常进程”。

 

姚明在2009年收购上海男篮时就曾对此类事件发表看法,“球队不能只为赞助商服务”,据当时消息报道,如果“帮助赞助商更好地展示品牌”成为比赛重点,“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提升比赛的精彩程度上,这样的体育产业是扭曲的”。

 

为什么企业品牌对赞助体育赛事趋之如骛?

 

其中洗化品牌清扬的发言比较有代表性,“为了利用知名的比赛、明星、俱乐部为企业做推广,利用国际赛事获得全球品牌效益”。

 

快意电梯相关负责人表示,赞助体育赛事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就快意电梯而言,赞助苏迪曼杯,最主要是因为快意电梯的企业精神,与苏迪曼杯所提倡的体育竞技精神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快意电梯作为唯一一家能够获得苏迪曼杯赞助商资格的电梯品牌,也让人们看到了快意电梯的实力,更激起快意电梯员工内部的团结和自豪”。

 

作为赞助商,追求商业利益自然无可厚非,然过于求利,甚至对运动员参赛资格和比赛进程产生了干预,这样是对竞技体育的支持吗?这样的竞技体育还纯粹吗?

 

既要靠赞助商获得收入,又要保持赛事的纯洁和独立性,二者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拿捏。如果因为赞助问题,导致球员退赛,甚至如果因此影响了苏迪曼杯的比赛进程,那么体育赛事是否过度商业化?在体育赞助已成普遍现象的背景下,怎样保持纯粹的体育竞技精神?怎样减少体育赞助的负面影响?

 

商业品牌赞助体育赛事,如果能够在利益诉求和公平比赛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反而能够把这些赞助资金用于优化体育产业资源,使体育产业化道路进入良性循环。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采编网,原标题:2015苏迪曼杯引发的体育赞助冷思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