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场馆的困局 你真的了解吗?

体育爱好者想锻炼却找不到场地,折射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困局,究其原因主要为场馆规划欠妥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

2015-05-08 10:20 来源:人民日报 0 47472



禹唐:

很多体育爱好者,都有过想锻炼却找不着场地的窘况。这一方面放映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消费需求的旺盛。唯有了解造成当下困局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途径,从而激活全民健身的活力。


“偌大的体育场,闲置!游泳馆,闲置!”体育产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林显鹏回想起自己在宁夏中卫考察时的情形,至今依旧感到遗憾。而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足球爱好者则遭遇着缺少场地的尴尬,一块标准或者不标准的足球场分割成若干“豆腐块”,每块场地里面都人满为患。


根据2014年12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我国大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远低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的水平。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想要在10年间跨越这道0.54平方米/人的“鸿沟”,困难重重。


场馆规划欠妥当


计划用于修建全民健身场馆的彩票公益金,不少地方却用来修建不适用于全民健身的大型场馆


宁夏的例子并非个案。林显鹏表示,在地方,热衷于兴建“两馆一场”(一座主体育场、一座主体育馆及一座游泳馆)等大型体育场馆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场馆虽气派,却难以起到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作用。“大型场馆的主要用途还是专业训练和举办赛事,场馆内部的看台占据不少空间,并不适用于全民健身。”


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着体育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健身设施处副处长赵爱国透露,每年国家体育总局本级彩票公益金中的70%至80%都用于为地方修建全民健身设施。仅在2014年,便有12.56亿元彩票公益金通过财政渠道转移至地方。“这些资金本计划用于修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区多功能体育场等全民健身场馆,但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不少地方还是将钱用来修建群众不需要的大型场馆。”


钱没有用在刀刃上,让林显鹏感觉很可惜,他曾做过一个估算,“如果5万人需要一个全民健身中心的话,建造满足全国所有人需求的全民健身中心仅需要600亿元,比一届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总投资要少不少”。林显鹏介绍,在中国不受重视的社区体育中心,在欧美等国却是重点发展的对象。据统计,法国的体育设施及场馆超过了32万个,而德国的体育设施也超过了23万个。英国体育理事会更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便制定标准,要求每2.5万人的社区就需要建设一个社区体育中心。


赵爱国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在于结合各地实际,监督地方将资金用在修建群众真正需要的场馆上,避免场馆闲置。“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地方转变滞后的观念,弄明白如何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修建大型场馆。”


政策规定难落地


社区建设中群众性体育设施虽然有指标要求,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根据《体育法》的规定,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林显鹏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指出,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但这些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在社区中提供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辟运动场地,是欧美体育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游泳池、网球场等设施几乎是公园的“标配”。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曾在一项研究中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差不大,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差距超过15倍,很多公园绿地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易剑东据此建议,可将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绿地与体育活动场地三者结合,为更多人提供体育锻炼场所。


然而体育部门在土地开发、建设及规划方面处于弱势,再好的建议往往也是一纸空文。“虽然国务院的文件有要求,但在这方面体育部门缺少话语权,造成规定的体育用地和设施难以落到实处。”林显鹏说,“目前对于社区体育设施的建造只有推荐性指标,而不是强制性指标,这也让开发商在修建体育设施、提供体育用地时缺斤短两,敷衍了事。”


由此,体育部门只能另想办法。浙江省龙游县上世纪留下的粮库被当地体育局改造成体育活动中心,15个大仓库加上闲置房,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龙游县体育局局长黄国平说:“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条件不具备。利用现成的旧仓库,只要装上电灯、平整地面就可以对外开放,比较快捷、便利。”


赵爱国则呼唤来自其他部门的支持。“虽然群众性体育设施有着指标上的要求,但没有住建部门的配合很难实现。”赵爱国说,“社区体育设施在建设标准及规划方面都有不小的改进空间,但必须要各部门协同工作。”


校园场地待盘活


教育系统所管理的体育场馆面积占全国的53.01%,但很多学校管理者对开放场地望而生畏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讲话中透露,全国的体育场馆66%是在学校,但是开放率不足1/3。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教育系统所管理的体育场馆达到66.05万个,面积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面积的53.01%。盘活体育用地的“存量”,校园场地开放理应成为一个突破口。


在英国,政府通常采取资金引导的方式,通过各地区的体育组织推出不同项目,各学校可以选择参与加入项目以获得资金支持。2010年,英格兰体育部门便推出了一项旨在向公众提供体育设施的项目,这项名为“场地、人、玩耍”的项目共提供9000万英镑的资金,而加入该项目的学校需要将校区内至少3/4的体育馆和1/3的游泳馆向公众开放。


在国内,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林显鹏介绍,武汉体育学院便将自身场地设施打造成了奥林匹克公园,田径场等场馆也被改造成全民健身场所,方便对外开放。“还有一些学校将教学区与运动场分开,在场地对社会开放的同时也保证了在校学生的使用和安全。”林显鹏说。但是,眼下成功的例子往往多是“个案”,安全、保险、维护等问题依旧令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对开放场地望而生畏,“更多的是管理者的不作为,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不过,单单指责教育部门也不够公平,在林显鹏看来,学校场地开放需要各部委间建立高效的联动制度。“不少部门都是各自为政,效果不好。”林显鹏说,“要是能像重视全运会一样重视场地开放,问题并不难解决。”

 

文章原标题:健身场地怎么建——破解全民健身的三个问号②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