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啥十年不出“大佬”

范志毅表示中国足球十年来没有过硬人才,究竟症结何在?

2015-04-29 15:45 来源:腾讯体育 文/叶珠峰 0 75397


禹唐:

足球改革方案发布之后,全国形势似乎一片大好。可就在最近,身为中国足球元老的范志毅却炮轰改革,讲出了自己对中国足球的衰落看法。那么,在“范大将军”眼中,什么才是危害中国足球的罪魁祸首呢?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后,范志毅是为数不多“开炮”的人。日前在参加青少年足球活动接受采访时范大将军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林林总总的观点中,就是对中国足球十年来没出什么过硬人才表达了悲哀。


范志毅的言论有其合理之处。他说:“不能说以前的改革是错误的,原先的体制是不对的。要知道原先的体制是出人才的,而且是一拨一拨地出人才。”仔细回想,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的国足阵中,郝海东、范志毅这一批老球员就是受益于专业体制,而中国最近一次的亚洲足球先生郑智,是专业队出身的江湖中最后一个“大佬”。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发展到现在,虽然眼下国足队员出身各不相同,但很长一段时间竟没有出现一个品尝过十强赛滋味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向老前辈叫板的资本。


为什么郝海东、范志毅这拨儿球员之后,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球员越来越少?原因很多,比如:职业化改革之后,一方面中国足球运动员习惯了职业体育的自由度和高收入,却没有学到职业体育应有的敬业和自律。另一方面他们习惯了专业体制下的国家保障,却丢失了那种体制下的荣誉感和艰苦训练。学两种体制的好不容易,毛病倒是都学得挺快的。


但中国足球终究无法重回专业体制,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归根结底,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青训体系出现了严重的“病灶”。改革了专业体工队培养球员的模式之后,足校+俱乐部青训的体系没能解决好球员培养和输送问题。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无从下手解决,因为任何一个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盘根错节,积重难返。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足球学校数量萎缩,中国体育传统体校日益弱势后,一个小孩如果想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只有两条路径可走。一,经过校园足球培养成才;二,进入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可是中国足球,或者已经市场化的中国体育的死结,首先就是体教分离——这决定了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不可能像美国高中、高校之于NBA那样交给学校来完成,只有由日渐式微的体校和俱乐部来操作。


看着梅西和C罗踢球长大的一代和看着巴乔罗纳尔多长大的一代一样,怀揣着足球梦想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该如何实现。父母和学校可以指引他们走上了稳妥的人生之路,远离专业化和职业化领域,却无法指引他们走上足球之路。即便有因为出众的天赋进入专业领域的孩子们,也很难在并不成熟的青训培养体系里长大。因为他们很难遇到德才兼备的教练,为他们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规划。


究竟有没有一套制度和方案能系统地解决中国足球难产人才的问题?眼下还有太多的拧巴和纠结。相比于足协开拓校园足球的局限性,教育部反倒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除了搞搞“足球进校园”等形式大于内容的工作外,教育部还当大力发展一直为人诟病的职业教育体系。毕竟,足球学校就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当前校园体育无法作出更多贡献、职业俱乐部青训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是再没有当年那么多有品牌、有质量的足校,中国足球找到下一个“大佬”又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