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乒乓球如何偷师斯诺克

苏州世乒赛刚刚开始,但许多人都已经体察到了本届比赛的新气象。乒乓球未来的发展究竟应该向何处去,斯诺克可以为其做出哪些榜样呢?

2015-04-27 17:30 来源:禹唐体育 0 81340


4月26日,第五十三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江南水乡,园林之城苏州市正式开幕了。作为中国的国球,在家门口作战无疑会激起许多钟爱这项运动的球迷莫大的兴趣。


然而,如果你之前没有对本届比赛有所了解的话,恐怕就会对许多细节感觉非常陌生。比如本届世乒赛的双打比赛是允许跨国配对的,这让许多国外球员有了通过自由组合,来和中国球员组队的机会,德国名将波尔就借助这个规则,和马龙成功“牵手”,而作为跨国配对倡议的发起者,“波马配”也只是中国队这次比赛的四对跨国组合中的一对而已。


变化不仅仅出现在场内。与赛场中一样,这几天的苏州博览中心也是人头攒动。乒乓文化巡展也在这座江南古城隆重开幕,乒乓球历史上最后的赛璐珞球,蔡振华捐出的珍贵邮票,当年国际乒联主席给朱德的亲笔信都成为了吸引人们眼球的展品。200多件文物和藏品让许多苏州市民都大饱眼福。


而在媒体宣传上,本届世乒赛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为了适应新媒体到来的冲击,国际乒联主动革命,向1000多家网络媒体开放了授权,并将在其官网上全程直播整个赛事的所有比赛。而在传统媒体方面,169个转播国家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要知道在2014年的日本东京世乒赛上,这一数字仅为116个。


世乒赛在变革,而且在我们看来,这些手段似乎比之以往更有新意。


曾几何时,中国人每次在世乒赛和奥运会上对乒乓球金牌大包大揽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对乒乓球的未来还有一丝丝的隐忧。毕竟,如果这项运动仅仅变为中国人“内战”的话,确实对于其发展并无好处。所以对于中国在世界乒坛的强势,许多人都会产生,“若干年后是否还会有人陪中国人玩”的想法。

于是乎一个又一个的“养狼计划”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教练开始走出去,为其他国家培养新秀,中国球员也开始更多的参加国际交流。那时的人们也都倾向于认为,只要外国球员的水平更高了,也许他们就会开始慢慢重视这项运动了。


但“不幸的是”,在多年不间断的“养狼计划”之后,国外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多大起色,中国队对世界乒坛的统治力似乎越来越大了。自2004年后,中国再也没在奥运会上丢过乒乓球金牌,而在世乒赛上,国外选手不但不可能在中国队手中抢走任何一项冠军,甚至连四强都少有人能够企及了。显然养狼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情况,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另一个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项目——台球。这几天也恰逢斯诺克世锦赛也在同时上演。其实斯诺克早年间在中国推广的时候,也遇到了和乒乓球海外推广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本土球员水平有限,国外球员市场号召力一般,社会关注度小等。但是这一切都在2005年,丁俊晖横空出世之后有了改变,中国球迷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项兴起于英伦三岛的绅士运动。当然也正因为此,许多人都把如今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成功归功于丁俊晖的出现。但实际上,乒乓球在欧洲和日韩也曾有过辉煌,所以可以说丁俊晖的出现只是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运动才能顺利的推广出去呢?其实从上面我们提到的本届世乒赛的三项举动中就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首先就是赛制改革,让比赛更具卖点,这一点与斯诺克男女混赛,以及世界杯的复办是同理的,其目的就是让比赛的看点十足,激起观众兴趣。其次就是让场外活动更加丰富,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环节,打造围绕在这项运动周围的魅力,让关注度主动聚集到这项运动上来,而非仅仅受限于赛场本身。最后就是赛事的媒体推广,要知道一项比赛能否被观众们认知,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借助媒体,一项运动的魅力才能真正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斯诺克在央视的播出量已经名列第四,收视率更是闯进前三,这不得不说是媒体推广的功劳。


赛事本身的更新,注重周边魅力的打造,推广的得力。这些真的比养狼什么的有用的多。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禹唐体育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