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体育产业再火!哪些城市将是投资“热土”?

有投资者称:整体而言,可以说是全国各地区都很关注,我们不能说哪个地方最好,但就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当地的消费如何?地理环境如何?基础设施如何?

2015-03-31 15:53 来源:一财网 文/陈汉辞 0 136663

禹唐:

国务院关于“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达到5万亿”的号召,让所有体育圈内人都开始准备大干一场。而对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他们在这场体育的“大跃进”当中起到的作用,当然不言自明。这三大城市圈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情况?哪里又将成为投资的“热土”呢?



忙,已成为北京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最正常的状态,因为近期考察的体育项目太多。


“南征北战”的不仅是投资人,包括体育行业内的专家、管理者也是如此,学习、交流、规划布局成为后两者的核心内容。


“从46号文开始的体育产业政策已催热了全国地方体育局、投资者对体育产业的思考、关注。”王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一场体育产业的掘金盛宴似乎已开始。


努力做到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46号文是被提及最多的,该文是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4年第46号文件),该文件的发布之所以备受关注,首先其是一次“高规格”发布。


“该文件是去年年初,国务院向国内外经济机构、经济学家来咨询,就是中国经济下行里面还有哪些行业未来不仅不会过剩。最后出乎国务院领导意料之外,大家共同都提到了体育产业。”参与起草该文件的一专家表示。


最终,由发改委牵头,国家体育总局配合来成立了调研与起草文件班子,人员包括发改委社会司、体育总局经济司以及一些几个长期研究体育产业的学者。


46号文件出台背后是基于全国6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三个专题报告以及25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最后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讨论后,才在去年10月发布。


“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体育产业发展一定不是体育部门的事,这种‘高规格’对于投资者是一种巨大的信心,这不仅仅一个产业本身自然成长发展的问题,也是经济结构转型下必然的发展趋势。”王辉认为。


46号文另一大特点则是赋予了中国体育产业化巨大的想象空间,《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目前,中国体育消费是欧美的30分之一,未来10年,到2025年,我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前5年按15%增速来推,后5年按10%来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称。


5万亿只是一个保守估算。


本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一体育论坛上表示,相关研究学者表示,中国体育产业2025年达到5万亿的规模并不算多,当然前提“如果有可能做得更好”,5万亿甚至能够做到10万亿。


背后的逻辑有两点,一是到2025年,中国的GDP至少达到120万亿时,健康产业到2020年就将达25万亿, 5万亿的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失衡。


二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用移动互联网把社会体育爱好者联络到一起,用APP移动客户端把潜在的运动人口调动起来,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的体育产业前景广阔,如此,5万亿只是一个“底线”。


各地热情高涨


但体育产业光有一个顶层设计还不够,还需要中层设计和基层设计相配套,体育产业的商机在于顶层设计、中层传导和基层落实的联动。


体育产业自身发展中,核心是两块,一是“转播权”,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这两点的改革方向在今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已有明确,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第一大体育项目改革则已启动。


在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的力推下,地方体育管理层也开始了“行动”。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比如北京,近期就召开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冬季体育项目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2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体育部门已签署《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议定书》。


根据议定书合作内容,三地将在共同打造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区域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联合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建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六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互补发展、联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也不“示弱”,则发布了《体育蓝皮书·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总量已破千亿元,目前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


江苏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26.11亿元,浙江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79.29亿元,上海201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2.42亿元,三省市体育产业GDP占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珠三角虽没有“联合行动”,但该地区一直是中国体育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不仅是中国体育产业中占据70%比重的服务业的重要生产之地(比如体育用品),而且也是投资“体育内容产业”热度较高的地区,尤其是对三大球(足球、篮球、网球),珠三角民营企业参与度很深,高峰时期,单是篮球俱乐部,就有近十家企业参与。


管理者应向服务市场转型


“整体而言,可以说是全国各地区都很关注,我们不能说,哪个地方好,但就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当地的消费如何?地理环境如何?基础设施如何?就我们所接触的项目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大家热情很高,但究竟怎么搞,还是不是很清晰,大家都需要改变,管理者也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王辉表示。


用鲍明晓的话说,“过去发展体育,政府独轮驱动,未来改成四轮驱动,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一起推动体育发展,这叫改机制。”


事实上,本报记者在梳理一些地区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相关措施时,发现相关提法中,除了”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复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外,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发展户外营地等措施同样也是核心内容。


这些改革发展的内容背后无疑透露着两个信号,一是体育内容产业本身未来会发生变化,二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粘稠度会越来越频繁。


体育产业在国外为生活方式产业,生活方式产业他就是体育产业他必须要和相关行业要融合发展,比如说体育产业要和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旅游业关联度都很高,比如,欧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里面50%都是体育内容,中国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势必要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


所有这些都需要打破现在体育系统相对封闭概念,要破局域网向移动互联网转,除此之外,无论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地方总局也要从围绕几个赛事转向围绕老百姓参与体育需求、观赏性体育需求转。


“无论是管理者的自上而下改革,还是消费者的自下而上需求,无论是5万亿的实现,还是冲击10万亿,都需要所有参与者有突破与变革的准备与决心,才能够实现这一切。”王辉认为。


原标题:5万亿体育产业哪些城市将是投资“热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