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运动社交或将成为“反科技”先锋

“运动”想要更加流行,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把长期性的“成果反馈”阶段化、数据化,这就是“运动社交”核心价值,并由此衍生出一个运动型社会!

2015-03-21 17:30 来源:科技新发现 文/作者: 康斯坦丁 0 32401

禹唐:

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当越来越多的“手机病”产生,于是,反科技人士开始出现并质疑手机和平板。但是,我们很清楚,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眼睛、嘴巴、耳朵、手……这种背景下,让人类远离手机显得有点可笑。不过,运动社交倒是可以作为“反科技”的先锋。



2014年,人类开始关注手机的使用时间,开始担心手机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更会影响身体健康,一些科技调查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颈椎承受更大的压力,也会造成视力下降,同时,会引起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最严重者可致癌。这些研究基于调查事实并无不妥之处,只是真正致癌的原因不是手机,而是因用户过于迷恋手机和电子设备而疏于体育运动导致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民体质整体下降,而且把罪魁祸首归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于是,一场浩大的“反科技”运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号召人们把手机扔到下水道里,号召人们卸掉微信、关掉QQ、远离社交网络,犹记得春节期间央视1套反复播放“远离手机”的宣传片,大概思路就是少刷朋友圈,多陪老爸、老妈聊聊天、打打麻将,但尴尬的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正全面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是人类的眼睛、嘴巴、耳朵、手等器官的综合性延伸,或者说人类只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高级配件罢了。这种背景下,让人类远离手机显得有点可笑,好比春节期间,央视一面播放公益片,一面又通过手机发红包,即便是“反科技”运动的传播载体也基本是手机和平板,有网友调侃,反科技人士为什么不去大街上举着条幅游行,或者去电线杆上贴点小广告呢?


其实,手机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已经有效地融入了消费者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回避,大多数的问题在于过的沉溺和不加控制,用马克思老爷子的话说就是“没有掌握好度”,事实上,任何事情一旦过度都是有害的。好在,前沿的科技、医学专家已经开始着手改善此种状况,越来越多的APP工具试图将消费者带到户外或让他们走进健身房,而iWatch等智能穿戴产品的问世,则给运动社交、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运动社交,奔跑吧吃货


如前文所述,现代人普遍有耳鸣、头晕等肾虚症状,更大的威胁则来自于肥胖,中国腰围正跟随自己的GDP不断高速增长,显然,这些都不该归咎于智能手机,而是消费者之于欲望的失控以及之于快感的贪恋。比如,吃的快乐占据人类整个快乐的52%,而残暴、粗俗地吃掉大量食物又是这种快乐的一部分,此外,相比于运动、读书等活动,暴饮暴食消耗的能量比较低,几乎不用消耗能量,也就意味着更能迎合人性的弱点;又比如,社交领域诞生了各种“约炮”神器,却没能诞生任何的“约跑”神器。


“约炮”和“约跑”都需要消耗能量,甚至前者还要更大一些,但“约炮”更容易获得反馈,活动人只要十几分钟,最长半个小时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这种成果带来的快感又让消费者期待下一次;但“约跑”却没有如此迅速,需要坚持几年才能看出差异,普通人单靠毅力难以支撑。在这种背景下,“运动”想要更加流行,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把长期性的“成果反馈”阶段化、数据化,这就是“运动社交”核心价值,并由此衍生出一个运动型社会!


运动社交的愿景非常美好,即把用户带出房间、走向户外、投身运动,旨在通过把“成果反馈”阶段化和数据化来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但运动社交又不同于陌生人社交,它同医疗、法律、技术交流会一样,需要后天的专业培养才可能进入成长期。运动社交不应该只是用iWatch记录下运动数据以及把它们分享到朋友圈里,真正成熟的阶段应该是通过聚合运动达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有关运动知识、资源、理念的分享。比如,一些运动社交软件推广初期会邀请几百名运动达人、专业运动员、以及健身教练入驻,他们的方法、理念,甚至人脉都是社交圈内的宝贵资源,这些分享会催生出大量的用户粘性,而一旦用户产生粘性甚至信仰,你再向其推销任何东西都会事半功倍。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体育产业规模仅有526亿美元,约占GDP的0.56%,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却达到了4639亿美元,占GDP比例2.8%。两个数字对比,说明中国人并没有把体育看做是一种生活习惯,我们宁愿花钱去暴饮暴食,看大片,也从不敢邀请女朋友去跑跑步,至于,城市中有现场观看足球、篮球的人数,就更加没有办法和美国相提并论了,当然,有些联赛实在没脸要求我们付费观看。好在,数据差异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正是这个寒酸的数字,让各路资本蠢蠢欲动,纷纷涉足“运动社交“,而这个领域也被誉为中国的下一个科技蓝海。事实上,运动社交同样秉承了移动互联网分享的基本属性,更有可能创造一种全明运动的氛围。


希望,未来的社交网站、微博、微信上能更多地谈论运动话题,比如跑步中如何调整呼吸,篮球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等等。有了这么实用又健康的话题,我们的编辑估计也就没闲心去关心王学兵有没有吸毒或者王菲是否出家了。


全民养生,谁能独领风骚?


科技大佬和他们的公司创造了科技趋势,创造了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站等生活方式,但同样反科技运动的引领者也是这些科技人士,颇具讽刺意味。前文所提到的运动社交,可能会由微博、微信或者一款类似陌陌的应用去主导;而反科技的另一个战场则是“全民养生”,这个领域需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和优秀强大的产品,目前符合条件的可能只有苹果和他们的iWatch!


长期以来,小样本的数据和变幻莫测的病情一直困扰着医学界,更让人恼火的是,千辛万苦得来的小数据往往是扭曲且不准确的。现如今,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医学大数据成为可能,笔者认为,iWatch含着金汤匙出生绝对不想复制iPhone的功能,更不会只是想告诉消费者几点了,这款时尚的可穿戴设备应该是苹果医疗野心的一个缩影,它集成了心率、血糖、血氧等生物传感器,链接的数据库则是苹果自有的健康平台。此外,苹果还与麻省总医院、斯坦福和牛津大学医学院进行广泛合作。相信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品牌影响力,旗下设备市场占有率,以及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苹果或许真得能够引领“全民养生”领域。


“反科技”运动听上去有点矫情,但智能手机也并非不值得控诉,最开始它们只是碎片时间清理机,现在却不断肢解着我们大块的时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费在手机上,但相应的产出却没有成正比,最该控诉的就是迷恋手机正摧残着我们的睡眠,有人甚至“玩手机,玩得腰疼”,“抢红包,抢得手抽筋”,总之,我们最不该放任科技产品影响自己的健康。事实上,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声名,甚至片刻的欢愉而献出了健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