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大话足球改革(二)——让俱乐部扎根

把各地体育局手的俱乐部所有权还给球队,让俱乐部市场化,给俱乐部自己生存的权力,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俱乐部才能真正扎根。

2015-03-18 18:08 来源:禹唐体育 0 78215


昨天,我们谈了关于足球改革中引进的部分,并且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需要着重从国外吸取的养料进行了剖析。今天,我们来继续中国足球改革的话题,和大家谈一谈中国足球想求发展,对于我们的俱乐部,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造。


说起足球俱乐部,相信许多关注欧洲五大联赛多年的球迷都会有一个感触,那就是那些球队的稳定性。不要说拜仁,曼联,皇马,巴萨这样的豪门球队,就是中小球会也几乎没有改名字,或者迁地址的情况发生。只有像勒沃库森(Bayer Leverkusen)等极少数球队的名字中才会有赞助商的名字,在大多数的球队的赞助商售卖过程中,只有球场名称和球衣胸前广告才是可买部分。


但反观中超球队,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没有改过名字的球队恐怕就只有北京国安等少数几支球队了。很多球队因为赞助商更换的原因而改名,或者易地。今年赛季前,重庆力帆老板尹明善突然要求出售球队,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球队不能离开重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球队在清盘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比如中超的贵州人和队,他们就经历了上海浦东,上海国际,陕西国际等时代,球队的赞助商,地点的变更完全在于赞助商的安排,各地体育局的争取等因素。


当然在中超,这样“随风漂泊”的球队绝不止贵州队一例,而这样做的负面因素可想而知。一支球队刚刚在一个地方培养出了球市,却马上就要迁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去,当然就又需要一段时间去本地化,赢得当地球迷的认同,而原先辛辛苦苦培养出的球迷,就因为一次迁徙全部付诸东流。据说,曼联,皇马等豪门球队的球队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当地球迷消费的,而老特拉福德,伯纳乌,诺坎普等球场也都成了当地有名的景点,这对于中超球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极容易让球队形成“短视”的毛病。一个朝不保夕的球队,自然不可能深耕本地市场,也不会在本地青训上投入太多,因为那样的结果非常有可能是为人做嫁衣。


球队的不断前移背后就是商业操作的不规范。纵观欧洲联赛,无论一个队的老板是谁,球队的名称,地点都不会轻易变换。原因就在于,每个投资人都不是政府招商的结果,而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他们投资足球都是抱着完全的商业目的。而更改名称,变迁地址显然会对球队产生我们上文中提到的负面作用。所以阿布无论多么财大气粗,也绝不会把切尔西改名为“西伯利亚石油队”,西亚的土豪们也绝不会把曼城以自己的酋长命名。


这也就是这次足球改革中,特意提到俱乐部扎根本地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怎样才能让俱乐部真正扎根呢?不知道您是否已经从上文中得到了答案。没错,那就是把各地体育局手的俱乐部所有权还给球队,让俱乐部市场化,给俱乐部自己生存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俱乐部才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扎根下来,成为当地足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最终完成市场化,以及去行政化,让足球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市场化的项目。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禹唐体育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