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迎热潮 人才“黑洞”渐显露

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中国体育产业在迎来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2015-03-10 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慈鑫 1 129597

禹唐:

目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不可忽略的增长点,而体育产业发展更是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与人才“黑洞”的严重矛盾。我们渴求人才,不只是竞技方面,更多的是既懂体育、又有其他领域专业背景的跨界人才



自从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体育产业概念在国内迅速走热,再加上国家领导人对足球的高度关注、校园足球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北京申办冬奥会以及中央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巡视并反馈情况等多重消息的刺激,中国体育产业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不过,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中国体育产业在迎来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北京万驰体育文化发展公司CEO杭寅向记者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体育圈内外的资源,既懂体育、又有其他领域专业背景的跨界人才是需求量最大的,但现在,这类人才也是国内市场最缺乏的。


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赛事管理、体育与互联网科技融合等体育产业范围内的细分行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都是综合性的。不过,懂体育的人不具备其他领域的专业素养,其他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又不懂体育的情况是目前国内的普遍现象。


“这与国内体育产业市场的长期封闭有关,”广东五人制足球协会会长刘孝五向记者表示,“人才总是会自动流向最有活力、最开放的产业领域,但长期以来体育产业在中国却是最不市场化的一大产业。”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给予体育产业从未有过的战略高度,但长期封闭的中国体育产业距离市场需要的程度还有很大差距。


在身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领先国内其他地区一步。广东五人制足球协会作为国内第一家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足球协会,其所创建的“粤超”联赛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盈利能力,均证明了以市场经济主导的体育产业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但刘孝五很清楚,广东五人制足球协会的成立对于广东省足球协会来说却是一大威胁,体育主管部门把控着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比如裁判,因为任何一项赛事的举办都不能没有裁判。“只需省足协的一个号令,可能就不会有裁判来‘粤超’联赛执法,”刘孝五表示,“当然省足协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但他们要想让我们‘死掉’,确实有很多办法。”


除了裁判之外,绝大多数的大型体育场馆以及中国最顶尖的高水平运动员等资源也基本掌握在体育部门手中,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虽然被国家体育总局取消了,但举办体育赛事若没有体育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仅靠企业依然是寸步难行。


“圈内的人走不出去,圈外的人进不来。”体育圈子如此封闭,可想而知跨界人才的流动几乎是一潭死水。此外,“圈子里的人手头上牢牢把握着资源,却没有跳出体育圈子去做事的思维,”杭寅表示,体育主管部门这种延续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思维,目前还没有迅速改变的迹象,这也让中国的体育产业身处互联网时代却一直没有真正获得过互联网经济的红利,而很多其他产业都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体育产业若不能彻底市场化,产业效益就不可能得以激发。产业效益不能尽显,体育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趋利性是人才流动的法则。“若没有明确的经济回报机制,体育产业如何吸引人才?”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振彦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人才价值回报机制。


在刘孝五看来,人才自动流向中国体育产业的前提是体育产业的真正市场化。“一个受市场经济调配的产业,人才的获得其实并不是难事,因为它可以最大化的吸引到各类人才。”


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拥有体育类高校最多的国家,但尴尬的是,这么多体育类高校却还没有向社会输送足够的体育人才。


“公司从国内招收的大学毕业生里,很多人都存在学与用不相符的问题,”姚振彦表示,国内大学毕业生,学的与用的脱节,国外大学毕业生,虽然体育产业的专业素养过硬,却又存在国外体育产业与国内体育产业差异巨大的问题,依然很难学以致用。


“国内的体育类高校或专业在体育产业人材培养上尚未应时代而变,”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发现,“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依然是国内体育类高校或体育产业培养人才的主体,但体育产业是一个涉及到很多行业领域的大产业,在体育人才培养上,我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杭寅曾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留学,拉夫堡大学是全球一流的以体育产业为特色的高校,他介绍,“拉夫堡大学并非体育类的专科学校,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就像体育产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一样。”


“我们对体育人才也是有偏见的,”王宗平表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体育产业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的产业,抑制了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把体育看得过于狭隘,很多人以为竞技成绩就是体育的全部,以为体育人才就是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老师。


原标题:体育产业发展热潮遭遇人才“黑洞”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1人参与,1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