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搏击产业全析:部分赛事急功近利 产业需加大投资

有人说中国搏击的春天已经来临,也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我国搏击赛事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2015-02-09 08:30 来源:新浪体育 0 1419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也迎来了自己飞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我国的体育赛事正朝向职业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阔步迈进。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搏击也是中国标志性体育项目。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搏击市场沉寂的岁月中,中国武术人也在厚积薄发,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搏击赛事如雨后春笋般繁华呈现。有人说中国搏击的春天已经来临,也有人持观望态度,认为我国搏击赛事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就此,本文将对中国搏击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剖析,试图去挖掘一些线索,以供探讨。


中国搏击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武术散打自1979年开始试点发展至今已经历了30余年的时间,经过几代武术人的努力,搏击散打已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立的训练、比赛、管理的体系,自1998年中国功夫VS美国职业拳击(简称“中美对抗赛”)成功举办以来,一系列武术搏击商业性赛事陆续在中国举办,不仅将武术散打这项运动推向了世界,更提高了人们的民族热情和自豪感,取得了阶段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武术散打赛事产业不断地发展。


2000年,武协和央视联手掀起了“散打王”中国第一波职业化搏击浪潮,然而“散打王”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却因为运营机制问题而偃旗息鼓。2004年,《武林风》通过电视平台将体育搏击与娱乐元素结合,打造了一台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功夫秀”,经过十年的发展与创新,《武林风》仍然屹立于中国搏击一线赛事。2007年“英雄传说”赛事拉开帷幕,中国第一个采用国际主流自由搏击规则的职业搏击平台得以建立。一大批国际级搏击明星,也通过英雄传说的平台与中国拳手交流切磋。尽管英雄传说职业赛事有着较高的竞技水准,但面对搏击基础知识薄弱的市场,以及缺乏稳定长期的电视平台,一直处在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2009年年末,一场中泰对抗赛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门户网站发帖泰拳王向中国武术界挑衅,直接叫嚣要“秒杀中国功夫”、“灭少林”,类似泼妇骂街般的狂言层出不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标志的猛烈攻击,这不得不激起大众强烈的民族意识,引发社会各界一篇哗然。很快广州日报,央视新闻都出面进行辟谣,这场轰轰烈烈的中泰之争转眼成为了一场自编自导的爱国闹剧。尽管炒作方式并不高明,但运用民族情绪来增强赛事关注度却成为一股潮流,认识到中外搏击赛事的眼球价值之后,更多操盘手开始重复这一商场定律。2011年成为中国搏击赛事的井喷之年。扎堆的赛事虽然热闹有余,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很多比赛内容同质化,盈利能力差,更有部分赛事在宣传上急功近利、过度炒作,不惜饮鸩止渴,甚至杀鸡取卵透支观众的信任。


2013年,C3世界大奖赛第一战的举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开创了一个历史。在拳手选拔上,超越民族局限,以实力为硬指标,精心筛选世界顶级的男女多位中外搏击顶尖选手捉对厮杀,角逐C3 WORLD GP 男女世界冠军荣誉和巨额奖金,保证了比赛的精彩性和权威性。同年,CKF“中国功夫争霸赛”基于央视平台问世, CKF的出现,对中国格斗界的赛事水平推进有积极影响。


2014年,中国原创搏击赛事“昆仑决”横空出世。与以往其他同类赛事不同的是,昆仑决依托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平台,秉承专业、高端、创新的发展理念,力邀当今世界最顶级格斗王者登台出战,并成功打造脍炙人口的“诸神之战”,首年就以17场巡回赛、百万级冠军奖励及“KO积分奖励制度”接连刷新中国搏击的历史。今年初,登陆江苏卫视的昆仑决又以“诸神之战”为开年之作,并引入GLORY、K-1王者参赛,竞赛水准在亚洲首屈一指。


对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中国职业搏击产业来讲,假拳现象无疑是一块没有人愿意去亲手揭开的疮疤,但不能否认,这样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有些比赛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还是引起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纷纷质疑。对于当前发展势态良好的中国搏击产业来讲,通过有效的监察手段甚至是法律手段对此类现象进行控制、杜绝,给观众一片观赛净土,是“有所必为”的一件大事。


国务院《意见》批文的影响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明确指出将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朝阳、民生产业扶持。《意见》的提出,再次给搏击市场打入一剂强心剂。放眼世界,职业搏击发展速度、商业价值惊人。中国搏击产业未来前景巨大,加上政策红利,越来越多人把中国搏击看做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矿”。当前中国搏击产业仍旧处在发展初期,存在着人才、盈利模式、市场开拓方面的实际困难,那些并不能真正创造市场价值的搏击赛事,不仅可能无法随行业扩张水涨船高,甚至可能是行业提速的淘汰者。


当前国内搏击行业仍面临三块短板。第一、营销推广能力短板。长期以来,搏击都属于小众运动,传播渠道窄,关注度有限,在大众传播和普及方面薄弱。中国搏击赛事在传播能力和渠道上都有待提高,不仅要盯紧小众的铁杆拳迷,更要挖掘大众市场。第二、盈利渠道短板。相比国外完善的市场制度,中国职业体育缺少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渠道较为单一,依靠赞助商投入和门票显然无法做大做强。第三、人才短板。由于长期缺乏投入,中国不仅优秀的搏击人才缺乏,在赛事运作、宣传推广方面也存在人才短板。


广大的市场前景与政策红利并不能成为成功的理由,只有加上踏实努力的执行团队、勇于开拓的实干能力,才能借助市场和政策的红利获得最终的成功。不过,《意见》至少已经给搏击产业突破短板指明了方向,鼓励交互融通,通过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扩大融资和盈利的渠道,同时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在方向明晰、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速度和执行力代表着更多的生存机会。


我国站立、MMA等现状和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在站立格斗和MMA综合格斗两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邹市明、张铁泉、杨建平、熊朝忠、柳海龙、王洪祥、张开印、白近斌等一批精英级名将,他们在国内外大赛上屡创佳绩的同时,更是为国人赢得了荣誉,推动了国内格斗事业的发展。不过从宏观来看,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群众基础的薄弱和不平衡,进而影响商业赛事的发展走向。由于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同,国外搏击赛事例如:职业拳击、UFC都是和金钱、政治、权利和荣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体育的产业化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市场机制、法规制度、医疗监督等已相当成熟,各方利益均能得到保障。在我国,商业搏击赛事是在武术散打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的前提下孕育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武术散打向着产业化、实体化发展。在我国散打比赛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但是特色不够鲜明。这也导致普通大众对中美对抗赛、中日对抗赛、中泰对抗赛等一系列的外战赛事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国内顶级的散打商业赛事的关注度。


在中国职业搏击过去所走过的十年间,出现了一些值得回味的赛事,如《英雄榜》、《武林风》、《终极格斗联盟》、《锐武》、《紫禁之巅》、《英雄传说》、《演武堂》、《武林传奇》、《昆仑决》、《中国真功夫》、《振华英雄》等,不过因为资金、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雄榜》、《锐武》等曾经名动一时的格斗赛事彻底成为了历史,但是这些赛事给国内比赛举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批初步具备实力和知名度的运动员、一套成型的比赛规则、一支初步具备MMA观念的裁判队伍、一套较为完整的赛事运作流程……


时至今日,在站立格斗赛事中,国内形成了以《昆仑决》和《武林风》为代表的“双雄会”的支撑局面,两者在运营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武林风》是基于搏击与娱乐相融合推动节目的平稳运营,而《昆仑决》则更偏重于顶级高端的承办理念,力争打造属于中国人的世界搏击品牌。对于国内MMA赛事,CKF中国功夫争霸赛应是目前较为被看好的赛事,尽管拳手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随着不断的发展与沉淀,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我国选手水平,待遇以及职业化道路


随着搏击行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搏击运动的关注逐年走高的同时,选手的整体水平、待遇及职业化道路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与世界顶级拳手相比,国内拳手的实力尚无法构成威胁,因此出场费也无法达到顶级的价码,但与几年前相比,国内知名拳手的待遇也足以令很多旁观者垂涎三尺。


据参加《武林风》的一位选手向记者透露,打一场这样的比赛,自己无论胜负都可以获得4、5万的出场费,而这个价位在职业散打赛选手中只能算“中等收入”。据郭晨冬透露,作为国内出场费最高的选手,一龙一场比赛的价格已经达到50万,而死神方便也有2、30万。而两届奥运冠军、三届世锦赛金牌获得者邹市明,在去年11月与泰国拳王坤比七的12回合大战中,更是单场拿下70万美元的酬金,创下了国内拳手中的单场最高记录。


随着搏击底蕴的不断加厚,训练手段和饮食调理将更加科学严谨,在邹市明、张铁泉、杨建平、熊朝忠等名将的带动下,今后国内会涌现出更多有潜质的年轻选手涉足职业平台更高的赛事中发展,相信有朝一日我国也会出现像“亚洲驱逐舰”曼尼-帕奎奥一样的世界级拳王。


我国后备力量培养以及俱乐部经营


近年来,伴随着过去十年中国职业搏击产业从民族到国际产业升级,在搏击人才的培养上同样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良性发展趋势。年轻选手的成长需要以高水平的俱乐部和赛事为依托。近年来《武林风》、《昆仑决》等国内标杆性搏击赛事的不断走出国门,同国外高水平赛事间交流合作,共同承办赛事,为选手们提供了很多同当今世界一线水平搏击高手的对战机会,在这样的历练中,有天赋、有潜力的年轻一代选手正在逐渐崛起。魏锐、铁英华、杨茁、汪柯菡、李宁、郑召玉等新生代自由搏击高手近年来在各项国内乃至国际性赛事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日趋成熟的擂台表现,让中国搏击爱好者对于中国搏击新生代后备力量的强大竞争力充满了期待。


商业比赛是搏击俱乐部的生存支柱,而俱乐部“出品”的高水平选手,则是俱乐部同赛事之间最重要的纽带。近年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图曼、大东祥、东方荣誉三家各具特色的搏击俱乐部,已经相继为多项大型搏击赛事输送出众多人才,这也是他们长久矗立于行业骄子行列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职业搏击赛事在规格、影响力、专业化程度和商业价值的全面提升,对于国内高水平搏击俱乐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坦率面对国内的训练及比赛水平的差距,通过走出去,考察外国成熟环境下,选手是如何训练的,技战术打法是怎样的,与国内相比,优秀在那里,值得借鉴的地方又在哪里,直接将训练计划,营养配餐,甚至是康复理疗方式学习引入。师夷长技,强大自身。


我国赛事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经营之道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职业搏击将迎来一段较大的蓬勃发展期,因此,高端的传媒平台及高质量稳定的选手资源是中国职业搏击赛事成功的关键。正是因为有着河南台这一个稳定的传媒平台,《武林风》才能从百姓擂台做大做强,并通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在赛事运作、选手水平提升、技战术改革、对外交流、扩大国外影响力等方面稳步提升。而在2015年,中国搏击赛事新贵《昆仑决》正式“落户”江苏卫视,这是中国职业搏击赛事有史以来实力最强大的传媒平台,令这档赛事的规格水准、关注度、影响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优秀选手是任何一个格斗赛事想要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赛事形成良性互动的明星选手,一方面可以以外型或战绩吸引足够的人气,另一方面则为赛事及自身带来足以支撑维系与发展的经济收益。当然,双刃剑的另一面在于,一旦明星选手过气,而后续选手乏力,则赛事本身极有可能陷入困境,K-1与魔裟斗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保证选手资源高质量的同时,资源的稳定度也是一档赛事长期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此外,中国的裁判、中国的赛事运营团队、赛事的主持乃至格斗赛事的观众群体方面,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加大投资,耐心雕琢。


原标题:中国搏击产业现状全扫描:站立MMA发展路 经营之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