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权威话搏击:政策推动井喷,赛事成活关键是什么?

中国搏击市场从无到有,经历过阵痛,也经历过辉煌,如今步入一个看似最好的时代,未来中国搏击又将何去何从?

2015-02-08 14:30 来源:新浪体育 0 84170


十多年前,武术散打还是中国体坛上一颗耀眼的璀璨明星项目,体制内名将如云,柳海龙、宝力高、戴双海、黄磊、巴特尔、张开印......每一个都是如雷贯耳,当年擂台之上叱咤风云。也正是十年前左右,舶来品自由搏击开始悄无声息的进入中国散打界,随之而起的是各类名目的搏击拳王争霸赛,散打王、武林风、英雄传说、英雄榜、功夫王、紫禁之巅、龙行天下......中国的武术散打时代逐渐向搏击时代过渡。而最近三四年,MMA的进军,又一次让中国武林多了一份活力,特别是世界顶级综合格斗赛事UFC的进军,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这个纷杂的武林。随之而起的是锐武、C3格斗之王、昆仑决、CKF......再加上此前日本著名赛事K-1进军中国,开启了全新的自由搏击站立新模式,中国搏击就此进入了鼎盛时代了吗?


为了给读者展现中国搏击的现状,目前国内搏击格斗圈众多知名人士就此进行了解读,听听他们对中国搏击现状的分析和感慨。中国搏击市场从无到有,经历过阵痛,也经历过辉煌,如今步入一个看似最好的时代,未来中国搏击又将何去何从?大家说给大家还原最真实的中国搏击现状!


1.如何看目前中国武术搏击格斗市场现状?结合自己的身份谈谈具体赛事、政策方针以及相关人物?


赵自杨(知名搏击裁判):数量上而言可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从质量上来看却是乱象丛生参差不齐。赛事方面,武林风本土成功赛事榜样,清晰定位,明确定位全国三四线城市,走大众路线,有丰富的粉丝群体;昆仑决如火如荼,走高端路线,未来走向还是未知;CKF借助央视平台,定位中国特色功夫MMA赛事,收视不错,盈利模式需探寻。国家支持体育产业,搏击也属于这一范畴,会吸引市场资本和民间力量进入搏击领域,但批文取消不代表放宽政策指导。


王琰博(知名搏击解说):2014年以来,国内市场整体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比较大提高,赛事选手、包装、运营方式上都有着不错发展和突破,站立搏击起着主导作用;MMA赛事在中国试水,也证明着中国搏击市场的潜力被国外组织认可。


康恩(搏击名将):现在中国搏击赛事遍地开花,代表着中国搏击的兴起。目前的现状跟政策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老百姓的认知度、认可度,这么多年,还是培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和关注搏击运动中去。


唐金(女子综合格斗名将):我出道那几年搏击发展的不是很好,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赛事出现,无论是自由搏击,还是综合格斗,都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运动员辛苦训练,就是为得能够在赛事中多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擂台上展示训练的成果。幸运的是,我自己赶上了搏击的最好的时代。


白近斌(知名散打名将):谈到现在中国搏击的现状,有很多人在举办搏击的比赛,运动员可以通过赛事提高自己的水平,将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与此同时搏击赛事也有不少像河南、江苏、青海这样的卫视转播,这对于赛事本身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杨燕姬(知名赛事推广人):国内运动员多了起来,赛事也开始增多,风投天使资金注入,让中国搏击往好的方向发展,速度非常快,快的让人不适应。国家政策,强身健体,引起了商家和组委会双倍信心,大家认真做搏击这块。赛事运动员这块训练体制逐步完善,以K-1为代表,建立专业体制,业余变职业,职业变更专业。


王亚伟(选手经纪人):中国搏击现在处于井喷的状态,当然这也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就是可以带动整个中国市场,从13年开始,一直都保持的很好,尤其这两年中国观众对搏击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吸引了很多投资进来。不好的方面就是赛事太多,有部分粗制滥造,在吸引市场的同时破坏市场 ,由于中国观众尚处在启蒙期,低水平赛事对观众造成误导,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刘尚青(搏击媒体人):中国人有着武术和武侠情结,所以职业拳击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市场,而拳打脚踢的自由搏击则满足了大部分的视觉感官,中国散打选手资源多,正好为众多赛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运动员。国外知名赛事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搏击市场的兴起,从早期的零星赛事,到如今以武林风和昆仑决为代表的赛事,没有组织机构垄断,蓬勃发展吸引了各路大牌明星前来。


郭晨冬(知名赛事主持人):国内搏击市场是个新兴市场,需要量很大,取消审批,大小赛事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管理还很不规范。运动员处于初级水平,还需要五六年达到世界级。体制内运动员浪费资源,患得患失;国家商业体育市场不成熟,体现在回报上,高额投资没有高额出口和平台。电视制作播出体制不改变,市场就发展不起来。


2.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搏击赛事遍地开花,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赛事更迭频繁,就赛事终结,新赛事又出现,为何出现这一现象?


赵自杨(知名搏击裁判):赛事繁荣和政策开放有一定关系,政策就是指挥棒,引导社会资金涌入。昆仑决的崛起,说明了资本市场正向搏击行业抛出橄榄枝。为何赛事更迭频繁,多是产业链不完整,没有组织经验,没有清晰定位,没有商业模式。不少人高估搏击市场,盲目进入,没有专业团队运营,导致资金流损失殆尽,没有盈利。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王琰博(知名搏击解说):呈现的爆炸趋势和政策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积淀。中国赛事的天生不足,如付费消费习惯、媒体门槛费用、博彩限制、票房认可度等,赛事对赞助商依赖度过大,资金链自主创造能力偏低。另外还有就是行业规范不够,创新赛事人才稀缺,赛事热度提升之后,如何保持赛事持续度是个问题。


康恩(搏击名将):中国还没有真正的自己品牌,武林风、昆仑决等,还是和电视合作形式的一种节目,靠电视不是长久之计。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其他类型,都不会很长久,就像之前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一样,两年左右的火爆期之后就没有了。


唐金(女子综合格斗名将):就我个人目前来讲,打昆仑决赛事居多,也比较看好,主要还是因为赛事有长远的目光,想把赛事作为一个品牌,走入世界。但有很多赛事只想办一场或两场,并不是想做成像国外赛事UFC、K-1一样,让全世界都知道,没有这个野心。


白近斌(知名散打名将):我是练习散打出身,从事这项运动已经17年,参加国际、国内比赛也已经有13年了。我想每个赛事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武林风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算是中国搏击界的老品牌,由于赛事影响力很大,也为搏击这项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昆仑决作为搏击界的黑马赛事可谓一鸣惊人,两个赛事都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杨燕姬(知名赛事推广人):中国搏击赛事兴替,还是一窝蜂心态,有钱就投身其中,主要还是门槛低,几十万和几百万都能办一场赛事,但说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赛事最大争议是规则,乱了就不能长久;赛事目的是什么,为了赚钱,还是有是主题?如果这些不明确,为了打而打,这些基本没有什么意义,而大部分赛事就是死在了这上面。


王亚伟(选手经纪人):赛事更迭频繁,拿武林风和昆仑决举例,武林风对中国搏击的贡献最大,它至少带动一半多的观众市场,优势在于它的固定平台。昆仑决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如此之快,而它到底能走多远,我想这个不重要,生存多久对于搏击市场不是权衡赛事成功与否的关键。毕竟一年,昆仑决在世界搏击圈造成很大影响,已经成功了。就像大家记住的是K1辉煌的时代一样,昆仑决也会被大家所铭记。


刘尚青(搏击媒体人):国家政策开放,取消繁琐审批,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但还是遇到最基本问题,如何盈利?国外主要靠电视台、门票、赞助商以及周边产品,但国内却很难有稳定输出,大部分赛事靠忽悠到赞助商然后办赛。目前除了少数赛事依托电视媒体,解决了招商难问题,但大部分赛事只是昙花一现。


郭晨冬(知名赛事主持人):很多赛事死掉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不需要你这种产品,赛事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没有人会做赔本买卖,那肯定没法存活,在未来,搏击赛事也会是死死活活的这种状态。


3.中国搏击产业未来的方向格局或者未来的前景如何,是否会步国外职业化、市场化后尘,还是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搏击产业道路?目前发展最大的阻力又是什么呢?


赵自杨(知名搏击裁判):中国搏击市场潜力巨大,最近一两年开始进入井喷状态,而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是很强烈的,但需要一个过程。个人认为搏击产业可以结合娱乐和文化发展,走中国特色道路。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融合于娱乐产业中,全民健身,大众娱乐。如果说良性发展最大阻力,还是缺少国家政策扶持,尚武崇德文化价值观灌输。


王琰博(知名搏击解说):中国搏击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充满希望,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但不能盲从照搬国际职业市场化,不同的制度、观念、文化背景需要不同的发展线路。主要主力来源于我们的创新和融合能力,能否将国际搏击产业的优势融进我们国庆,产出属于中国搏击产业发展的方法。


康恩(搏击名将):未来中国搏击肯定和国外一样,市场化为主。目前整体来说都在进步,最大阻力还是国家的开放,让更多的老百姓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搏击整体水平还需要提升。当年站立自由搏击市场会大一点,但未来还是MMA方面比搏击大具潜力。


唐金(女子综合格斗名将):我以运动员身份来看,非常看好综合格斗的前景,观众爱好者还是喜欢从视觉上来欣赏赛事,他们比较喜欢看到凶残激烈的现场,对他们来说是刺激、兴奋的,而我们运动员不带护具,无限制格斗,也是符合大家观看的视觉效果。


白近斌(知名散打名将):作为体制内走出来的运动员,首先我是非常感谢国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对我的成长帮助非常大,我现在开始打职业赛,也是想跟更多的高水平选手进行对抗,我的打法比较综合,我敢于挑战更多的对手。希望未来职业赛事能够更加的职业化,给更多的运动员选手机会。


杨燕姬(知名赛事推广人):培育职业赛事,职业运动员和规范化市场。中国搏击未来发展的主角,应该还是站立为主,中国儒家思想主导,承让文化,不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站立格斗过招,你来我往,分出胜负,有文化底蕴。MMA则是不管用什么手段征服对手,妥协为止,不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素质的节目,场上打斗的方式也过去血腥和残暴,超出体育精神。


王亚伟(选手经纪人):中国搏击未来肯定是走向更职业化的道路,这也就需要更加职业化的运动员选手。谈到运动员经纪,我想首先要把运动员当明星,为运动员规划适合的路线,做长远的计划。保证运动员赛事的情况下,参加更多的推广活动,走体育娱乐结合的路线。不限制运动员参加不同赛事,只要和签约赛事日程不冲突。


刘尚青(搏击媒体人):国内两大赛事武林风和昆仑决,能够吸引到国外顶尖高手前来,本身说明了我们的影响力是世界范围内的,但自由搏击全球范围内还不规范,运动员私有合同化。而MMA赛事方面,因为运动员资源已经被赛事垄断,国内已经很难发展出国际化的MMA赛事。如何打造赛事包装运动员?迎合受众捧出明星?娱乐化?合理配对?药检机制?这些都是未来赛事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郭晨冬(知名赛事主持人):国内搏击赛事需要像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国家层面制定统一规则,这是漫长过程;媒体资源体制不改变,永远是小打小闹,发展不起来。任何一种产品必须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上才能有发展。从经营角度讲,现阶段的中国,还不适合做高端赛事,市场决定了投入产出比。最大阻力还是来自体制,一定要有资金进来,长线问题,稳定投入和盈利。


原标题:圈内人话搏击:政策推动井喷 赛事成活关键是什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