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中国搏击的办赛潮就像是一次渴望胜利的集体意淫

这些浩浩汤汤的赛事大潮,更像是一次渴望胜利的集体意淫;如果这就是我们期盼的中国竞技武术的繁荣,那么真要说一声“对不起”了。

2015-02-07 17:00 来源:新浪体育 0 12105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一代人》(顾城)中的经典诗句,今天我用它来形容为中国现代竞技武术事业发展奉献的这一代人。这一代人是奠基的一代人,他们中很多人注定不能亲历中国竞技武术最终的繁华,也许这么说有一丝悲凉,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需要这样一代人或几代人成就一个繁花似锦时代的到来。


现代中国竞技武术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现代散打,二十年后的2000年3月,中国电视上出现了一档以散打比赛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节目《散打王》。从2000开始到2004年结束,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这却是中国的电视观众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了解认识中国竞技武术。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有些质朴甚至粗糙,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难以忘怀的岁月和情怀,它让我们今天还会津津乐道地谈起那时的散打明星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那顺格日勒等等,他在商业上的开拓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竞技武术的发展,说“散打王”是先驱者,毫不为过。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次邀请。2004年1月4日,就在“散打王”(结束于2004年1月2日)时代结束后的两天,河南卫视一档武术娱乐栏目《武林风》横空出世。没有人能预见到,十年后的“武林风”依然会是中国竞技武术的领军者。


从2004年起步到2012年“全球功夫盛典”,“武林风”完成了从民间赛事起步到世界竞技武术推动者的华丽转身。这个转身,不仅打开了中国竞技武术与世界竞技武术交流的壁垒,更是在这个巨大的洪流中诞生了一批熠熠生辉的中国明星。张铁泉、那顺、王三侦、巴特尔、孙武、张开印、王冠、白近斌、杨建平等等,几乎这个时代所有能够叫得响的武者都曾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过光荣与梦想的印记,更是推出了“中华英雄”王洪祥、“武僧”一龙、“死神”方便这样几近家喻户户晓的明星。说“武林风”是开拓者,毫不虚夸。


就在“武林风”逐步深入人心的2006年,一个完全商业化运作的赛事“英雄传说”重装起航,承办方是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盛华国际武术俱乐部,也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私营俱乐部。不同于武林风的半官办身份,“英雄传说”一开始就选择了商业道路,尽管曲折坎坷,但是脚步坚实,康恩、徐琰等盛华明星的光芒今天仍是激励年轻人投身中国竞技武术的榜样。


差不多就在K1走向没落的2011年,一项在美国如火如荼的赛事“UFC”受到了中国竞技武术爱好者的热捧,这一年的8月加拿大人乔瑞克在中国举办了一场MMA赛事,“RUFF锐武终极格斗”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了中国。尽管到今天MMA习练者仍是中国竞技武术中的一个小众群体,但是“锐武”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西安体院“赵家军”的坚守,看到了中国竞技武术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时间到了2012年的岁末,此时,隐隐中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中国竞技武术的长河中慢慢涌动,这股力量不是来自上层,它来自民间,来自四面八方,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竞技武术即将开启一扇封闭已久的大门。今天我们可以回首,可以爬上山丘拨开迷雾,我们发现推开大门的那只手其实不过是一场比赛而已——“2012—2013武林风全球功夫盛典”。两年后的今天可能还会有很多人记得,2012年12月31日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武林风”耗资一千万诚邀世界顶尖选手聚会北京,6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不仅让竞技武术爱好者们心血沸腾,也让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此后,短短两年时间,各式各样的赛事(中国真功夫、CKF、昆仑决、振华英雄、WKF、胜者传奇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崛起,这是国之昌盛的体现,也是所有武者无上的荣光。在这个没有进入国家奥运战略的小众体育项目上,武者的努力让中国竞技武术在华夏大地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时间到了2015年1月,《昆仑决》登陆江苏卫视,这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播出平台之一,彰显出主流媒体对中国竞技武术的极大热情。然而,力量堆积出的繁华初像,却把中国竞技武术推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武林风》、《昆仑决》两种不同方式的运作模式就像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刺激着仍在发展中的中国竞技武术,尤其是快速成长起来的《昆仑决》,更是成为商业激进者效仿的榜样,在很多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明白竞技武术和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已经被卷进了烈火之中。


放眼2014年的中国竞技武术市场,每周在祖国的某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两场商业比赛在举办。如果单从数量上而言,目前的中国体育职业联赛鲜有可以与之比拟的。然而,这些赛事可圈可点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都像是一个模板:选手似曾相识——不仅中国选手、外国选手也那么熟悉,灯光舞美相近——华美与简陋不同而已,比赛的结果不用说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选手大获全胜。


这些浩浩汤汤的赛事大潮,更像是一次渴望胜利的集体意淫;如果这就是我们期盼的中国竞技武术的繁荣,那么真要对前面那些先驱者、开拓者和坚守者说一声“对不起”了。其实,我们不用把眼光投得太远就能发现,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K1,仅仅一夜之间就轰然倒下;号称接过K1大旗的GLORY,也在2014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数次延期比赛。21世纪的初期是日本格斗的黄金时期,2002年日本K-1GP总决赛创下74500名观众入场记录,收视率超过红白歌会,2003年日本本土选手魔裟斗拿下K-1WORLDMAX冠军,K1进入黄金时刻,然而2009年之后,随着日本选手在K1中水平和地位的下滑,这项赛事渐渐失去了日本民众的关心,2010年的GP总决赛收视率13%,连巅峰时期的一半都不到,作为赛事支撑的日本本土企业逐渐抛弃了这个曾经给日本带来无数荣誉的赛事,K1衰落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试想,如果我们的CBA常年都是国外的优秀选手在场上大放异彩,会有多少国人投去关注的目光?


中国竞技武术要往哪里去,这是所有希望它健康发展的人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抛开外部因素,首先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培养本土选手的机制,这是中国竞技武术发展的根本,只有中国有了足以和世界顶尖选手抗衡的优秀人才,中国的竞技武术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否则,我们的任何一项表面繁华的赛事都难逃K1的命运。


原标题:武者网:中国搏击14年发展路 警惕商业化后的浮夸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