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蛋糕大的很

冰雪市场升温的同时,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现有设施不足、产业链条缺失、整体规模有限,与日趋增长的冰雪需求难以匹配。

2015-02-02 11:30 来源:人民日报 0 147470

这个冬天,“90后”小伙儿杨赫“泡”在了滑雪场。在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工作的他,只因去了一趟河北崇礼,就彻底迷上了滑雪,“申办冬奥会的消息传来,公司在张家口的项目都火了。我第一次上雪就攀上高级道,还尝试了高难度的单板,尽管摔得七荤八素,但那感觉太酷太刺激了”。


如今,像杨赫这样的雪友、冰迷越来越多。今年元旦,不少雪场和冰场迎来客流高峰,甚至出现“下饺子”的场景。不过,冰雪市场升温的同时,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现有设施不足、产业链条缺失、整体规模有限,与日趋增长的冰雪需求难以匹配。“冬季项目的产业化程度比夏季项目高,一套冰球装备、一个雪场就蕴藏着一个产业链,这里面的发展空间太大了。”冬奥冠军杨扬如是说。


装备生意经


冰雪运动走俏带来商机,“进口依赖症”倒逼产业发展


从去年11月开始,杨赫已经滑了七八次雪。尽管属于“初级粉丝”,但大到雪板、雪鞋、滑雪服,小到头盔、雪镜、护膝护肘,杨赫可谓武装到了牙齿。“这些装备大多是进口货,花了1万多元。”不过,杨赫坦言,自己的投入在雪友中只能算中等,很多发烧友一块雪板就要两三万元,还有人储备多块不同类型的雪板,只为体验不同的滑雪感受。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日渐风靡的冰球运动同样“烧钱”。目前,北京拥有近百家少儿冰球俱乐部。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冰球装备包括冰球鞋、冰球刀、护具、冰球杆等,“孩子的一套装备最便宜也要几千元,正式一点的差不多要近万元”,如果要追求更专业的效果,花费还要翻番。据说,很多冰球少年的装备甚至能和国家队队员媲美。


冬季项目具有一定门槛,从服装器材到场地设施,均依托于资金投入和消费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高昂的运动成本限制了项目普及,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也停滞不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冬季项目,冰雪市场的商机随之显现。据意大利顶级双板品牌Nordica中国区总经理鲍国林介绍,去年该品牌在国内销售了超过一万套滑雪板,比2013年的销售量增长了约20%。


然而,面对这块市场蛋糕,“进口依赖症”却困扰着国内冰雪产业。“目前国内制作专业滑雪板、滑雪服的工厂非常少,这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缺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说。像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这样的项目,一位常年带队的滑雪教练坦言,“除了队员是国产的,剩下的装备和设施全靠进口。”产业的发展,需要参与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如今民间“冰雪热”的兴起,给了本土冰雪企业借势崛起的契机。


冬奥“三冠王”王濛在转型从商后,第一个项目就瞄准冰雪装备。“一期主要以服装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二期自主研发并生产冰刀、冰鞋等体育器材。”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步行街,王濛指着自己品牌旗舰店的连身滑雪服说:“这些已经销往国外了。”


“中国品牌开拓冰雪服装市场的难度并不大,但冰雪器材又另当别论,目前基本被欧洲和美国的几大品牌垄断。”鲍国林认为,受限于专业性和科技含量,中国品牌想要在器材市场上分一杯羹难度不小,“毕竟,我们缺乏的冰雪基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植出来的。”


场馆转型记


偏重竞技的老思路落伍,大众健身呼唤多元服务


在滑雪圈有句戏言,不到亚布力(滑雪场)非好汉。这座位于黑龙江省的滑雪场,被视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金字招牌”,大部分场地经过国际雪联专业认证。不过,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亚布力滑雪场意识到:冰雪市场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不能再吃老本了。


“以前的亚布力滑雪场侧重于竞技,索道、宾馆等建设完全为比赛和专业队训练服务,对大众健身需求比较忽视,后续经营和市场开发有些脱节。”亚布力滑雪场场长周轶云说,现在全国有五六百家雪场,投资规模和客户资源日趋上涨。亚布力滑雪场虽然自然条件出众,但在布局、设施和配套服务上,显然没跟上步伐。


从1997年算起,亚布力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但“创收情况并不乐观”。随着“3亿人上冰雪”目标的拉动,从纯竞技向群众健身转型,已成为冰雪产业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的滑雪协会都致力于提升冰雪人口,滑雪场不能停留在打价格战的低层次,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如何设计雪道、如何规划设施,都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先。”周轶云表示。


去年年底,亚布力实现了“三山联网”。区域内3家滑雪场整合后,游客买一张门票,就能在不同风格、难度的雪道间自由穿越。“以前大家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改革后把设备、人才整合起来,既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和资源浪费,又能满足游客的不同口味。”周轶云估算,“三山联网”使亚布力滑雪场的客流量增长了30%。


相比于雪场,城市中的冰场离百姓更近。目前,很多商业项目为吸引人流,配套了室内冰场,一年四季对社会开放。“冰场的运营开销不小,如果没有良好的商业支撑,基本做不下来。南方冰场没有东北这种专业训练,平时白天的空置率较高。”在杨扬看来,商业冰场目前缺乏专业和多元化的服务,“场馆可以做俱乐部培训、承办赛事、租赁场地、广告拍摄,市场潜力非常大,现在还没能充分利用”。


产业发展观


冰雪运动为媒介搭建复合型产业,复制达沃斯式“白色经济”


从北京通往崇礼的高速公路上,“东方达沃斯”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蓝图中,崇礼这个依赖滑雪产业兴起的小县城成为一个显眼的坐标。


瑞士小镇达沃斯,无疑是崇礼的标杆。作为欧洲知名的旅游胜地,达沃斯在19世纪末建起欧洲最大的天然冰场,阿尔卑斯山优良的降雪条件,又让这里拥有了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随着众多国际级冰雪赛事在此落户,冰雪运动的火爆带动了餐饮、旅游、度假、会议等多项产业。如今,每年在达沃斯举办的各种规模的国际会议多达几百个,创造了该地40%的GDP。而这一切都源自冰雪。


对崇礼而言,达沃斯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借鉴。目前,崇礼县总人口只有12.6万,而受益于滑雪产业的就业人数就有1.3万。据统计,雪场建设服务人员、周边旅馆农家乐、交通支持和其他旅游项目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支撑起崇礼GDP的20%。


不过,要催生达沃斯式的“白色经济”,仅靠冬季滑雪还不够。专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交通、环境和产业,一旦进入冬奥会的轨道,崇礼乃至张家口地区将实现产业结构、城市品牌的全面升级。如何以冰雪运动为媒介搭建复合型产业,是挖掘崇礼冰雪富矿的关键。“崇礼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滑雪产业基地、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基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和作品交易基地以及产业融合基地。”崇礼县县长白银海如此描绘未来。


原标题:人民日报:冰雪产业,蛋糕大的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